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深化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发展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11


  摘要:高校校务公开作为政务公开在高校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精神。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深化高校校务公开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务公开; 校务公开制度; 民主治校; 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七大强调政府政务公开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高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极其重要的方面,高校校务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高校工作的特点,深入探索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一、深化校务公开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高校承担了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使命。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校建立了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了复杂的运作机制。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传统高教行政、管理机制和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职工知情、参与、监督等一些基本权利未获满足而影响教学、科研、管理,是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我国高教事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重视并落实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务公开。
  高校校务公开就是将高校运作过程中的相关事务或信息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公开,有的内容还向全社会公开。具体来讲,主要指学校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及工作程序的公开,学校决策、政策的公开以及办事规则、过程、结果的公开。
  具体说,校务公开对于高校发展具有如下诸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水平。第二,有利于提高高校工作透明度,保证高校行政权力正确行使,实现高校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作。第三,有利于明确机构设置、职能、职权、责权、办事程序,实现高校行政的有效运转,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有利于保障高校教职工获取必要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在切实保障教职工知情权的同时,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获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第五,有利于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过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拓宽参与高校管理途径,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第六,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广大师生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第七,有利于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有效化解一些误解、矛盾与纷争,协调各方利益冲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目前高校校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此条例实行时间不长,以此为参照并作为政务公开在高校拓展和延伸的高校校务公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需要改善和不断深化的方面。
  第一,一些单位或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校务公开难以全面推进或效果差,难以持久。有的没有把校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等“红头”文件,或者还有多种顾虑;有的怕麻烦,怕削弱领导的权威;有的虽然搞了校务公开,但程序不规范,监督不得力,随意性大,流于形式;还有的则搞假公开,或应该公开的不公开等等。
  第二,制度虚位。有的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不是依据有关制度,而是按照高校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来进行。有的缺少规范的校务公开的规章制度,有的没有固定的校务公开载体,校务公开的内容随意地避重就轻,校务公开的时间主观任意,等等。
  第三,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不少高校开展校务公开的工作职责不清晰。比如,校务公开由哪些领导主管,由哪些部门牵头等,还不明确。
  第四,校务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不重实效。校务公开的重点应当是关系高校发展、教职工最为关心、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内容。如学校的各项重大决策,人事制度改革,财务收支状况,教师职务聘任,干部竞聘,校内津贴的标准与发放,教学教务的改革,课时的分配和安排,学生奖学金和困难补助的发放情况,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上,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公开度通常不高。
  第五,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认同度还不够高。一方面是校务公开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教职工往往把自己置身于与校方对立的方面。学校一旦出台新措施,有些教师就会考虑学校又在采取措施“管”、“治”自己,因而总是怨言多于建言,对于校务公开举措反应依旧。还有一些教师对校务公开不屑一顾,认为学校不会公开关键性、敏感性的信息。
  第六,缺乏有效监督。校务公开的目的之一是便于监督,它本身也需要有监督地开展。有的高校校务公开工作既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又缺乏教职工进行监督的途径,使公开事项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从而丧失校务公开工作的公信力。
  
  三、深化高校校务公开的几个着力点
  
  完善和深化校务公开,有利于提高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水平,实现高等院校廉洁、高效运作,和谐广大师生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调动教职工师生的积极性;而目前高校校务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无疑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校务公开理论与实践进行认真研究,不断改进和深化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校务公开过程中,高校领导人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校领导人是实施校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是行为主体,各项内容是否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公开,是由校领导人决定的。教职工是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深化校务公开,高校领导人提高认识是前提。应当强调提高三个认识:其一,充分认识校务公开的重大意义。要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必须全心全意相信、依靠广大教职工,通过校务公开使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信息,化解误会和矛盾,减少失误,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目的。这有利于把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自觉的行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水平。其二,充分认识高校校务公开的对象即高校教职工的特点。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广大教职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校务公开必须适应这一特点,充分相信教职工的判断力,将学校重大决策、校务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情况予以通报,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校政、议校务、督校务。其三,充分认识深化校务公开的过程,也是校领导人综合素质获得提升的过程。由于校领导人在实施校务公开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深化校务公开将使他们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政策水平、自律要求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健全机制,强化领导。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健全校务公开机制。在校务公开的实施中,必须不断完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制定详尽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科学规划、部署、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操作规程,严格工作责任,健全考评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抓好检查落实,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合肥工业大学在深化校务公开工作中收获很大。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在安徽省开展的较早,校务公开工作既纳入日常管理,又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部分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校务公开领导组,制订校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协调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具体落实;监督小组由校工会、纪检监察、民主党派代表、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对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以及公开形式、程序、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现已形成行之有效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办公室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工会和纪检监察监督检查,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深化校务公开 促进高校发展

  摘要:高校校务公开作为政务公开在高校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精神。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