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精选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一
《把爱化做夕阳的光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文/美丽人生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深深的吸引了我。20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曾维奋、周丽娜、刘月升、张美丽张秀丽姐妹、张伟、秦开美、陈腊英、王偏初、胡清汝;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
坐在电视机前,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对夫妻发挥余热,把爱播撒给孩子们,一个残疾教师的坚守,一对姐妹对聋哑孩子的付出,一颗完全扑在了开启孩子们智慧的心,一个用爱温暖周围人们的心,一个个向偏远贫困地区志愿支援的教师……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都让我流泪。尤其是在看到颁奖现场师生相互拥抱,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他们祝福。10位获奖教师的事迹感动了我,特别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做了40年的贡献,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把爱化作了夕阳的光辉,播撒给孩子们,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到偏远的贫困地区,住着不足10平米的小屋,在艰苦的条件下,教孩子们英语,为山里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除了给孩子们灌溉文化知识,他们还非常重视文明礼貌、个人卫生教育。由于条件较差,他们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表示只要能动,就一直教下去。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这是什么样的毅力支撑着他们?一个字就是“爱”。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他们又把晚年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把爱播撒给了他们。()他们的话语十分真实、质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地付出,他们的行动是那么的低调,从来没有被关注、被敬仰,但他们辛勤和汗水会使祖国的花朵更加鲜艳。
在晚会上,我看到了无数的乡村教师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事业中,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看了这颁奖现场师生相互拥抱,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他们祝福。10位获奖教师的事迹感动了我,特别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做了40年的贡献,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把爱化作了夕阳的光辉,播撒给孩子们,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到偏远的贫困地区,住着不足10平米的小屋,在艰苦的条件下,教孩子们英语,为山里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除了给孩子们灌溉文化知识,他们还非常重视文明礼貌、个人卫生教育。由于条件较差,他们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表示只要能动,就一直教下去。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这是什么样的毅力支撑着他们?一个字就是“爱”。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他们又把晚年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把爱播撒给了他们。()他们的话语十分真实、质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地付出,他们的行动是那么的低调,从来没有被关注、被敬仰,但他们辛勤和汗水会使祖国的花朵更加鲜艳。
在晚会上,我看到了无数的乡村教师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事业中,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看了这场感动人心的颁奖晚会,我感到了这些优秀教师的心底语言:那就是“良心”和“爱心”。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看得起自己的职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精通自己的职业,我做为一名教研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把对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基层的教师,强化为基层学校和基层教师服务的意识,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为提高清河区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二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0个年头了,每当有毕业生到学校看望我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一股暖暖的东西在身体流淌,我明白那是幸福感,成就感啊!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可是,经过今日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共同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让我看了那么多在贫困的地方坚持在教学岗位上的同行们,一种新的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对我震动很大,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次评选出来的十位教师经历各不相同,有的甘愿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走进大山、走进乡村;有的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在大山一呆就是几十年;有的是秉承父业,矢志奉献给教育事业。他们工作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几十年,短的才几年。但他们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用一颗坚韧的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为了大山里的孩子能有一个期望的明天,都是用自己无私的爱来关爱学生,并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爱的人。
