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转业培训总结(五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一
在明清时期广场可没有这么大,当时它呈“t”字形,“t”字的那一横就是我们这天的长安街,那一竖就是从此刻的国旗杆前至毛主_纪念堂前的这一长条形区域,在这一区域的两侧是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着当时政府机关。解放后,原先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构成了这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门广场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筑,此刻我为大家以顺时针方向做一个简单介绍,就让我们以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开始吧!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举行重大会议,当家作主行使主权的地方,建成于1959年,最高处46.5米,是此刻广场上的最高建筑。整个大会堂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部为万人大会堂,北端是国宴大厅,整座建筑自设计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广场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天安门城楼,它是新中国的象征,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1日毛主_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完工于1959年,那里是收藏并展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是毛主_纪念堂,原先在那里曾有一座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解放后拆除,1976年毛主_逝世后在其基址上建起了庄严肃穆的毛主_纪念堂。纪念堂建成于1977年,是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_而建,此刻毛主_的遗体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们凭吊、瞻仰、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的正中,巍巍耸立着中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那些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及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们而建。整座纪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双层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镶嵌有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_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正面是毛主_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都发生在那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人,更是这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人。此刻,它已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每一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到此参观游览。好!不多说啦!各位必须想在那里照几张相吧此刻就请各位自由拍照,10分钟后我们在北面国旗杆处集合,谢谢大家!
推荐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嘉宾: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0xx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
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的麦加”。
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的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就是孔子。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的一生。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的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20xx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曲阜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外,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城门的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的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的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棂星。