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年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科研的体会(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学校科研年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为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规定教师必须人人有课题,年年有成果。学校将教研单独作为一项工作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教科研工作,并逐年加大教科研工作所占比例。学校规定凡教科研工作不积极,力度不大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核时教师获得的科研论文证书作为单项奖计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于课题立项周期较长,评审环节复杂,广大教师以前参与度不高。为扭转局面,提振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承担课题立项任务。
在十一五期间,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重”的原则,不断开发德育教育系列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发展要求,形成以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为本的德育体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情感丰富,善于合作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学校初步达到: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效果最优化。
1、资金投入不足。因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因此在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缺口。
2、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将教科研看成是写篇论文,缺少深入实际的过程性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脱离,研究与实践是两张皮。在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不知道如何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欠缺。另外,研究氛围不浓,缺少主动研究的意识,现有的所谓“研究”也往往是简单的应付,所以很难出成果,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帮助不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3、缺乏专业引领。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开展的课题立项,缺乏相关领域的权威,不能及时把握方向。
1、继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规范性。
4、创设氛围,使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教师搭建平台,走科研兴校之路。
对于学校科研年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贯彻落实经开区教文体局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主动作为,务实苦干,有效发挥教育科研功用,实现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的有效结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活动,服务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一)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服务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专兼职科研员亲身实践、校际教师研究共同体课题组常态研究、市区两级课题分解落实,形成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入开展的研究途径;通过基地校走访、校级课题研究制度的建立,形成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入开展的常态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展示、微型研究推进会、微型研究成果评选、教科研先进评选,形成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生命化教育等教育理论,形成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入开展的理论内核;通过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微型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微型研究成果发表,形成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入开展的初步成果。
(二)加强市区两级课题研究管理,实现课题研究质量创新高。
通过对市、区两级课题分组管理、定期汇报、有效引领,实现课题研究的过程化管理;通过对课题申报和课题结项的培训指导、客观评审,实现课题评审的常态机制;通过成果评审、展示活动,引领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推广。
(三)建立校级课题研究制度,实现课题和教学有效结合。
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建立“校-区-市-省”四级课题研究体系,重点是建立完善的校级课题管理制度。
教师个人应以研究的思路进行常规教学,每学期选一个典型的问题向“学科组研究共同体”申请校级课题立项,经过学科组反馈交流、指导帮助后,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活动。学期末以学科组为单位向校级课题管理办公室申请结项,通过
学校科研年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科研的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