这其中最让我敬佩的还是扎根西藏,无私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教师宋玉刚。他为了能让藏族的学生听懂他讲的话,作为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藏语的他,每一天坚持向藏族教师学习藏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他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让每一个藏族孩子能听懂他的话,让他也能走进每一个藏族孩子的心。虽然我们城市教师不用像他那样要学习藏语,不用忍受高原缺氧的现实,但我真正要向他学习的是他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种为了适应工作努力学习的劲头。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和学生平等的应对面,才能研究出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还有那一位放弃了都市白领工作的美丽教师邓丽。为了让一位聋哑学生融入到这个团体,她为他创造了那么多手语,最终得到他的尊重和爱戴。从影片中能够看出邓丽无比欢乐的性格和宽广无私的爱,这也是我要向她学习的。用我们的爱心来浇灌学生这样的花朵,他们必须会开得无比的艳丽。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三
周一下午第四,五两节课,高中部全体教师和生活老师集体在五楼会议室观看了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也正是他们的这种担当,责任和事业心的精神,才使乡村的学生有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才能真正感动学生,感动教育,感动社会。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正是这些教师的大爱,才让贫苦的孩子找到归宿,让残疾的孩子得到慰藉,孤独的孩子寻得亲情,才让他们真正有一种家的感觉。
第三是甘于奉献、理解支持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支持。()正是因为家庭的这种理解和支持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际上,在这些最美教师的背后,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他们的家庭,父母,妻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才有他们的安心工作,放心奉献,真心为了孩子和教育。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观看,让我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四
有的人,家财万贯
却未见有说有笑
有的人,家贫如洗
却总是笑口常开
其实,快乐很简单
它一直藏在我们的心里
近段时间,中央台在播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纪录片,我挺喜欢看的,看着他们那至纯至朴的笑脸,我时常隔着电视和他们一起笑。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
至纯
今天是师德培训的第二天,校领导组织我们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此次观看两个记录片,一个讲述江西教师蒋国珍的故事,另一个记录藏族教师宋玉刚的故事。
也许是好久没有被感动了,原本有些吵闹的会场,渐渐地,变得鸦雀无声。我偷偷地环顾四周,大家都看得很认真。我也定下神,盯着屏幕看,里面放的是蒋国珍老师的故事,蒋老师今年82岁高龄,身体瘦小,衣着质朴。但是真看不出他有这么大岁数。他每天起早摸黑,种庄稼,捡破烂,不知疲倦。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则会猜想老人生活困难,需要挣钱养活自己。而他每月却有36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他是村里最富的人,却过着最穷的生活,每天给自己的开支就是一块钱,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红薯。难怪村里的人说他神经病,让所有的人无法理解。
虽然我也疑惑不解,但是我相信蒋老师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看着看着,我们才知道,蒋老师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那些贫困学子,有的几千,有的一万,多则几万。有人帮他计算了一下,大概有20多万,他连种庄稼捡破烂挣来的钱也捐了出去。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轻描淡写说到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无牵挂,只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没钱而辍学。当老人说到“孩子“学生”时,眼里总泛着光芒,他爱学生,爱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会倾囊相助。在我们看来老人过得很艰苦,但是他很知足,他的脸上总挂着幸福的微笑。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富有,没有贫苦,只有学生。
是啊,人生本来无,何来有,只要心中装着一个至纯至美的愿望,那就会变得很幸福。
奉献
蒋老师把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后来因病退休,心中仍想着学生,为学生捐款助学,为学生买奖品送鼓励。他说人生来就是要奉献,他不在乎自己吃什么,穿什么,节省下一分一厘,为学生们送去一份份希望。记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只有献身社会,人生才能显示意义。也许那些伟大的人都是这么想着,才能在困难面前一无反顾,勇往直前,才能在私利面前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在掌声鲜花面前全身而退,潜心钻研。再看“汉族爸爸”宋玉刚,他因为一次意外的帮助,对结下了浓浓的藏族情结。他发誓要让更多藏族同胞识字,不吃文字亏。这么想,也这么做。他选择了西藏,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时不时地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也时常想念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但是他想到了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要留下来帮助他们。后来,他发现藏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他走进藏族家庭,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藏族语言,很快他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没有语言的障碍,交流起来就方便了。当他了解到这里的父母根本不重视教育,当孩子小学毕业了,家长们总希望孩子结束学业,回家帮忙干活。宋老师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虽然自己的孩子正生病,发着高烧,但是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中呼唤着他,直到把所有的孩子顺利地送进中学,他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带女儿去看病。
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藏族孩子们的喜欢,难怪孩子们都称他为“汉族爸爸”。
不管是蒋国珍老师,还是宋玉刚老师,他们心中都装着学生,想着别人,他们都有一颗崇高的心,他们都有为人类做贡献的大愿望。为了学生,他们不怕累不觉苦,为了学生,他们可以放弃优越的生活,为了学生,他们可以牺牲自己。几十年的艰苦付出,不是为了被谁称赞,不是为了取得荣誉,更不是为了获得报酬,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默默地离开。此时我想说“无声胜有声”,无声的伟大比有声的伟大更令人敬佩。正如记者说的,他们的境界不是人人可达,但是当我们迷失在繁华喧闹中,不妨抬头看看那一片蓝天。
快乐
现在知道快乐是什么
那就是我们心灵中一泓清泉
对别人
一次真诚的帮助
一份温暖的问候
甚至
一个爱的眼神。.。.。.