“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太和元气”坊同“金声玉振”坊差不多,题字为明代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此院东西各有一座腰门,东边上书“德侔天地一样大,他的学说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这座门叫“圣时门”,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之感。“圣时”二字,取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句,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过圣时门迎面小石桥,叫“璧水桥”,桥两侧偏南各有一座门,东门叫“快睹门”,是先睹为快的意思,西门叫“仰高门”赞颂孔子的学问十分高深。我们进入的大门,称“弘道门”,这三个字取自论语.卫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
再往后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大门,原名叫“宫和门”,字的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张有关,由此门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庙的历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庙的不断扩大,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还有宋代建筑,它们建的时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构成一体。看孔庙建筑,同时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这块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这块碑的特点是书法精湛,著称于世,并且碑文用论辩形式写成,在极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说是之最。大家请看右上角,那上面写道:“联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这碑下面的动物不是乌龟,叫赑屭,是龙的儿子,特别能负重,所以用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的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赑屭,他们说:“摸摸赑屭的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赑屭的腚,一辈子不生病”。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结构建筑名叫“奎文阁”,原是孔庙的藏书楼。“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来人们把它演化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称“历代文官主”。
这座楼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构造坚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间曲阜曾有过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傲然屹立,安然无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我们现在进入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边8座,北边5座。亭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庙宇的纪录,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此排中间的这座碑,重约65吨,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将如此重量的石碑从千里之外,跋山涉水,运至曲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院东、西各有一门,是孔庙第三道腰门,为“东华门、西华门”。我们现在进入大成门,“大成门”是指今天下之大成,这一排共有5门并列,最西边为启圣门,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门,又有“金声门、玉振门”相佐,中路为孔庙最中心的地方,东为承圣门,原为孔子故居。大家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们认为,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封建皇帝封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应当说,他是全人类的老师,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们面前的“杏坛”,相传是当年孔子设坛讲学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纪念,著名文人党怀英书“杏坛”二字。坛侧有棵杏树,为后人所栽,每当初春时节,红花绽开,绿叶摇曳。所以乾隆皇帝来朝拜时,曾赋诗赞之,诗曰:重来又值籼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扬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国的“三大殿”之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齐名,其雄伟壮丽有过之而无不及。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米,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特别是周围28根石柱,为世界文化瑰宝,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为深浮雕,每柱二龙戏珠,盘绕升腾,栩栩如生,刀法刚劲有力,各具变化。
