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 延安整风三篇论心得体会(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一
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要从延安精神中查找党性的差距,永葆对党绝对忠诚。
要从延安精神中校准前进的方向,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二、坚持实事求是,以实绩实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勇于担当奋进,全力做好“加试题”、答好“两张考卷”
要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要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四、加强党的建设,推动xx新时代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
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要突出“战斗堡垒”的引领作用。
要营造“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
......
主题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二
7月上旬,我们一行50多人赴延安参观学习,这是一次典型的红色之旅。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精神是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
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址和党的七大会址,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酿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我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战胜了最凶残的日军,并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时期;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党的指导思想——_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人们把它亲切地称为“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期。经过千辛万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抵延安时,人民军队的主力不足三万余人,白区的工作几乎损失殆尽,我党几乎陷入绝境。紧接着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进入了空前残酷的阶段:一方面,日寇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蚕食”、“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缩小以至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日寇后,大肆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也加强了对解放区的封锁,企图把解放区军民“困死”。同时,华北连续发生水、旱、虫等自然灾害,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延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八年抗战,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无数有志的热血青年,毁家纾难,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延安时期,经过斗争的严峻考验,通过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及各级分校的培训,我党锻炼培养出一大批懂得治党、治国、治军的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领导骨干;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百年以来特别是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关于党的建设等科学理论,使_思想得到系统的、多方面的展开,从而达到成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弘扬延安精神的表率,切实把延安精神化作工作实践,奉献给党的事业,用忠诚、汗水、激情、创造,为人民多做贡献。
主题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三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发出过“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战斗号召。其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在今日看来,评于杜鹏程先生写的《保卫延安》是再恰当可是了。
《保卫延安》讲述了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刻画了周大勇、王老虎、马全有、马长胜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民解放军基层干部和陈兴允、李诚、卫毅、张培等一批血肉鲜活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并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还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人公一连连长周大勇,在一次次战斗中,他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听到党中央撤离延安,看到陕北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惨烈的痛苦和愤怒煎熬着他的心”。强烈的爱憎、高度的阶级自觉性成为他为人民奋不顾身、创造惊天动地英雄业绩的强大动力。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在长城线上的突围战中,他身负重伤,带着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山洞里。面临绝境,他想的不是怎样安全突围,而是想想的是怎样“紧张地为自我阶级的事业战斗下去”,最终率领战士闯出险境。诚如团政委李诚所说,周大勇是一个“浑身汗毛孔里都渗透着忠诚”的人。青化砭战斗,他冲锋陷阵,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龙镇攻坚,他智勇双全,出色地完成诱击敌人的任务;尤其是在长城线上,连队陷入敌军重围,与主力失去联系,他以无比的刚毅和勇猛,无比的机智和沉着,指挥战士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周大勇是在紧张的战斗和严酷的考验中,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英雄。周大勇是一个连长,一个指挥员,同时也仍然是战士中的一个。
在我们革命的军队中,指挥员和战斗员的思想感情本来是完全相通的,因为战斗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致的。指挥员们也都坚持着战斗员们的特色,因为指挥员们的优秀精神就是从普通战斗员的精神中提炼和提高起来的东西;无论指挥员和战斗员都来自人民群众,都为党的教育、部队教育和革命斗争所培养和锻炼,同时大部分指挥员就都是从战斗员中成长起来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战士的特色尤其鲜明;他是我们人民战士的一个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长,体现着一个普通的勇敢的战士怎样成为一个英雄和出色的指挥员的成长,而尤其体现着一个普通人怎样成为一个不能摧毁的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周大勇成长的具体历史,反映着人民革命的一长段艰苦斗争的历史。他是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投军的,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而在他投军前,他已经汲取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够了革命受挫折后的灾难的苦液;在投军后,党和部队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艰苦斗争把他逐渐炼成了具有铜筋铁骨和钢的意志的人。他的成长也能够说明:他是那种除了自我的部队就没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还会有比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个。在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党,人民,祖国,人类实现社会主义梦想,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在他们,唯一欢乐、光荣的事情,就是为人民而战斗,而牺牲。
这样的人,看起来诚然是单纯的,然而却是内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体验着党性的人。因为他们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联系着人民的苦难和期望;他们任何一个行动和思想,都会先去体会党的教育和党的意志。他们是亲身地体验着被压迫劳苦群众的切身要求的,也是亲身地体验着劳苦群众仅有在党领导之下团结起来斗争才能解放自我的实际的革命道路的;所以,无产阶级的梦想,党的领导,人民的胜利,就成为他们的最坚强的信仰力量,这使他们在敌人和困难面前成为大无畏者。这是真正的人民战士和英雄,是千锤百炼出来的英雄,而不是仅仅立了一两次功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只要在内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党,和自我部队的联系,不失去信仰力,是无论放到什么地方去都不会被毁灭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述和歌颂的英雄和战士,在根本上就都是这样的人物。
书中还描述了为了战友能安全走出沙漠,把一袋水留给他人而渴死牺牲的老炊事员孙全厚,“让连长喝吧……别……浪费……浪费东西了,让连长……走出沙漠……”他临死前仍为他人着想,真正体现了革命军队的精神;为了游击队的安全抱着孙子牛栓跳下高崖半生不遂的游击队长李玉山的父亲李振德老人“你们都是贼!终不得好死!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他临危前不屈的话语震撼了我的内心,这真是一个浑身铮铮铁骨的老汉啊:我还清楚地记得,团参谋长卫毅牺牲后,他在一连的弟弟卫刚抱着他的尸体嚎啕大哭:“哥,你不能死啊!让我替你去死!让我替你去死……”这撕心裂肺的哭声,像融化了的铁水,一点一点地滴在我的心坎上,这真是一对情比金坚的好兄弟啊!
