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四心心得体会总结 四个进一步 教育整顿心得(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整顿四心心得体会总结一
<>
(一)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二)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三)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只要还过得去就可以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涂个省事,照搬照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算了事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分管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好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四)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从管理上来看,事业心责任感较以往有较大减退,有时存在不愿管,怕麻烦的心理。
<>
(一)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二)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未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今后我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接待每一个来镇办事的群众。
(三)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得过且过,业务水平要有提高,必需要对业务钻研,而自己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能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故在开展工作中比较盲目,有时缺乏一定自信。
(四)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存在的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
(一)加强学习和党性培养,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二)再修条令条例和规章课,切实从思想深处摒弃一切不利于工作、不利于管理的错误想法,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确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思想,确立依法治镇、从严治吏的思想,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民警。
(三)在工作方面求真务实,真正沉下心来抓好分管工作的管理,勇于吃苦,勇于奉献,不等不靠,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加强自身表率作用,努力把分管部门建成管理严格、作风优良、纪律过硬的先进部门。
(四)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关于整顿四心心得体会总结二
<>
(一)什么是党风?
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追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我们判断一个党是否有吸引力、有无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党风问题是我们要认识、了解我们党,换句话说,是我们决定否决定加入党组织和为之风斗的一个的必须把握的极为重要的方面。党的作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党的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生活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等。其他还有很多,都是“三大作风”在不同发展时期,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或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发展演化出来的。
(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我们党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提高,都有赖于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抓紧解决党的组织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为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
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里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党的作风问题的提出
最早使用“作风”一词是恩格斯,他在谈论党的建设书信中,对一些党员阿谀奉承、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他在这里谈的是个人作风问题;
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苏联共产党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这里谈的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
我党历史上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41年9月10日所作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最早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在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地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党风的含义: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强调“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
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地总结作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作风”。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注意党的作风建设,在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党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给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新中国建立候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我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八大上,总结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整顿四心心得体会总结 四个进一步 教育整顿心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