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读书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 听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听教读书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生本教育本身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教条的搬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要领悟其中的“精髓”,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假期的学习,再次回想反思自己在过去实践中的“生本课堂”,自己对“生本”又有了深入的认识。那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
“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本质来说还是体现出了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精髓。那么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发觉,并且还能使其继续发挥其功效呢?其实学生的潜能的发觉全都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承认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自己的悟。就像郭思乐教授所说:“无论是学习以前的知识或通过智慧而产生的新的知识可达到的地方,或是不可达到的地方,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拓展全在于悟。没有人的悟,所有的教育都是低效或无效的。”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缺少自主性,无悟可言,而导致我们的所有的投入,都近于无用。只有放手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去悟、去学,才能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品质。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前置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先学都有收获或疑问,在课堂上才会出现很多让老师都无法预料的惊喜。
现在再反观自己的生本课堂,再回想自己的教学,实在有些惭愧。原来教学时每次都害怕学生们听不懂,于是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后来在开展生本课堂后,也开始模仿去做。开辟小组交流,小组展示等。然而不知怎么回事,这样的课堂中
孩子们仍然不能调动。学生慢慢的已经厌烦了这种形式的课堂,上课不是毫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听,就是躲在一边玩,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现在想想问题在于只学会了生本的外形(模式),没能领悟到其真正的内涵,即便是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落实合作学习,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不会很高。这样的课堂肯定会给教师产生一种在课堂上无能为力的感觉,学生累老师也累。
通过本次学习,了解到“生本教育”其实是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会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放的开,对学习就会更加有兴趣,而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
后来由查阅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比如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感觉到,首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定好位,要明确必须要改变方式。在我以前的课堂中,每一节的上课内容是不会预先告诉学生的,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可是这样做的话呢,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所以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就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生本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思路是:“早识字,大阅读,大感悟,以阅读为中心,推动听、说、读、写。意义识字,推进阅读,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说,以读引写,全面提高。”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由此可见,生本教育其实恰恰利用和学生“生命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生本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但是我认为其核心的精髓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从思想上去理解它,内化它。我相信,如果我们真正内化好生本教育的精髓时,一定会收获教育的春天。
主题听教读书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9月17日、18日在邢台一中我参加了“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系列讲座”活动,我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后,可谓是受益匪浅。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提高教育效。原来我知道教师的任务是要 “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听了汪克良老师讲座后,我知道作为一位教师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为适应时代发展更要激趣、启思、导疑,做一名智慧的教师。
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就要懂得坚持。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就要懂得尊重。听了汪老师“一封家书”时候,我不仅明白学生对老师做法的感激,现在的我更是了解到那位老师那份给予学生尊重的宽容和仁者的智慧。
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要会反思。“我们真正的收获不在于吃了多少东西,而在于消化了多少”这是在汪老师讲牛的反刍时候提到的,用在教师的身上就是要学会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在消化自己的所得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还应当学会“违规”,不按规矩出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要懂得利用惩罚,在惩罚体现教师的聪慧;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更要学会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别出心裁;
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要有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要留意细节,感受以小见大的乐趣……智慧有时候是在不断探究摸索和学习中 促进良好学习行为与意识的形成,
“快快乐乐搞研究,轻轻松松做班主任”,这就是何艳梅老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听何艳梅老师讲座的最大感受。
遇到班级中的问题,何老师经常会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因而探索出了师法自然的教育规律——顺性而为。何老师利用“喜报”“诚信章”“统计图”等建立起符合儿童个性的新型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信中自我要求、自我提高;她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开通了“阳光网站”,让学生成为了一个个“千里眼”“顺风耳”“万事通”;她研究符合学生天性的管理方式,使自己的教育目标“水到”而“渠成”。班主任的工作揪心而辛苦,但它带给我的心灵慰籍和快乐,也是教师生活中最鲜活、最美丽的。今后我要以何艳梅老师为榜样,力争做一名研究型的班主任。
二、性格活泼、敢说敢做、善于组织各种活动的焦艳玲老师开拓创新,开展了许许多多的精品活动。她展示自己的精品活动,讲她活动育人的道理,诠释自己的成功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快乐。让我也感到了班主任工作是种快乐和幸福。
通过这次听讲座,观念得到了更新,学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我会把专家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见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注意挖掘活动中的教育因素进行活动育人。我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我力争做一个快乐、智慧、幸福、研究型的.班主任。我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登新高度。
上面就是关于“听教育讲座后的心得体会”的解答,若您想了解更多心得体会,请继续浏览本栏目,律威百科您生活的好帮手!
听教读书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 听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