为什么共产党能顺民意、得民心呢这个问题在书中有了解答。在书中,彭德怀将军曾说过:“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可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将军啊!不当受人民崇敬的“菩萨”,而要当供人民使用的“扫帚”,不是一个伟大的、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将军,说不出来。书中第六章第五节中,陈兴允旅长以往这样地描述过我们的战士们:“我们的战士,把自我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给了人民事业。他们即使去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进取自动毫无怨言。一个人,望着他们就不明白什么叫艰难畏惧。一个人比比他们,就觉得自我贡献太少,就觉得自我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应当有什么不满意。”人应对他们,还有什么个人打算,那会羞愧而死!
当团指导员张培让周大勇传达中央撤军的决策时,周大勇是“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我军……退出延安……’”然后“战士们像听到什么命令一样,哗地一齐站起来……有人低声哭了!眨眼工夫,全场人都恸哭起来。有的战士还跺脚,抽噎着哭。眼泪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枪托上……人民解放战争打了八个多月,难道我们放弃的地方少吗有许多战士亲眼看见自我的家乡放弃了,可是谁淌过一滴泪呢自我参加了人民军队十年开外,也没见过战士们这样哭过!”这声音,是从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解放战士的身上发出来的,但这对党、对中央的一腔忠诚,使这哭声不再普通,不再平凡——这是多么神圣的哭声啊!
“每一场战斗,都会有人牺牲。我们陕甘宁边区的每一片土地,此刻都染上了鲜血”这是周大勇说的,也是我们读者的感想。如今,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再有硝烟,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有时候,人要懂得珍惜,想想“一寸山河一寸血”,想想“一片土地一片血”,再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
主题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四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大国崛起于精神,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不会走出很远,更难以真正崛起。中华民族有中国精神作为支持,必将凝聚起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力量,凝聚更多的能量,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改革攻坚,打破旧的思想观念障碍,中国发展将会更加充满活力与希望。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几十年来艰苦奋斗、艰辛探索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延安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十分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因此,它的历史价值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所有这些,融合而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就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地方,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逐步升华,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坚定信仰,人们就会有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无产阶级的乐观情怀。可以说,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革命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是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我党开展的延安整风(从1941年5月开始,到1945年4月结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首
先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主张靠真理吃饭,靠科学吃饭,而不是靠吓人吃饭,靠迷信吃饭。其次,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际精神,它反对夸夸其谈,言行不一,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实效。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格要求。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所以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无论是党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培养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党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刘建章合作社的经验,为人民办实事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党时刻关心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正是由于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使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延安时期党的空前团结与统一的局面,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深厚基础,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它既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战胜困难、求得胜利的一件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蒋介石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党领导广大抗日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延安精神的最主要的深层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肯定延安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实际上就是肯定延安精神可以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具有领引作用,对解决当今中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启迪作用。
从对共产党的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方面的
领引作用看,延安精神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告诉我们:要“唯物”而不能“唯物质”,“唯物”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质”就是当物质和金钱的奴隶; 要“忘我”而不能“忘本”,共产党人从“本”上看,就是人民公仆,离开了这个“本”,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价值。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告诉我们要服务人民,而不能服务于“人民币”;要“公”字当先,而不能“功”字当头,就是说要立党为公,公道为人,公正处事,而不应贪图功利。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物为本,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和事业要满怀激情。从解决当今中国若干问题的启迪作用来看,延安精神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方法。我们国家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时期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这是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加大的时期,是深化改革阻力增大的时期,是扩大开放风险更大的时期,是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时期,是维护稳定任务更为艰巨时期,是考验民族总体素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相对突出的时期。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回顾历史是有意义的,回望延安十三年,人们很容易发现当时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是最好的;在陕甘宁边区富人与穷人的关系也是相对和谐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待群众诉求是最得法的。究其原因,这与我们党着力培育延安精神,高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有着必然联系。如果我们真正珍惜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共产党人的品质和情怀,党的指导思想的精髓中去吸收营养,就可能找到解决当今中国各种复杂矛盾的钥匙或正确方法。
从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来看,延安精神提供了最好的范例。因为,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从主导价值思想来看,我们党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在延安时代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从共同价值理想来看,我们党在建党伊始,就始终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和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从核心价值精神来看,党在延安时期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人民至上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
从基本价值标准来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对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从内容上进行了界定,而且在实践中他一方面号召全党学习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又坚决支持法院对黄克功、肖玉壁等人处以极刑。可以认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还可以认为,延安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头。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较之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升华。比如: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出现了新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写在党的旗帜上
;共同理想的内容有了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价值精神有了新升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价值标准达到了新境界,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结合起来,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把握价值标准、做出价值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可见,延安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经典范例,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指导作用。