我想快乐无大事
也无小事
多一份奉献
多一份开心
真正的快乐
那是一个美丽的境界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五
观看了颁奖过程,内心感动不已,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大家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老山区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让大山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先进教育。在环境恶劣的西藏高原,宋玉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课、备课、改作业、关照孩子们起居、个别辅导、家访……捍卫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
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朴实、真挚、感人。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爱戴,最美的老师,他们书写了人间真爱,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脊梁,不愧为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学生,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刚进小学的孩子无知,教起来很累,以前的我觉得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知识,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的努力,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中的正气力量。
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六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个节目我看了两遍。每次观后多感到倍受鼓舞。每一个老师的感人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个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宋玉刚这个普通的老师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15年前,22岁的汉族小伙子宋玉刚,从拉萨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写下志愿来到远离拉萨120多公里外,海拔高达4600米的高原,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的牧区小学。由于海拔太高,来这里的人多数晚上头痛得无法入睡,夏季这里暴雨裹狭冰雹铺天盖地,经常下雨,所有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漏雨;冬季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的极寒,连当地人有时都不敢出去了。当时学校没有电,夜晚漆黑一片。当年一起来的老师一个个都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日多乡这所牧区小学,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但宋玉刚却留了下来,一干就是15年。条件艰苦对宋玉刚这样的硬汉不足为奇,但这并不是他遇到的真正难题,真正难题是当他进入课堂,面对全班藏族孩子听不懂他的话,把他说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几页时”孩子们都以为是齐读课文一起朗读时,他一下就懵了,没有办法进行语言沟通,这对于老师是多么大的障碍呀,这样下去,汉族老师宋玉刚就无法走进藏族孩子的内心。为了孩子,他开始学藏语,整整四年,从一个单词到一句问候,从简单的与人交流,到熟练自如地给学生上课,宋玉刚不仅完全掌握了藏语,而且把自己全部的爱都交给海拔4600米的藏族孩子们,冬天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袜子穿,他用自己的钱给孩子们买。学校没有电,宋老师就用罐头盒给孩子们做烛台点起蜡烛给孩子们辅导,一盏烛台相伴这样的日子,他整整过了九年,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别人休息的假日,宋老师走遍高原,把牧场上放羊,放牛的孩子们带回校园。2003年在宋老师的努力下,日多乡小学第一次建起了电教室,第一次开设了计算机课,让海拔4600米高的高原小学与大千世界紧紧相连。后来他与藏族姑娘结为夫妻把家安到校园,他们的家使那些寄宿在学校半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多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也成了这些孩子血肉相连的藏族阿妈,汉族阿爸。他们为自己的学生付出了真爱。
宋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为之落泪。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强的品格。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道是一辈子只做好事,艰苦的条件生活工作一两年不算什么,难道是一干就是15年。如果没有爱心,如果不爱这片土地,不爱这些孩子们,任何人是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也在乡村中学工作过近20年,我也曾为了失学的孩子冒雨家访,和不为有些家长理解的苦衷,但是看过宋老师的事迹,我感到自己没有宋老师的境界高。他在最艰苦的岗位上抒写了自己最震撼人心的人生历程。我从他身上再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富有爱心,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付出。我们的这种付出并不是额定的价格去购买的,现在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就决定了将来的国家会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感到国家为边远地区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还太少,远远满足不了那里孩子们需要,我们为了祖国的未来都要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七
最近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
首先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这些美丽的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将自我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我明白的宋玉刚,一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13年青春的。普通的汉族乡村教师,他学说藏语,融入藏民生活,将自我的家安在了高原,成为了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在应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他毅然选取了坚守自我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他用自我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其次我感动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孩子的心。今年45岁的刘希章从小患小儿麻痹,双下肢重度残疾,无法行走,27年拄着双拐在偏僻山区任代课教师。每月仅400多元收入,自我生活艰难,却从没耽误过一节课,不让一名学生辍学。他自我身为残疾人,但他有良好的师德,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以校为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将自我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凭借顽强的毅力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刘老师最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还有许多可爱又可敬的乡村教师,安和利、陈银玉、韩春玲……他们用自我的执着和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我的一生。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八
11月28日,我校组织观看了“20xx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那一幕幕,让人动容。
当邓丽秀气的脸庞对着可爱的学生,哭着说:“你们一定要记得邓老师说的话,走出大山!”的时候,当阿里普夏过湍流、翻雪山护送学生回家时,当马复兴用断残的双臂捧着书本给孩子们讲读“胖乎乎的小手”时,我和现场所有的人一样——眼睛都红了!
