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六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人类生长少不了水和食物,但人类生存缺少不了空气。在很久以前,大气中含氧量很高,古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不断繁衍,直到现在。可是现在,空气中的含氧量不断下降,而这些“凶手”就是他们:走在大街上,许多行人嘴里都叼着烟,发出刺鼻的味道。而往远处看,一根根工厂的烟囱大口大口的吐着烟。还有汽车的排气管,它放出了许多有害气体。近年来,大气的质量大幅下跌,给我们的人身健康带来了危害,大气已经变得浑浊不堪。有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形成了酸雨,威胁到了国家、个人的财产安全。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1.不让工厂排放浓烟,并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2.提倡人们用小排量汽车。
3.多造绿化带,多造防沙林区。
4.禁止吸烟。
5.随时撒水。
作为地球上的生命,让我们同心协力保护地球吧!
祝工作顺利!
20xx年xx月xx日
描写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近期,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进行pm 2。5颗粒检测和城市空气污染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社会已不可逆转的到来。汽车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效率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汽车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对于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了相关法律和一系列汽车大气污染物、噪声排放标准,并实施了汽车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检查制度,对控制汽车外部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车内环境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其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而人们在购车时,除对汽车的品牌、型号、外观、特性等比较关注外,往往会忽视车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存在着大量有害气体。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众多车主对于新车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新车味”一度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一种无奈表述。近年来,媒体曾报道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也日渐增多。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调研。该机构在检测过程中选取了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行驶里程从10000km到270000km不等,针对其车内空气质量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发布了权威性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结果表明,车内空气健康状况极不容乐观。其中车内空气中所含的tvoc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30%;菌落总数与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级参照对比平均超标77。65%,与新加坡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比较平均超标255。30%。长此以往,人类的健康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难以估量的危害。新车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三个,第一个是车内各种配件,如隔音垫、密封件、橡胶件、塑料件、坐椅等不环保化学配方设计;第二个是车内饰,如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第三个是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德国最早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美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对材料进行法律化约束要求。但是,由于中国没有这一套控制标准,所以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逐步开展了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不少自主品牌车型已超过众多合资品牌车型,达到汽车行业领先水平。但是,由于没有统一法规要求,各汽车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及销售区域,衍生出不同的测试方法及管控手段,其车内环境品质控制技术水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20xx年10月27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自20xx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指南从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在车内污染方面的维权有了依据,但该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还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从实质上对车内有害物质进行抑制。
为了提升汽车行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防止车内空气污染对消费者的危害,建议如下:
一、由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
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 大气污染攻坚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