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和感想 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
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
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
>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二):知新:
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像,思考问题:
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
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
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师:从比例系数来看呢,函数的比例系数和他们的图像分布有什么联系?用词前后宜一致
估计生:第一组k0,而第二组k0。
师:很好,谁能把他们联系一下?
估计生: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有: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呢?【电脑演示:任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当在一、三象限运动时,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大于零的,反之,图像在二、四象限运动时,k的值都小于零的。】(这个演示过程可以登录xx这个网址,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下面由老师来证明这个性质:(由观察猜想到逻辑证明)
板书: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证明:当k0时,若x0,则kx0,即y0∴点(x,y)在第一象限
若x0,则kx0,即y0∴点(x,y)在第三象限
当x=0时,则kx=0,即y=0∴点(x,y)即原点。
即函数图像上所有的点(原点除外)都在一、三象限内,所以图像经过一、三象限。同理,当k0时,亦可证明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我们看到:当k>0时,函数图像的走向很像汉字笔画里的“提”,当k<0时,走向是“捺”。这样更形象,容易记忆。
ppt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练习,由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函数图像的走向。
y=-xy=xy=xy=-xy=(a2+1)x(其中a是常数)y=(-a2-1)x(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反过来,由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请你说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电脑重现第二问题: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播放洋葱视频。
板书: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即“提”的走向)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即“捺”的走向)
师:小练习:由函数解析式,请你说出它的变化情况:y=3xy=-xy=xy=-y=(a2+1)x(其中a是常数)y=(-a2-1)x(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第三个问题: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由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也就是“提”的走向)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也就是“捺”的走向)
归纳为一句话,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归根结底看k的符号。
即:k>0提(一、三,增大);
k<0捺(二、四,减小)
(三)应用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它的图像一定经过___________。
2、y=-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
3、已知ab<0,则函数y=x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
4、已知正比例函数y=(2a 1)x,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a的取值范围。
5、当m为何值时,y=mxm2-3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题:
①已知正比例函数y=(m 1)xm2 1,那么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②分别说明下列各正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y=(m2 1)x
b、y=m2x
c、y=(m 1)x
(四)小结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
以表格形式小结,可以整理知识点,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内化,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先播放视频,之后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作业89页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洋葱视频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发现函数的性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统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指导,作出了反馈;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由传授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不足之处:
(1)在探索正比例函数性质时,没有预估到学生画函数图象费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紧张。
(2)在应用新知这一环节中对学生习题的反馈情况了解的不够全面。
(3)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精炼。
3、改进措施: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生总结规律过后给予肯定,不必加以过多的语言进行重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回答问题。
(2)在学生明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后,应用新知反馈练习时,可以采取课堂小测验等方法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在性质的发现总结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必着急帮助总结,这样可以更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上,但如何能更好的处理好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主题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肯脑楼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展示,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积累词语。
7、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主题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教育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和老师的话所蕴含的道理。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基本能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爸爸和老师的话),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情景观看,在读中理解本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比较容易。本班学生有不少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而且各小组长组织能力较强,能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利用实物(木瓜)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含义,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爸爸和老师说的话,理解其含义。
>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教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
木瓜的实物、杨桃模型与挂图、大屏幕ppt课件
>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
教学设计自学心得体会和感想 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