历史造就了延安精神,时代需要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要继续保持原动力,补精神之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保持纯洁性;要继续发挥影响力,求思想之真,把握岗位工作的客观规律,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保持先进性;要继续提高凝聚力,强化与群众的血肉之情,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保持公仆性;要不断增强意志力,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题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五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形成与革命斗争之中,脱胎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党的革命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使它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价值,党员干部应该结合实际,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延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活环境艰苦,却从未产生过退缩的想法,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勇向前,打出了新天地。延安时期,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群众的公仆,也因此收获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虽然不用再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是却会遇到很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要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就要发扬延安精神,不为困苦、奋发图强,用延安精神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天,就以“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为主题,与大家作以沟通交流。
现在说到延安精神,人们比较多地是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还有的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对不对呢?都对。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解为延安精神的全部,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按照这种理解来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很难弘扬得起来的。因为,这些都不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延安精神是指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以后迁入延安的13年时间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人,通过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自身整风运动,形成的带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因此,这种精神从本质上讲,并非全民族的精神,而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年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观念和作风,根本原因在于广大党员的心中始终坚守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信心。就是说,延安精神中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等等内容,但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我们今天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用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这些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发扬,把它们变成全民族的精神,但首先需要身体力行的并不是一般群众,而应当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固然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发扬延安时代那种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
才可能把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历史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奋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万中国先进分子心目中的圣地,是成千上万中国青年积极奔赴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小城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因为青年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所领导的事业发展中被忠实践行着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实际和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为人们所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求索、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被鲜明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中国共产党的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这种结合是在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才能实现的。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并为全党所认可的过程,就是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得以确立的过程,也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显微镜和望远镜,用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才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容易为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表述,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成为一种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为全党所努力实践的精神,形成了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而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又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完善中国革命理论和政策策略,更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封锁,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撑。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说它是中国的,因为它体现着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风格,凝练而深刻、生动而朴实。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尽致;
为人民服务,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了精辟的概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的准确表述。
(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领导中枢建立在延安的时候,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已经经历了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特别是长征的考验和磨难,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政党了,已经在军事上、政治上、思想上逐步纠正早年不成熟时所出现的问题,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逐步形成了领导集体。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立足于中国革命在成功和挫折中获得的重要经验,是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的重要精神结晶。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的同志根据国情独立自主地确定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来解决,中国革命必须正确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这些在后来被认为很明了的道理,在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中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清楚。在使全党明白和接受这些道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经付出了很大代价。仅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就从近6万人减少到1万人,而土地革命战争中反“围剿”的失败,更使中国共产党在红区的力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白区的力量减少了几乎百分之百。一次次惨重的失败和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和干部开始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了帮助全党真正搞清楚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军事和政治著作,这些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延安时期13年间,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在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中没有再出现大的失误,党的自身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也有了飞跃性发展。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在这一时期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党的整体精神风貌。尽管这一时期,党依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和极其艰苦的内部困难考验,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地把握各种历史机遇,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认识,始终保证党所领导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面对抗日战争开始时敌强我弱的态势和相持阶段形成的极为
延安整风三论著心得体会实用 延安整风三篇论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