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九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化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一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化学式”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用语教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构成的基础上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连接而成的式子即化学式。
本节内容即是对前一部分知识的总结,同时也为学好化合价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时采取分散法完成该内容的教学,对于化学式的定义较容易理解,因此可将其放在预习中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借助模型,通过形象的事物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意义这个教学重点。对于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通过书写常见单质的化学式进行分类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一些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理解化学式及数字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科学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式的写法、读法、意义。
2、难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实物展示启发、归纳分析。
五、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比较茫然,因此通过实物展示以及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更易接受。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钠铜锌铝镁铁硫磷碳氦氖氢氧氮氟
2、请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
(1)红磷(2)硫(3)二氧化碳(4)氧气(5)水(6)过氧化氢(7)氧hua汞(8)四氧化三铁
(二)课堂探究
新课导入:同学们刚才写的这些化学符号像co2、h2o等就叫化学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一、化学式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刚才介绍的和教材中83页1、2自然段内容总结出化学式的定义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讨论
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
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讨论:
①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②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3、练习:用你手中的气球可以表示出哪些物质的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二、化学式的意义。
师:回忆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以fe、o为例。那么化学式有哪些意义呢?以h2o为例看看你能说出几条?
生:总结归纳。
师:请用你手中的气球表示出水的化学式,看看能否帮到你呢?
生: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能表示:
①某种物质
②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③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还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构成。
师:请用球摆出co2的化学式,并说出有哪些意义。
生:回答
知识补充:fe、nacl这两个化学式有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活动与探究三: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师:用你手中的球还能摆出哪些形状,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生:练习,然后摆出h、2h、h2、2h2并说出意义。
巩固练习:说出屏幕上显示的图示表示什么?
①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③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④化学式周围的数字只要大于1时就只具有微观(填“宏观”“微观”)
活动与探究四: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给出一些常见的单质引导学生总结其读法与写法
有些单质由原子构成写法: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读法:直接读出元素名称。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写法:用“xn”表示
读法:元素名称后一般加“气”字
根据hgo、so2、fe3o4naclkcl的写法和读法总结出化合物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氧化物氧在后,金属左非金属右,原子个数比为1时“1”省略读法:某化某
练习:请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同桌写出并读出该化学式。
生:完成屏幕上显示的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检测:
检验一下你真的收获这些了么?
完成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五)挑战中考:
展示近三年的中考题,看看学生是否能挑战成功
(六)布置作业:
“我”的化学式是h2o,向不认识“我”的人介绍一下“我”自己。
七、板书设计: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时碰到的一个难点,很重要但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保证教学三维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降低初中化学难度,让学生用气球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这样更容易表述其意义。
描写化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高三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高考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他们的作业要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
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
②作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
③对作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除年级大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5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8、重视作业。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要求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描写化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三
课题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和巩固初中学习过的金属的化学知识,
2、了解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3、了解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金属性质的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视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今后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科学思想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钠、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学生用)
1、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通常情况下,活泼金属单质能够与非金属、 盐 、酸、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根据教材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1)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 2al 3cuso4===al2(so4)3 3cu ; (2)在空气中点燃2mg o2=====2mgo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2agno3===cu(no3)2 2ag;(4)镁条放入稀盐酸mg 2hcl====mgcl2 h2↑;
2、钠的表面呈银白 色,有金属光泽,用小刀可切开,说明硬度小 (质软),钠在坩埚中加热,很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熔点低,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色固体,现在,我们知道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两种,它们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氧的化合价为 —1价,在钠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o2 ,还原剂是钠;钠很活泼,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比煤油 大 。
3、铁、镁、铝等常见金属化学性质比金属钠不活泼,通常能存放于空气中,其原因是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铝等金属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与氧气进一步反应;这些金属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也能剧烈反应,甚至燃烧。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五千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
化学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