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几点校本化解读
在多年的办学中我校一贯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原则,目的就是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积极指导学校管理,从而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公民。在遵循国家整体普法规划要求和推进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法制教育手段,提高师生的法律素养,营造出安全、文明、法治的校园环境,基本实现了学校转型,促进了学校的长效发展。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依法修订《办学章程》做起
建校40年来,我校制定了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近百部。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的依据,随着教育形式和学校办学情况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这些规章制度有些已经失去了时代性,有些内容与新颁布的国家政策法规相悖,而办学中涌现的有些新问题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基于此,我们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专项研究,出台了《北桥中学章程(草案)》。之后,我们聘请了学校常年法律顾问。我们委托法律顾问代办的第一件学校法律事务就是,如何从法律角度协助学校修订《学校章程》。2004年,新的《学校章程》经过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施行,由此迈出了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第一步。同时,我们又以《学校章程》为总纲,对照国家政策法规,重新检查审核了校内教育教学、人事、财务、师资、学籍、后勤及安全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无缺漏,内容皆合法。
二、实行了“律师介入制度”,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治校,依法预防、化解、处理办学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与纠纷
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变,使学校直接面对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学校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与有限的时间精力不足以应付日趋复杂的法律问题(校外经济往来、校内人事管理、学生意外伤害等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觉得再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于是,我们聘请了具有教育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律师作为学校的常年法律顾问,使之成为学校的一个“法律智囊”。现在,学校在办学决策时会主动咨询法律顾问,遇到法律纠纷直接请法律顾问协调。
三、以法制教育的课题研究引领,千方百计建立和完善校内普法教育体系
2003学年,我们的“学科教学渗透式法制教育探索”课题被立项为当年上海市闵行区重点课题。2004学年度,在该课题的前期研究基础上,我们的“开发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了上海市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并获准立项。实际操作中,我们利用学生在校内的不同空间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选择不同的宣传内容,在每天的升旗仪式、晨会和午间休息中,联系媒体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通过校园有线电视网、校园广播台,运用讲授、辩论和小品等多种方法、手段向学生宣讲、传播普法新知识;在课堂学科教学中,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征,寻求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来宣讲法律知识;在校、班会课的主题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就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班务对话”,在对话中联系学生身边的真实个案,指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至今,学校已连续17年无一起在校生违法犯罪和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四、通过实行《师生申诉制度》来主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
首先,《师生申诉制度》的出台,为师生共同学法、懂法、用法创设了条件。几年来,学校在面向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使得师生的自我维权意识和法律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如在组织全校师生学法、懂法、用法,依法治教、依法维权上,一方面,学校积极参加了闵行区教师“教育法律”公共进修课的学习,以良好的成绩全员通过了测试;一方面,学校聘请法学专家、学校法律顾问来校进行普法专题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剖析,帮助教职工明确法律规定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构建立体化的学校普法教育网络,从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等层面开发各类校园法制教育资源,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
其次,学校建立起了校内师生申诉制度,保证了申诉程序的合理性、申诉过程的公开性和处理结果的公正性。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恶性纠纷事故的发生,为师生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通道和程序。其好处在于:第一,学校凭借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占得先机,得到师生情感上的尊重;第二,各方面的参与调解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第三,七个工作日完全可以让当事人过激的情绪得以平复,从而以理智的心态解决问题。《师生申诉制度》运作至今,还没有一起校内无法解决而上报局级部门调解的案例发生。事实上,矛盾没有激化或上交,师生的合法权益、校园内部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安定氛围得到保障,也是对学校办学利益的维护。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学校走现代管理之路的必然选择,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民主化、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单位:上海市北桥中学,上海,201109)
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几点校本化解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