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的心得体会范本 王乐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王振义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道德成就好医生
医生是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医生的“好”对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是好医生,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身患重病却赶赴玉树灾区救助生命的女军医何敏是好医生,她的忘我境界、大爱情怀让人感动,她面对自身困难的坚强和对待病人的仁爱与柔情使她收获了病人的安心和由衷的敬意。武汉市社区医生王争艳是好医生,她从不开大处方,坚守清贫,保持了崇高的职业操守。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何敏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王争艳那种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全民输液”现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5瓶的水平。医生为什么这么爱让病人输液?一是输液好得快。在医患关系始终微妙的情况下,医生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药到病除”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给自己找上麻烦,有顾虑在。二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服药,有利益在。然而,医学已经证实,很多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动不动就输液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医疗,还会留下许多副作用和隐患。不光是输液,过度检查现象也较普遍,动辄拍x光片,做ct,这些检查带来的辐射可能会给人造成后续影响。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描写王振义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学习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振义同志是一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名医生,一名教育者,王振义创建了治疗apl的“上海方案”,开创了一种肿瘤治疗的临床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血液学专业人才,奠定了我国血液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011年1月1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位勇敢向白血病宣战的仁医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捧回烫着金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振义同志是继吴孟超、王忠诚之后第三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家,既是党和政府对他个人多年与白血病不懈斗争的坚韧和成就的奖励,也是全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和光荣。
我们要学习他坚持真理、尊重规律的务实学风。弘扬学术正气,严谨求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坚持科研质量,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王振义同志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
>在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生涯中,王振义同志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超乎寻常的决心和毅力,刻苦探索,顽强拼搏,攻克医学难题,勇攀医学高峰,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的高度赞誉。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他还被法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并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外,他还获得我国“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
“何梁何利科技奖”以及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等多种奖项。
学习他的仁爱精神。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王振义同志常说医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一个职业,你付出爱,就会得到爱。学习他的仁爱精神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学习他体贴关爱家人。他老伴得了老年痴呆后,6年如一日他没出过差。早晚陪在老伴身边,跟她讲话,尽管她越来越没有回应。中午下班再忙,他也要回来看她,打一盆热水,拧一条热毛巾,给妻子擦手擦脸,抬起手,轻抚老伴稀疏花白的发丝。老伴喜欢孩子,他把3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拷到光盘里,在电脑上一遍遍放给她看。一直陪她到生命的尽头。
大爱无疆,仁者仁心,学习他人性的光辉。
2011-3-31
描写王振义的心得体会范本三
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概要
王振义(1924.11.30- ),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振义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
王振义的心得体会范本 王乐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