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 清明节传统文化教育心得(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3、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4、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7、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0、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对于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2、寒食撒花,谷雨种瓜。
3、大风不过晌,过晌刮得狂。
4、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5、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6、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7、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8、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9、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10、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11、施上尿素两三天,才能开始把水灌。
12、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13、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14、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15、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16、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17、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18、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19、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0、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21、夜间星稀,明天风起。
22、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23、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24、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25、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26、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27、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28、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9、清明前后,安瓜点豆。
30、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31、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32、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3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4、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35、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36、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37、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3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39、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40、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对于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窗透初晓,日照西窗,云自摇。
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清明,未雨。也许正因如此,才使我无法体会到古人“清明时雨,行人断魂”的悲恸。
随家人执花来到墓前,墓前芳草青青,树木丛生,不像是一个伤心之地,姑婆却已经开始抽泣。
哭声使气氛变得凝重。
继而是烧纸钱,浓烟扑到我的脸上,眼睛里似乎有液体缓缓流出,泪,为什么流泪?是被烟呛到了?还是因为哀伤?
其实我觉得我的悲伤只是源于这哀痛的气氛,毕竟我连墓中躺着的是谁的骨灰都还未曾了解。
但姑婆的啜泣声是真得让我感动了。是啊!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眼睛深陷,满头银丝,皱纹遍布了她的额头,忧愁爬上了她的眉梢,竟然就在我的面前哭泣,能不将人的心触动吗?
纸钱烧完了,只见那火就要熄灭,我准备将它重新燃起,姑婆忽然叫起来:“别动,别动,让它自己烧!”而后又拿出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出来烧,边烧边嘟嚷:“你们自己分啊,这些东西你们自己分,还有这儿的这双鞋,你们一人一双,不要抢啊??”我觉得好笑,却又笑不出来,毕竟那也是老人给自己的一些安慰啊!
烧完了,火熄了,风过掀起一片尘埃,模糊了我的双眼,只看见烟尘中,墓前纷飞着灰色,更衬托出了这片地的悲伤。
墓前烛焰依然跳跃。发现不知不觉间竟已度过了一个下午。
月影憧憧,烟花几重,烛花红。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人。
欲问酒家何处,却无人指路。
对于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我家,有两件事我记忆很深:一是族谱清晰,用老人的话说,叫做“清三代”,爷爷辈取名两个字,父辈三个字,传承到我这儿,又是两个字了;二是逢年过节,祭拜先祖,已成家规,当然,后者是本文的重点。
爷爷说过:记住,人,一辈子像流水一样,越流越远,一晃就汇入大海了!虽说树大分枝,但是,叶落归根啊!家就是根,不论你今后做什么,当了多大的官,都不要忘了老祖宗,落叶必须要归根……
爷爷还说:百善孝为先,祖训不可丢!
小时,不太经意爷爷说过的话,长大以后,这种感觉尤其沉重。虽然爷爷奶奶不在了,但是,我的父亲像爷爷奶奶一样延续着……如今,父母不在了,我站出来,像前辈们一样,以家族长子的身份,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并力争尽职尽责。
一应祭祖事宜,我都会周密安排,一次都不会缺席,直至现在,从不敷衍。
至于外人怎么看,怀着怎样的心态去看,没有过多的考究,我觉得,德行,要靠自己去修为,要做到问心无愧!至于外人是怎么做的,因为与己无关,我也从不去妄加评论。
那些年,一直工作在外地,回家祭祖的时间非常紧张,但是我没有因为,离家远或工作紧张,而耽误过祭祖,经历和历练,还有我对于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越发的觉得,怀念先人,追思过往,秉承家风,是对祖先的慰藉,同时,每一次祭拜,都是对自己及家人灵魂的一次洗礼。也是对晚辈积累礼数,提升道德水平的一次课外补习。这种补习,至少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在。当然,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将来,乃至一生,包括如何去做人!因为,祭拜先祖,涵盖的内容很宽泛,譬如,道德,伦理等等很多。
所以,每个春节前夕,我都会率领家族成员,淌过两尺深的积雪,越过几道山坳,去祭拜先祖。
每年的清明节时,亦是如此。我和家人们踏着泥泞,在春寒料峭时,去大山深处,祭拜先祖!
“勤俭持家家业盛,文明子子孙贤”,“不忘初心,叶落归根”。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至久的美德。美德,孝道,要靠影响,重复地说;影响会比说教还要奏效。
引申的讲,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这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于对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清明节民俗心得体会和方法 清明节传统文化教育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