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 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三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只有保证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义。
为了我们全体小朋友的人身安全,让每个家庭都幸福,让我们的校园平安,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能做到:
1、校内不乱跑,不随便下座位,不拥挤,上下楼梯轻声靠右。
2、放学按时离校,不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在校园内逗留。
3、不到小摊小贩处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喝水讲究卫生,注意身体健康。不到山上摘野果子吃,不拣地上东西吃,饭前便后要洗手,未经家长同意,不乱吃零食。
4、保证用电安全检查,不乱动电源插座。
5、入园后不得随便出校门。室外活动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机械伤人,保证安全。
6、入园、离园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街道上乱跪,不得随意横穿马路,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和带领,不能私自骑自行车上街或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7、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打急救电话和必备电话求得110帮助。
8、不玩火,不玩电,爱护消防设施。要懂得一些防火、防病、防煤气和食物中毒、防盗、防溺水、紧急情况疏散知识,遇到险情时,能避险,能进行自救自护。
9、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小朋友、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严防自残、自毁恶性事件的发生。
10、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打网络游戏。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有关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全校师生都能认真做好。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现在天气渐暖,食物容易变质。不要到无牌小店去购买食品。
第五、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下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还有个别学生把球带到教室,在走廓上踢球,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希望有这种违纪行为的同学要立即改正。
第六、要注意实验课的安全。在上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第七、要注意交通安全。骑车上学的同学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一定要小心谨慎,车速放慢一点以防发生意外。坐公共汽车上学的同学上下车和横穿马路时都要格外注意安全。
第八、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中小学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最后,希望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有关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柳河县实验小学操场的一面围墙上面是用毛笔书写的名家诗词,柳河县建设小学的走廊里则挂有老师绣的诗词歌赋十字绣。学生视力所及之处,充满了艺术作品和浓厚的艺术气息。可以说,校园景观因此生动鲜活、美观独特。人能够塑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塑造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心智的成长阶段,最易受环境与他人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校园,更让学生时刻沉浸在“美”的环境之中,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出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2006年通钢一小的军乐队、2008年通钢三小民乐队赴香港进行交流演出获得了广泛地赞誉;2009年俄罗斯代表团赴通钢三小参观民乐班给予高度赞扬;通化市第二中学、通化县第八中学等校都有校徽、校规、班歌。无论是校徽、校规还是班歌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晶。类似这样的集体性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要求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发光发热”,更要求学生彼此之间互助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审美愉悦,还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集体归宿感。校园是个小社会,每一个学生除了具备自身的独立性之外,还需要与老师、同学打交道。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大到高校的各种文艺社团,小到中小学的“第二课堂”,各种艺术活动能够让原本互不相识的学生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某种意义而言,艺术俨然能够担负起连接人际交往的纽带之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易和睦团结。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美育,而美育是通过审美“怡情养性”,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这使得美育与德育和智育有相当的差异。与德育带有强制性的色彩相比,美育的方式是自觉自发,由心而外的。《乐记・乐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就是说乐发自于人的内心,所以打动人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而礼是外在的规定,所以对人的要求也是外在的。乐化作为一种美育方式,礼教作为一种伦理教育方式,一个偏重于情,一个偏重于理。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充满爱心,更加亲和,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严肃的要求。《乐记・乐论》中指出音乐在对人的感化效果上,“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戈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音乐的功能就是要让社会风气变得清明,让人们遵纪守法,天下太平,人民欢欣。所以,相比学校的校规校纪和三令五申,艺术教育则能够让学生自觉通明。可见,艺术对人格的培养意义是深远的。常听优美、轻松的音乐可使人心情舒畅,常观奔腾雄伟之画,可启发奋发图强之志。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作为一种精神能量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高尔基说:“每一本好书都好像一个阶梯,我拾级而上,从动物上升到人。”所以,艺术教育能够令学生的人性趋于完美,如此,学校风气定将焕然一新,为之一振。
学生的使命是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是“学习的机器”。美育应该和智育、德育、体育平分秋色,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学校只让学生埋头于书本,专注于文化课知识,而缺乏艺术教育,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够全面发展?单一片面的校园文化,如何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挥洒流畅的线条、感受激昂的诗篇、分享快乐的体验。通过艺术教育,无论是作为创作主体,还是审美客体,在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时,通过艺术想象、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人生情趣和意蕴。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从而促使校园文化活泼生动,多元发展。
艺术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因此,艺术教育应该切实深入校园、让校园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 校园建设三省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