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导游词结尾 嘉峪关导游词1500字(十二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嘉峪关导游词结尾 嘉峪关导游词1500字篇一
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
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定西的消费场所有很多,人们的日常消费很方便。比较大型的超市有西部超市大众店等。这些超市的建立方便了市民的消费,也是定西的韵味。
嘉峪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韵味深长,它既有浓郁的文化、娱乐的气息,又有欣欣向荣的经济产业,还有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嘉峪关,它在向你招手,欢迎来到定西!
嘉峪关导游词结尾 嘉峪关导游词1500字篇二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
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 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 ,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 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 黑山,两山之间,只有 30 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关西的大草滩, 黄草平沙, 地域开阔, 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东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 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 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 城"。 明王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 在此选址建关,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 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 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长 220 丈,高 2 丈许,就是现在的内 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 ,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 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 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 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 ,尚 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 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 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 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 峪关, 面对雄伟壮观, 气势磅榜的关城, 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嘉峪关导游词结尾 嘉峪关导游词1500字(十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