过去皇帝来了,都是将此柱用黄布围裹。他们若看见恐怕也会自惭不如。两侧及后廊的龙柱为浅浮雕,每柱72条龙,总共1296条。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西是复圣颜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们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箫韶乐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欢迎各位到时光临。大成殿两侧的绿瓦长廊叫两半岛,共有80间房屋,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余人,到了民国多达156人,这些配享原为画像,金时改为塑像,明代改为木制牌位,文革期间被拆掉。现在两廊中主要存放汉画像石刻和著名古碑。
最珍贵的是汉魏六朝石刻22块,如“五凤”“礼器”“乙瑛”“孔庙”“史晨”“张猛龙”碑等,都为国家级石碑,被视为书法艺术的极品,价值连城的瑰宝。最北面的两庑中,珍藏着584块石碑,叫“玉虹楼”法贴,是孔子68代孙孔继涑收集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慕刻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圣迹殿是明万历年间,根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编绘刻石的连环画,共有120幅。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孔庙东路,这里当年为孔子故宅,这口水井为“孔子故宅井”,是当年孔子饮水之井,后人称为“圣水”。亭内的碑有乾隆“饮水拜师”和“故宅井赞”,乾隆8次来曲阜,竟有他5次题字。
后面这座红色墙壁叫“鲁壁”,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9世孙孔鲋把论语等经典藏在此壁内,墙壁倒塌后被人发现,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这座殿堂叫“诗礼堂”,是当年孔子教儿子学诗学礼的地方,堂前有两棵宋代银杏树,当初孔府曾用这棵树的果实做菜,名叫“诗礼银杏”大家在品尝孔府菜时,千万不要忘了点这道菜,因为此菜的出处就在这个地方。孔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博物馆,我们匆匆看一次,只可窥见一斑。不能观其全貌,尤其是不能会其神韵,那就留待各位以后再来时细细品味吧。下面我们参观孔府。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大门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孔府共占地240亩,有厅、堂、楼、房463间,在路布局,九进院落,东路为“东学”,西路为“西学”供游人游览的主要是中路。
推荐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三
各位游客,您们好,欢迎您到石花洞来参观游览。今天由我担任您的导游和解说工作。我是_x号导游员,首先我把石花洞的概况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石花洞原名潜真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最早发现于明代公元1446年,一位叫圆广的法师云游到此发现此洞的。石花洞多层多支,现已探明六层,对外开放的是一、二、三层,游览路线5华里。现在我们来看洞内第一个自然景观,这是一头由岩溶形成的石狮子,狮子的头部、身部和尾部五官具备,在狮子头部上方,可以清楚的看到眼睛、鼻子和嘴,它正回头观望洞口,欢迎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客人。景观取名“雄狮迎客”并赋小诗一首:
东方雄狮醒,一吼当世惊。
回头喜迎客,让路进仙宫。
下面我就陪同大家走进石花洞这座地下岩溶的艺术博物馆。
现在大家来到了第二个景观,我们可以看到前方有一道天然形成的石板墙,就象是能工巧匠雕刻成的石屏风一样,在它的前面,一些高低不同的小石笋,构成了一片石林、石林深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远方,这些石笋,又好象是一群仙人,在此恭候着大家。请看最高的一座,好象是一位老仙翁,怀中抱着一位童子,景观取名“众仙迎客”,这真是:
石林有小径,迎面一翠屏。
众仙喜迎客,请您往前行。
现在我们大家站在这个小桥头来看前方,在对面的石壁上有一块突出的石笋,它象是一条肥大的鲤鱼。圆圆的眼睛清晰可见,在它的头部上方,是鲤鱼的尾巴。鲤鱼不甘忍受水中的寂寞,高高的跃出了水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
曲径回廊小桥头,红波绿水荡花绸。
鲤鱼跳到龙门上,要看青山楼外楼。
景观取名“鲤鱼戏水”。这洞内的景观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您说象就象,您说不象就不象。
现在大家来到了第一大厅――蓬莱仙境。站在这里,我们大家来看里面,绿光打照的景观取名“仙宫别院”。三位仙人正在围着桌子下棋,两位仙人棋逢对手,中间一位观棋不语,又似一位裁判。这里除了棋盘、棋子是人工摆设之外,三位仙人都是天然形成的,由于双方的棋艺都很高超,所以至今都没有决出胜负,我们说这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正是:
