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 我的粮食安全观社会实践总结800字(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大家好!
今天我又看到学校食堂的工友们收集了三大桶剩菜剩饭,这真是让人痛心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同感,是否也感到痛心,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你知道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那天,全世界已经有620万多人因饥饿而死亡。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35000人。因此,六(3)班全体师生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菜剩饭。
3、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向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伙伴们,只要我们努力,人人争做节约小公民的话,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我们的国家会更富强。
此致
敬礼!
倡议人:__
20__年__月__日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知道这是农民伯伯顶着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当你面对着满桌好菜漫不经心地挑挑拣拣时,你是否知道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当你埋怨饭菜不可口、随意倾倒吃剩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四川地震灾区中还有很多与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顷刻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他们是怎样的缺水断粮啊?
粮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加“节粮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认真学习节粮知识,自觉增强节粮意识,每天节约一点点,每天奉献一点点,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节省的粮食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郑重地提出倡议:
1、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
2、不偏食,不挑食。
3、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4、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5、对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垃圾排放,减少耕地污染。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健康生活,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口号重新叫响,使节约成为社会的一个良好风气。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二、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三、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四、饮食要均衡,不偏食,不挑食。
五、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六、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成宣传浪费粮食的可怕后果。
七、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也是每一位师生品质的表现,节约更是每一位师生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并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一直坚持开展下去!
倡议人:
日期: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学生陈柯烨,在这里,我想向没学们提出有关于某些同学浪费粮食行为的意见。
在学校里,常常会看见剩菜桶里有许多的剩菜剩饭出现,几乎没有一次是空着的。我对此十分痛恨。我想,不仅仅是我,许多同学也会十分厌恶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所以,我的建议有:
一、我们应该多多在班队课讨论关于粮食的问题。
二、我们必须在盛饭时依据自己的胃口盛。如果吃不饱,没关系,再去盛点儿,如果你吃不下了,那就算灌也要给老子灌下去!
三、我们应该要多去参加有关于节约粮食的活动,来懂得粮食的富贵程度与重要性。
四、我们可以上网去搜寻粮食种植的困难,了解一下粮食从种植到收割的过程,深刻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知道粮食的可贵性。
五、大家如果有亲人朋友在乡下的话,倒不妨可以亲自去种地试试,体会体会种地的艰难。说不定,你辛辛苦苦地干了一整天,结果晚上风一吹,整片地上连根毛都不剩了。
六、我们可以做一些宣传小报和几句宣传珍惜粮食的句子放到宣传窗里呼吁大家不要浪费粮食,或者贴在食堂里时刻提醒自己。
希望同学们可以听取我的倡议,不让一粒粮食浪费。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历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铺张浪费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了。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我国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世界上平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因饥饿就会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在我国甚至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同学们,如果我们把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由此可见,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节约更是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习惯!并且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在全国火热开展,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厉行勤俭节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向我们的同学们倡议:
一、“光盘行动”,青年先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青少年朋友要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文明消费、节约用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剩菜剩饭,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勤可补拙,俭以养德。文明就餐只是切入点,勤俭节约是个大范畴。青少年朋友要结合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政府、在社区、在企业、在校园还是在农村,都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俭约生活、艰苦奋斗、提升品位。将“勤俭”作为我们事业发展的奠基石,与锤炼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追求高品质的幸福人生统一起来。
三、身先示范,倡树新风。青少年朋友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结合青年志愿活动的开展,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用我们的引导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同事、朋友、客户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四、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五、节俭用餐,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添加;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六、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打包带走。
七、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吃出文明和修养。
八、提醒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做节约的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九、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同学们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吧!因为“历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推荐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下面,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都学过了,是表现了农民种田很辛苦!可是我们真的做到节约粮食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在我们学校用餐的同学,我们觉得绝大部分同学就做得非常棒,我经常看到一些同学,将所打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这种行为很值得称颂。每位同学都像他们一样,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节约,也是对农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员工作的一种尊重!更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体现!
在节约粮食这件事上,每天每餐饭都要牢记在心!同学们,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__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同学们,其实节约粮食,就是不浪费,做起来很简单: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像我们学校的饭菜,都是有菜谱的,就是说,饭菜的选择是经过科学搭配的。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从今天的午餐开始,我们就来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班级哪些同学在吃饭这件事上做得最好!
当然,节约是多方面的,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节约不到一辈子穷。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简单的说说。爱粮,惜粮,节粮,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风尚不仅过去需要,现在也需要。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从节约粮食做起,强化节约意识,节约学校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让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水,阳光下!
粮食安全交流心得体会怎么写 我的粮食安全观社会实践总结8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