这几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乡村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愿清贫、甘受病痛折磨而无怨无悔。这种信念,这种理想,让我动容,泪水模糊中,他们的身影愈来愈高大。
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们的条件要好得多,我们的付出真的算不上什么;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平时所做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在我们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抱怨工作环境不好的时候,在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存在,这样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还有这样一群奉献自我的人存在。
晚会的后半部分,我们基本上是含着眼泪看完的。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学校环境的艰苦、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及付出,用生命对学生的呵护等等,都让我感动。热泪盈眶之后,我不能再无动于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不会有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感动,也许不会有马复兴的坚持,也许不会有邓丽的奉献,但是我会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点点滴滴做起,会从爱学生、爱工作、的普普通通小事做起。
作为一个刚从乡村教师队伍中走出来的我,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最美?那就是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这就是最美。用行动坚持,用时间见证,就是最美。
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学习,感谢“最美乡村教师”,我要向你们致敬!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九
“老师,您——好——”
首先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家庭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时也会有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着传奇。
“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所在的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为了孩子们上学少走点路、少些危险,徐老师仅凭一把镰刀披荆斩棘,硬是用双手打开了一条山路。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徐老师和自己的“老伙计”——白马,将水泥沙子一点点运上山,一点点铺就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徐老师的双手却因为长时间握镰刀割草砍树而是残废了;徐老师的白马,因为一次雨天护送学生回家的途中滚落山崖,被树枝扎伤了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今天,这一人一马依旧走在山路上。
其次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他们对学生最真诚的爱。
今年45岁的刘希章从小患小儿麻痹,双下肢重度残疾,无法行走。27年来到拄着双拐在偏僻山区任代课教师。每月仅400多元收入,自己生活艰难,却从没耽误过一节课,不让一名学生辍学。他自己身为残疾人,但他有良好的师德,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以校为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谢华芝老师刚做了宫瘤切除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功课,她不顾大家劝说,刀口还未拆线就回到了学校。伤口疼痛直不起腰来,她就坐着坚持为学生上课。由于没有得到很好休息,她的体质下降,时隔半个月又一场重病——伤寒降临到她身上,她再次住进了医院。可没过几天,又见她到了教室,找学生谈话,给大家上课。她虽不是学生的母亲却胜似母亲。
还有肖山、刘效忠、陈万霞、阿力甫夏、吴金成、马复兴……
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伴着穷山恶水,甘受清贫,不辞辛劳,忍受着病痛而无怨无悔。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了知识,点燃了希望。
爱如涓涓细流。对孩子来说,教师的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阳和水那样重要。同样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向“最美的乡村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心中充满爱,心中时时装着学生为孩子带来无限希望。
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经耕耘了25个春秋。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一如既往地敬业勤业,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仍不减当年。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满腔的爱。我铭记着老师的责任——在授业的同时,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我现实中的工作,平平凡凡,没有豪言壮语,少有鲜花与掌声,细细碎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挫折,遭受的病痛苦难,在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但凭着一份执着与坚持,默默地,默默地,用我心中那份纯洁、无私的爱,源远流长,润物无声。哺育着一班又一班的学生茁壮成长,微笑着把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送进中学的校门。我始终做到:用心去爱孩子们。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与孩子交流时,老师爱的目光,往往胜过任何的语言。
有一次,我刚接手一个班级。午休期间,我到班里去,只见课室里闹哄哄的,只有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在专心地看书。她怎能在如此“热闹”的环境中安静地看书呢?我对她发生了兴趣,用欣赏的目光久久地看着她。小女孩敏感地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加认真了。我静静地走过去,跟她聊起来。整个过程,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竟然敞开心扉跟我这个新班主任沟通了。