仙宫有别院,内有对棋翁,
拼杀几万年,不见输和赢。
回过头来,我们看红光照射的景观,叫蓬莱仙岛。在这岛的上面有两位仙人,正在幽闲的打坐,是一前一后,一胖一瘦,由于打坐的时间长了,前面的这位老仙人都有些驼背了。
我们走到这里,请看对面的石壁上,电筒照射的地方,有一个一尺高的小石笋,它的外部形状就象一支雄鸡,正在迎着霞光引吭高歌,报晓着黎明的到来,取名“金鸡报晓”。在它的旁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有树干、树冠,上面还积压着厚厚的白雪,下面挂着冷冷的冰锥,此时正弯下腰身,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叫它“迎客松”现在大家请看前方,我手电筒照的是一道天然形成的石门,在门的里面有一个一人高的石笋,它好象一位老仙人一样,在这里观看前方飞流直下的石瀑布,景观取名“仙人观瀑”。
现在我们来到了仙人休息的地方,在我们前方用红光打照的景观,特别象一顶蚊帐,帐子的顶端是由石盾形成的,帐帘是由石幔形成的,看起来是千苍百孔,破烂不堪的,可见仙人们也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们送它小诗一首:
仙人一去不知年,空留仙帐在人间。
谁人能来帐中住,不需休炼自成仙。
这里是“后宫仙帐”。
通过奥来门,我们来到了第三景区――洞天福地。您现在看到的是水帘洞,它是石幔垂挂而成。洞的里面张灯结彩,收拾得非常干净,可惜大家来得不凑巧,孙悟空去龙宫探宝去了,不能在此欢迎您的到来。临走的时候,吩咐了手下的猴兵猴将,来迎接我们大家,请大家看看我们前方的花果山,山上面是层层花果叠落,旁边这一突出的石笋,好象是一对互相背抱的石猴,正奋力向上攀登,抢摘上面的是花果。花果我们是谁也摘不到的,这是因为:
花果本是仙人物,凡胎肉眼难识形。
谁人识得花果面,龙体凤眼亦仙成。
也就是说,谁要是看到了山上的花和果,谁就可以得到成仙了,这就是花果山和水帘洞?
通过小天池和南天门,我们大家就来到了第二大厅,这大厅的垂直高度是27米,长64米,宽23米。我们看到前方有一条支洞,这是一条天然形成的换气孔,长有20多米,一直通到山上的岩石缝隙。象这样的通风换气孔,洞内非常多,全都是天然形成的。洞内就是靠这些换气孔自然通风的。
现在呈观在我们眼前的是王母娘娘欣赏荷花的地方“瑶池石莲”。形成这些莲花的是月奶石,月奶石是国宝,在我国洞穴中前所未闻首次发现。它形成了3.4万年左右。这些似荷、似莲又似宝的大菜花的月奶石形成物,被列为国内的第一大奇观。我们大家抬头看一看,今天王母娘娘正端坐在中央,这一左一右的两个石笋就好象是两个贴身仕女一样。一位老作家观后盛赞“瑶池石莲”:
半池清水半池花,十里香魂十里家。
深埋洞俯三千日,潜真仙境绽奇葩。
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里,有两根天然形成的石柱子,前面这根因在顶端有一个双嘴的大桃子,取名叫“玉树蟠桃”,据说是一万年左右成熟一次,谁要是吃到它,即可以长生不老了。第二根柱子上天然形成的图案尤如一条青龙盘绕而上,所以取名“盘龙玉柱”,并赋小诗一首:
万年玉柱擎天厅,默默无闻建奇切,
青龙玉柱腾空势,喜看蟠桃落日红。
回过头来,我们看洞顶上方有一座空中楼阁,传说是玉皇大帝办公的地方,叫凌宵宝殿。如今玉皇大帝已不在默守陈规,在上面装了彩灯,准备举行一个大型的音乐晚会,大家谁要是收到了请柬,请您准时参加,千万不要错过了机会,这是“凌宵宝殿”。
石花洞一层348米,到此就全部游览完毕,下面我们通过人工开凿的连接洞,进入第二层,它的坡长是47米,可以说是坡陡路滑,大家走的时候,请注意安全。
下了47米的连接洞,我们来到了第二层,第一个大厅:“神洲胜境”。眼前的景观是“竹篱茅舍”,好象是农家住的房子一样,房子上面铺了厚厚的稻草,墙壁是由一捆捆竹子扎成的,您看中间一根草绳穿连。看房子的左边有一扇门,那边是鱼塘,这里田园,真可谓是:
竹篱茅舍小康家,琼楼玉阁不如它,
男耕女织中原景,胜似桃园一仙家。
石花洞内的温度是一年四季恒温13度,冬暖夏凉,温暖湿润,有人写了这样的对联:“北京城四季分明,石花洞天天如春”。
下面我们要游览的是“银旗洞府”,银旗洞府于94年4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洞内发现一块罕见的洁白大石旗,称“银旗洞府”。因为中心大厅向西扩展,又称西支洞,游览呈巡回路线,右边进左边出,长288米,好了,下面我们大家就进去看一看。
好,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太上老君兜率宫,老君堂60米长,垂直高度将近10米,请看前面有棵人状石笋,象天兵天将把守在两旁,中间的两根筒状石柱,是太上老君炼丹炉,而太上老君还悠闲地坐在这儿,头上梳了一个高高的发髻,传说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就是从这炼出来的。上面这几个石笋就好像是天兵天将,正准备把五花大绑的孙悟空投入炼丹炉内,大家知道孙悟空是会72变的,请看他已经变成了一只鹦鹉站在这里。
现在我们来到了银旗洞府的最高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洞顶上方垂下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它们是由于石灰岩质的纯净所造成的。请看我手电筒照的这叫石旗,旁边是石花、石蛇、石剑,它们相竟峥嵘,一比高低,取名“白玉天蓬”。右前方是一块巨大洁白的石旗,这就是洞内的第二大奇观-银旗漫卷。银旗垂直高度2.18米,宽度有2.1米,受洞内气流的吹动,经过几万年的时间,它才刚卷起了一道边。在我们的溶洞中,它是石旗的典型代表,外部形状好象是一只大海螺,又似一只倒挂的马蹄莲。
来到这里我们看前方是一个大型的石瀑布,3丈高,20余米宽,由泥沙冲积而成的,在我们的溶洞中是比较大的。7、8月份雨水丰沛,雨水会顺着瀑布往下流,整个景观非常状观,所以取名“腾流瀑布”。
现在我们大家看我手电筒照的这块石笋,它是通体透明的。外部形状好象一盏灯一样,象这样的石头在洞中是非常多的,看旁边几块都是透明的。这里有一块钙华物,看上去象一只狗,此时正抬头张望着天空,寻找着月亮,月亮在哪里呢?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洞壁上方,我电筒照的石壁上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白色岩石,它好象一轮圆圆的明月,悬在半空,叫“天犬晓月”。
