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抉择观心得体会实用 读大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大国抉择观心得体会实用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国家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对于大国抉择观心得体会实用二
为了进取响应分公司“质量月”活动中“共创运营质量,建设质量标杆”的活动主题,更好地贯彻落实分公司质量月专项活动的各项要求,通信正线一工班组织观看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监制出品的纪录片——《大国质量》。该部纪录片总共分为质量时代、强国之基、天下规则、信任丛林、风云再起五部分。每集时长约为45分钟,看起来十分耗时,但看完后却令我感悟颇深。
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
古语云: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开篇质量时代详实阐述了德国质量、日本制造以及英国作为“钢铁之城”、“刀具之都”的兴衰成败,诠释了“国因质而强、企因质而兴、民因质而富”的潜在哲理。无论是对顾客、职工、所有者、供应方或社会,提高质量的重要性都可见一斑。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2017年10月18日,在我党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质量第一,质量强国”首次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如约瑟夫.朱兰所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成功转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一大重要命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质量这一重要纽带。质量俨然成为强国之基。那么,如何拥有卓越质量呢?其一为标准,其二为法制。
天下规则部分重点论述了“得标准者得天下”。从南亚印度作为棉花制品的高销量国家到英国珍妮纺纱机发明后一度沦陷为原料产地进而导致大批民众失业、很多财富流失,从亨利.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作业标准的提出、制定到将质量和标准化融为一体,从起初中国电信行业的薄弱到如今5g标准的参与制定,中国在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从无到有并逐步提升,中国标准和标准化已在路上。可是,光有标准还不够,标准的践行需要法律的制约。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贸易丛林中对利益的过度追求从来都不是依靠道德的约束能够遏制的。正如明朝改革家张居正所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制的健全和践行是供给质量保障不可或缺的要素。就目前我国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来说,两弹一星的成功试验、北斗定位系统的首次应用、航天事业的日益发展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4g到5g通信技术的参与、自主研发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历史成就,足以令我们沾沾自喜,但类似武夷山公馆大桥、手机爆炸等食品安全问题、质量门事故的频频爆发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质量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以及有法未依、执法不严等更严重的问题。
就入职以来,我了解到国产轻轨列车以世界一流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等诸多优势拿下亚欧美多国的出口订单,即使我国地铁事业起步较晚;苏州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制定严格的作业标准流程以保障地铁列车的高质量运行,即使长期亏损运营;地铁工作人员恪守每一标准细节竭力为乘客营造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环境,即使同样的事情做过不止千百遍。就通信正线一工班前辈们兢兢业业的维修,对每一个微不足道但却至关重要的通信设备的养护,从35℃的高温作业到无声屏障下的ap天线加固,从白天骑河到三香广场16个站共计32个设备房包含的数个pis、cctv、电话等系统的若干设备的养护到夜间轨行区徒步行走数千米的区间半年检,从ups系统版本过低进而升级改造到功率模块返厂深度清灰、增加功率模块后系统不兼容导致的误报警和及时通复,点点滴滴何止如此。这一切,都为了质量,得益于质量。但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的是:地铁事故存在且真实发生过。究其根本,除了主观原因外,客观因素也不容忽略。因而,对质量的追求不应有终点。
正如片尾所述:今日,质量的内涵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祖国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高质量,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中国,也为世界人民的完美生活做出贡献。我想: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到城市轨道的高质量运营离不开每一位地铁工作人员的努力--经过提升质量,给乘客供给一个更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对于我们每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来说,事无大小,事无巨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更新的技术,更坚实的追求,更有效的管理,更强大的品牌,更卓越的质量,这些就是未来发展的话语权。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对顾客、职工、所有者、供应方或社会,都定是百利而无一害。质量建设,国家在行动,地铁人在行动,你行动了吗?
对于大国抉择观心得体会实用三
《大国重器》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它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
大国抉择观心得体会实用 读大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