爱的目光,使小女孩把我看成了她可信赖的朋友。小女孩叫玲玲,在接着下来的一年的时光里,她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跑来跟我说,我也乐于帮她指点迷津。难怪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扇窗户里能发出、接收许许多多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相信你!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对孩子来说,老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老师,刘传军跟小聪打架,流血了!”我闻讯一跃而起,直奔现场。让围观的同学各自归位,我把流着鼻血的小聪带到医务室处理完毕之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心想:你这远近驰名的“屎坑石”,我就是揍你一顿也不为过!于是,把刘传军揪到办公室,没问青红皂白就当着教师们的面乱枪夹棒地把他训了一顿,但他始终一言不发。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为了一个受欺负的小同学抱打不平。我好后悔啊!于是,我主动地向刘传军同学承认了错误,真不该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让他原谅我。我发现他两眼泛红,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流转,他点点头,并向我保证:“老师,你放心,今后我再不打架了!”望着他,我差点流下了眼泪,“传军,老师相信你!”我发自内心地说。
后来,刘传军同学被选进了学校田径队进行训练。我在他的作业本写了句话:好好训练,在运动场上展现自己的英姿,为我校争光彩,加油!我在体育老师那儿了解到这孩子特别能吃苦,训练时积极认真,便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在镇运会上,他取得了200米、400米个人第一名,4*100米接力赛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我打电话向他爸爸报喜,他爸爸很高兴,末了,他说:“假如语、数、英也学得如此出色就更好了!”我把这话转告刘传军同学,并鼓励他说:“你是大家的骄傲,如果你可以把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相信你也会成功的!”渐渐地,他变了,开始做作业了,开口读书了,上课专心听讲了,我还惊喜地发现:他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了……当我在他写的一篇日记中看到“我要好好努力,不想让老师失望”。这样一句话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孩子身上我已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爱的语言培育出了懂得爱的孩子,爱的鼓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我们把挑剔不满的目光变为欣赏满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肯定的语言……于是,爱的鼓励出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如涓涓细流,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让我们秉承最美乡村教师们的精神,做个真正的教育者,以他们为榜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篇十
在上周五我有幸听了我们组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课,受益匪浅!这对我在工作上的一些症结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他们那种上课的激情值得我敬佩与学习,那种深厚的基本功也是我应该长时间去磨练的,下面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首先,他们以身作则,以身示范是师德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了榜样,执教严谨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他们在上课中思维敏捷,学生也非常活跃富有朝气。其次,他们的展示课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我认为认真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备课吧,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备课时应勤查资料,备的课要有深度,广度,还应注意上课方法和效果,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作用,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特别是徐萍老师在讲向量坐标运算的时候,就很注重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公式,以至于能够在后来的计算中顺利地利用公式去计算。再次,他们上课时语言精练,语调非常有亲和力,我们数学组的强大明老师就是这样的,基本功扎实的他在讲课时语速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就是一个亲切的微笑也给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充分的肯定,使得学生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徐萍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去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行的,从而学生乐于与老师交往,主动的参与学习。他们都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形象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使得教学内容生动。他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换位思考,如徐萍老师对的分析,应是对应横坐标相加,对应纵坐标相加,而不是x y坐标,尽管结果一样。强大明老师在对向量的加法法则的总结中,站在学生的角度,"首尾相连,首尾相接",为学生总结出了便于记忆的东西。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认识,他们的课值得我更深入地去学习。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我会珍惜机会,不断地去听课学习。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从职业道德出发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精选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