现在我们看桥的下面,这是一个长约22米的“月奶溶潭”,里面是月奶石,形成约2.2万年左右,首先发现在石花洞是82年1月23日,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组成。月奶石的特点是外部坚硬,里面柔软细腻,用手指轻轻一拈,会成为白色粉沫,是一种稀有的矿物质,堪称国宝。请您抬头看一看,已请来了南海的观音菩萨在此看守着它,取名“观音看宝”。
过了灵隐寺大殿,我们抬头往上看,洞壁上方有两片薄薄的石盾,相比之下,我们大家看灯光打照的这一片薄薄的石盾它的直径近1000毫米,厚度却只有7毫米,是洞内第一薄盾,用游客的话说,象山东的大煎饼一样,看上边有两根小石笋,形似两根大葱。银旗洞府全长288米到这就参观完毕了。从这我们来看洞内第三奇观-黄河瀑泻,请看上面红色灯光打照的景观,它象黄河的底部被戳穿一样,黄河水顺流而下。在红色灯光打照下,又象是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它的垂直高度18米,直径3米,是洞内最大的石钟乳,列入石花洞第三大奇观。
站在这里,我们看到眼前有水的地方,取名“江南春早”,看起来象南方的水稻田,尚未插秧,旁边还留下了农民的脚印,这是:
江南鱼米香,水稻未插秧,
下次您到此,一片稻谷香。
下次您来的时候,我们再一起享受这丰收的喜悦。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几座高低不同的山峰,请看最高一座象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渔翁,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凝神远望。第二座山峰象是一座面目可怕的骷髅。第三座象是一位长寿老人,手拄拐杖,向洞中缓缓走来,有人说他象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第四座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砚台里的水是常年由上面滴下来的,景观取名“群峰竟秀”,请看下面这是“张国老倒骑毛驴”。
走下楼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小的水池,取名龙潭。石钟乳倒影在小池里非常好看,我们回头看这座宝塔,
玲珑宝塔塔玲珑,您说几层就几层。
李靖闻知宾客到,献出宝塔表真情。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心大厅的东南侧,这是洞内第四大奇观-龙宫竖琴,它高10米,宽15米,由540片石幔组成,由于石幔的长短、薄厚不同,轻轻敲击,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不过现在该景观已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您只能看,不能敲击。它好象是一幅大型的舞台帏幕还没有拉开,请看帏幕前面还有一位报幕员小姐,身穿落地纱裙,手拿麦克风,还准备报告节目。
龙宫竖琴胜编钟,琼浆玉液石幔成,
破阵还宫奏二曲,五湖四海庆太平。
通过幔幕的一角,我们将进入一、二层的最深处,第六景区龙宫。
现在大家来到的龙宫宝殿是一、二层的最深处,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78米。在我们面前有两根粗细均匀的大柱子,好似在支撑着这个大厅,取名擎天鸳鸯柱,列为洞内第五大奇观。
脚踏龙宫深处,头顶玉皇门户,
今日终成栋梁,并非三日雕塑。
在它前方闪光的石笋长约3.2米,碗口粗细,这就是定海神针,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而孙悟空是高高在上,到观赏台上休息一会。
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第四大厅第七景区-天国御园,厅宽12米,长88米左右,站在这里我们看眼前的景观,眼前是一幅大型的立体版画,上面是一片高低不同的塔林,下面是千姿百态石花,在灯光的照射下争奇斗艳,取名叫“玉花千堆”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一位仙人在这里表演倒立。看左方,这位仙人的两条腿是一长一短,一精一细,相传是铁拐李来到了石花洞中。
在洞顶上方,这里是一道天然形成的通风口,里面还有一根小石柱,景观取名“袖里藏针”这正是:
小洞幽幽上九重,巨泉滚滚架半空,
不知哪位粗心女,错把花针藏袖中。
走到这里,我们大家请看前方,手电筒照的这一景观非常奇特,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出不同的形象来,从这边看是一匹马,由于它想早日成仙,它的前半身已经钻入山中,只留下了马的尾巴和两条后腿,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又是一头大象刚从山里走出来,请看象鼻子和象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棵象牙,马往山里走,象往洞中来,钻山马,出山象。
现在大家来到了石花洞的第八景区-梅竹芳林,我们游览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请看这一景观,取名“梅花倒垂”,在粉红色灯光的打照下,象是一朵串串梅花倒挂在枝头,这都是石花形成的,就是因为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花,因此取名“石花洞”,这正是:
洞俯清寒不风春,却有春意久长存,
花蕾喜闹枝头上,幽香飘过又一村。
有人说这倒垂的梅花又象是一串串熟透的葡萄一样,请看这还引来了一支馋嘴的狐狸,这只狐狸躲在这里,长长的尾巴,又叫“狐狸偷吃葡萄”。
我们来到这里,请看前方我手电筒照的地方,是一根普通的大石柱,奇就奇在柱子上面有三根不同的小石笋,请看这是完全不透明的,中间这个是半透明的,旁边这个却是不透明的,形似菠萝,又亮如明灯,取名“菠萝宝灯”。
