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村振兴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怎么写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2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6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乡村振兴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建议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自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加速推进城乡人才互动,要素流动。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五是积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村支书,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恒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近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瓶颈:一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召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合,一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拓创新不够。二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三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三是不善创。一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无所适从,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提下,针对制约山区“三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一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一、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一、多位一体(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前提,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则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战略,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定力;乡村振兴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不足和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但我深信,在百业正兴的中国,只要我们都尽其所能,全面乡村振兴必将成为现实!

对于乡村振兴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塑造农旅融合新品牌,带动“小草莓大产业”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位于京承出游黄金游线上,靠近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热河皇家温泉度假区内。几年前这个只有1260口人的小山村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乡僻壤,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助力扛起规划大旗,为村庄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ip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 扶贫攻坚 乡村旅游 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文化开发 农村电商 沟域经济 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住宿、餐饮、购物业态融入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对农户住房改造,包括农户住房外立面改造、庭院营造、室内装修设计,提供草莓主题住宿体验;在建筑及景观小品营造过程中突出草莓文化主题元素。从廊桥、路灯、舞台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餐饮用品,融入鲜明的草莓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食住行游购娱全体验草莓之旅。

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旅发大会的助力,依托项目区优良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农业资源。规划以草莓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特色,整合“南部草莓小镇、中部草莓园、北部稻田”,打造集草莓主题观光采摘、皇家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田间特色游乐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草莓产业 田园旅游 小镇” 完美融合的示范样板项目。

(一)资本融入。隆化县政府仅在改善水、电、路、灯基础设施上便投资700万元,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按照特色民宿接待的规格和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将12家别墅型农户客房改造成草莓主题的特色民宿,铺设完成40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并修建停车场、拦河坝、游客接待中心、景观廊桥、观景台等设施。在园区建设上,一方面精打细算用好山水林田湖项目资金和财政旅游发展基金,另一方面用市场化思维解决政府的难题,通过实施城市景观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设ppp项目,为旅游发展引来资金活水。

(二)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暖棚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正常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2019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7万人次,营业收入130万元。”

通过读道文旅打造的“草莓ip”系列项目,西道村草莓种植达到1100亩,全村一半以上耕地都种植草莓,彻底改变过去种大田、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级。仅草莓种植一项,就安置当地150余人,特别是当地妇女广泛参与其中,按年均2.5万元计算,增收375万元。同时,带动9个种植大户,以房屋入股,每年每户最低收入1.5万元,增收13.5万元;加之通过土地流转,租地打工、规模种植、四季采摘,增收近500万元,日接待能力8000人。

从村庄、到小镇,再到整个谷区,使得当地靠着草莓摆脱了贫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让乡村振兴的建设真正的做到了因地制宜,符合了乡村振兴的精神要求,真正赋予了村民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环境改善、产业多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成为环北京贫困山区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一次有益尝试。

乡村振兴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怎么写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