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 不见根劲叶,却有果实成。
这是第六大奇观。请大家回头看眼前这个景观这是一捆天然形成的竹子,有竹节、竹须和迎风飘动的竹叶,在别处您看到的竹子都是空心的,只有石花洞的竹子是实心的,我们导游员也是实心实意为您来讲解。
参观到这里石花洞洞体全长5华里我们就全部游览完毕,最后祝愿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并欢迎您再次光临。
大家来到了三层的入口处,它是95年8月18日新开放的,它的洲了水游览路线呈往返形式,有800米长,我们所在的是第一景区-石花长廊。首先请看前面有一块石盾,取名“龙女绣花台”,它有1.2米高直径1.5米,是洞内最大的石盾,在灯光的打照射下,我们能看到它是通体透明的。
好,接着大家抬头看,洞顶上面,这是石钟乳、鹅管、石枝、石花生长最密集的地方,它们全部倒挂在洞顶,景观取名“石花满挂”,您在这里看到的石花是与众不同的,象海底的珊瑚一样,而我们看到的钟乳石,离我们比较近,能看到它是空心的,水顺着圆孔滴下来,所以它是慢慢生长的,不过速度太慢了,我们不容易看出来。
大家现在来到了悬空寺,在空中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而这儿比三层入口处低了0.6度,这是很奇特的。您看前方是雷峰塔,在塔的旁边,有一根竖起的小石柱,是白娘子,压在这个塔下,还没有被许仙救走,大家请往远处看,有两颗小石笋,矮的是许仙,高的这颗石笋,是被许仙请来的观音。许仙请来观音帮忙,才能把白娘子救走。现在呢,我们看到许仙没有救走白娘子是其中还有原因,那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过头来看,我们看到这颗白色石钟乳和地面上长的石笋,中间距离只差5公分,没有连接上,需要的时间大约220_年,在220_年后,石笋和钟乳石连接上了,许仙和白娘子也相见了,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长寿,您220_年以后再来参观,看到石笋和钟乳石相接的同时,许仙和白娘子也就相见了。
大家来到第二景区-戏台大厅,在我们前方您看到了装饰华丽的这就是个舞台,它的帷幕已经拉开,您能看到这个椭圆门,它有16.8米宽,门口的高度有米,我们经过这里,可到东厢看台,它分一、二、三层,站在这儿,就能看到大戏台的节目,现在帷幕已经拉开,但是没有节目演出,是因为关公坐在上面还在审查着节目单,您看我手电筒打照的地方,很象一个人坐在那,回过头来,我们看山坡上有一只海龟,抬着头正奋力的向上爬,想去偷吃上面的灵芝,也就是灯光打照下的石笋,但是我们看到,这只龟现在还没有吃到,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二郎真君正坐在上面看守着。
大家来到第一景区-幽谷花丛,它的落差有30米,您看到前面两颗石柱,取名迎门玉柱,一层当中,我们看到的“玉树蟠桃”、“蟠龙玉柱”,刚才进三层时,在定海神针后面的两根大石柱,取名“擎天鸳鸯柱”,还有大家现在看到的“迎门玉柱”,三根柱子都是高度相等,而且成因相同,在每一层与另一进口的交汇处,您都能看到,这是很奇特的景观。它们被称为洞天三柱。也就是下面还能看到的四层入口的位置,你注意脚下安全。
看前方,我手电筒打照的地方是四层入口。从这再往前走一点顺着梯子下去,就是第四层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去五、六、七层。81年探险的时候,北京地质队的工作人员发现六、七层是地下暗河,在这七层以下到底还有多少层、多少洞至今还是个谜。没有勘探出来,这个溶洞的形成是由上往下的,一层形成最久,大约有100万年,洞体的空间是水冲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钟乳石,是由流水、滴水以及渗透水形成的。四层的景观还属于成长发育期,它们的石头颜色还比较白,第一张门票火树银花就是从四层里拍摄的,这是四层入口,还没有对外开放,希望开放以后您能来参观。
前方的墙壁上有许多石花,它们竟相开放,取名“万花墙”,如果您仔细观察,这些好像形成“丁”字一样,左上角手电筒照的位置象“北”,整体看象“喜”,这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
我们来到了雷音寺大殿,大家来拜见的这是雷音佛祖。您往下看,这桔红色灯光下的就是如来佛,坐在这里正在给众仙讲经说法,在这大山坡上还有一只小刺猬躲在这里,正在偷听。
东西走向的洞到这里我们已经参观结束,看前方洞体是南北方向,所以它被称为南北大走廊,走到途中大家看到闪光壁这一景观是溶洞中很少见的。
请大家往前看,象瀑布一样的墙壁上面有闪亮的晶体,这是方解石,它是不规则的,当它的平面对着大家,在灯光的照射下看到它闪闪发光,这一景观取名“彩光壁金银坡”。出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出口还有这张景观的照片,水顺着裂隙渗进来的时候,在表面形成一道钙膜的原因,沿着瀑布流下来的水,一层层的象我们刚才看到的梯田一样是水的波纹形成的。里面还有两个微缩景观,请看我手电筒照的这一边,就象人们从空中看到的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这儿还有一幅中图地图。
请往前方看,这儿有个麦秸垛,粮食收走以后,麦秸是堆在一起的,上面覆盖了泥巴,干了以后,还裂开了几道口子。
现在我们大家来到了三层的最深处,这儿距我们一层进口已有130多米。请看这条路是当初设计出口时所修建的,出口现在还没有开,是因为烟囱效应,空气对流特别快,钟乳石很容易风化,所以地质学家建议还是少开出口,所以到三层参观的游客看好以后我们还得原路返回,顺着二层的出口出去。现在我们请看,路的旁边有一根柱子象北海的白塔,底下粗,上面细,它是金黄色的,所以给它取名“金塔”。
再往近处看,五根石柱相应排列,就象五根手指伸出来,叫五指山峰。下面的水潭到了雨季会有纯净的积水,我们能看到五指山的倒影,因此叫做“五指笋潭”。这五指山又被称做五行山,传说就是当年镇压孙悟空的地方,孙悟空压在了山下历尽了磨难,唐僧经过此地,救走了孙悟空,所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孙悟空取经回来以后在那看着它的如意金箍棒。请接着再往前方看,流水形成的边缘弯曲的那一段,在这里看它,就象长城一样,在烽火台上站着一只雄鹰,取名“长城雄鹰”。洞中景观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所以您必须发挥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看出来,景观是非常形象的。请大家看头顶,这一景观是大家在一、二层所看不到的,在地质上把它称为“天锅”,是洞里面的水向外溶蚀形成的,现在它们起通风的作用,是通风换气孔,能通到外面的岩石缝隙,外面有水渗下来,所以有泥土的颜色留在上面,天锅和人们用的锅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口朝下,顶朝上,这就是最后一个景观“天锅”。来的途中三层景观我已为您介绍完毕,稍做休息,我们要原路返回,返回途中,您可以边走边看,您的感觉将会有不同的感受。
推荐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着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着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推荐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五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田宇齐,欢迎来到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是明朝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在齐长城的基础上督建而成的,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慕田峪长城构造独特,这里敌楼密集,两侧都有垛口,西北面有建在海拔1000多米,称作“牛犄角边”和建在刀鞘一样的山峰上,称为“剑扣”的长城。
慕田峪长城风景秀丽。春季,鲜花盛开;夏季,流水潺潺;秋季,满山红叶;冬季,白雪皑皑。
慕田峪长城以秀丽的景色、雄伟的长城,欢迎您的光临。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隅的怀柔县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此段长城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被称为“危岭雄关”。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齐,就在慕田峪筑有长城。明朝初年重建,明永乐二年(公元1420xx年)建“慕田峪关”。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谭伦、戚继光镇守京畿时,又在明初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葺。
现在慕田峪所保留修复的长城,为明代所修筑,是全国明代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几次战争,明初徐达和元兵也曾大战于此。慕田峪长城多建在外侧陡峭的崖边,依山就势,以险制厄。墙体高七八米,墙顶宽四五米,建筑材料以花岗条石为主,雄伟坚固。慕田峪长城,墙顶上两边都建有矮墙垛口,可两面拒敌,外侧还挖掘有挡马坑,使防御功能更加完善,这是一大特点。慕田峪长城墙顶的双侧都筑有长约5尺、厚1尺多、高2尺有余的垛口。
慕田峪长城的关门两侧是沿山脊升起的,随山势翻转。在这些地段的垛口不是开口的长方形,而是呈锯齿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它不是圆形孔,而是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险要之处还修有炮台。慕田峪长城上还建有“支城”。所谓“支城”,就是在长城内外侧有高脊山梁的地方,再节外生枝地顺山梁修出一段长城来,长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并在此筑有敌楼,当地人称为“刀把楼”。明代在重修慕田峪长城时,在墙顶的两侧都加修了垛口,还同时新设置了滚木石雷石孔,可攻可守。而修筑“刀把楼”,可控制制高点,减少对主城的威胁。
慕田峪长城从正关台左侧起,随山势翻转,奔向远方。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9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苍劲雄浑,人们把它称之为“牛犄角边”。长城从“牛犄角边”继续往前延伸,经过一个名叫“箭扣”的地方,这里是已达海拔1044米的山峰,两侧陡峭如削。在修筑长城时,必须从山头的外侧断崖绝壁上通过,又不能把这个制高点留在外面,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使用砖石、木材显然都不行。于是聪明的能工巧匠们,用了两根大铁梁担在断崖之上,上面再垒砌砖石,这种方法在整个长城修建史上极为罕见。在慕田峪长城东侧,长城本来是顺山势伸向东北。
可是到一敌楼处突然分出约1000多米的地段,另辟蹊径摆向东南方向,山势尽处,突然终止,在尽头处修了一个甚是坚固雄伟的敌楼。这段千余米的长城被人们称之为“秃尾巴边”。这样长城在此处就形成了三道长城汇于一楼,“三面极目观巨龙”的景观。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被称为“鹰飞倒仰”。墙体全部建在岩石裸露的悬崖峭壁上,长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其中有一节接近90度,几近垂直,台阶仅有几尺宽,非勇敢者不敢涉足。
北京转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转业培训总结(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