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 心得体会参考文献(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7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2、吴振荣。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03):196.

3、韩仲琪,丁艳玲,李君。 临床经验类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方法[j]。前卫医药杂志,2001,(04)::10.3969/.1671——4008.2001.04.041.

4、吴健。王玲勉。孙印臣 护理科研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

5、宋春燕。王菊香 护理期刊中文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分析 [期刊论文]——编辑学报2009(5)

6、陈晓英。仇瑶琴。沈园园。郁晓路。袁长蓉 护理文献开放存取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期刊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8)

7、期刊论文: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8)

8、期刊论文:护理教师角色榜样行为自我评价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及评价——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9)

9、期刊论文:定性研究及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 22(2)

10、期刊论文:护理研究论文写作——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 23(3)

11、期刊论文:癌症病人疾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0, 24(28)

12、期刊论文:临床护士结构授能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6)

13、期刊论文:新疆地区高等护理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10)

14、期刊论文:临床护士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2)

15、期刊论文:影响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制定的因素分析——护理学报——2008, 15(5)

16、期刊论文:军队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27(23)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1、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

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

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3、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

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

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4、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

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

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

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5、参考文献的档次。

其实,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理论上来说,发表的结果应该都是可以信赖的,文献不应该有档次问题。

一篇science文章引用1-2份杂志的文献,也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有些审稿人还是比较注意这个问题。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引用if较低杂志的文献,可以引用,最后不要做为你论文的重要依据。

6、医学论文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

(1)引言:只引用最相关的文献。

尽管需要多少背景信息取决于读者,但是不要进行综述。

只引用最近、最重要、一流的、尽可能接近第一手的文献。

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引用评述文章。

(2)材料与方法: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或方法引用第一手文献,包括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方法,而不是详述那些方法的细节。

(3)结果:需要引用文献的陈述通常不在结果部分,而在讨论部分,例如:与前人研究的对比。

但是,如果一个简单的对比不适合在讨论中出现,也可以写在结果中,这样就需要引用文献。

(4)讨论:尽管研究结果是主要话题,但需要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来讨论结果。

这意味着需要引用文献来对比研究结果,参考其他研究对结果的`解释,或借用其他文章来说明结果的重要性。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三

文献检索报告

姓名 龚淼森班级09应用化学学号 0910403101

4检索课题:电镀技术研究与应用

检索工具:全国报刊索引

检索途径:分类

检索式:

检索结果:

1、 退除不良镀层的方法

(三)/程泸生//电镀与涂饰(广州)。-2009,28(7),-16-192、 电镀过程中清洗的注意事项/李飞//电镀与涂饰(广州)。-2009,28(7)。-20-21,243、 化学镀法制备蛋壳型银-铜双金属粉/徐锐,周康根,胡敏艺//材料科学与工艺(哈尔

滨)。-2009,17(3)。-333-3354、 化学镀ni-p-mos2复合镀层制备与表征/潘兆花;谢广文//电镀与涂饰(广

州)。-2009,28(7)。-25-27,385、 电沉积制备ni-s涂层电极的研究/袁铁锤;李瑞迪;刘红江//功能材料(重

庆)。-2009.40(7)。-1121-11236、 晶化温度对非晶态cr-fe-c合金镀层的影响/伊志娟;席慧智//金属热处理(北

京)。-2009,34(7)。-38-417、 阴极电流密度对电镀ni-w合金镀层质量的影响/蔡羽;陈艳芳;宫方方等//热加工工艺

(兴平)。-2009,38(14)。-97-988、 磁场非平衡度对cr镀层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文晓斌;李里;梁戈等//人体晶体学报(北

京)。-2009.38(3)。-693-6999、 铜铁件上薄层亮的空隙及其封闭实验/袁诗璞//电镀与涂饰(广州)。-2009.28(7)。-12-1510、 不同镀锌工艺三价铬钝化耐腐蚀性研究/吴育忠;黄美玲;李伟善//电镀与涂饰(广

州)。-2009.28(7)。-39-41

检索小结: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四

1、打开中国知网网址,百度搜索即可。

2、在检索栏输入要检索的内容,如“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或者是“护理干预”等,然后检索

3、然后对你想要的参考文献的左边的方框打勾。同时选多个文件,还可以点下一页后继续选

4、然后点“导出/参考文献”

5、在新打开的页面中将全部文献选中

6、最后,再点“导出/参考文献”

7、在新打开的页面中,就会有所有的参考文献了

8、最后一步,点“复制到剪贴板”

9、然后在你想粘贴的地方就可以粘贴了。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五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六

试谈vi设计延展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指出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主张在vi设计中应注重整体观,破除程式化,寻求新动力,转变话语方式,以充分发挥vi设计的延展性。

关键词:vi设计;ci设计;延展性

长期以来,国内的vi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式化,很多公司的vi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单调的延续或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割裂了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造成vi延展性差,缺乏创造性,影响了ci的整体效果。

vi设计作为ci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vi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在ci中的作用及标志的研究上面,对vi设计延展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延展性成了当下vi设计中一个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上述原因,对它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vi设计延展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其误区

到目前为止,号称能够做vi设计的机构或者个人数不胜数;号称己经导入了ci或者vi的企业也多如牛毛。但是这些企业的vi在市场上或者在面对竞争对手时有没有树立起明显差异化的视觉形象呢?就vi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它的延展性如何?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vi设计延展性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企业在运用vi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特别是目前数量上占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地方性企业。有的企业只是在名义上导入vi,并不一定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用法,比如标志随意更换色彩,放在不同的媒体或材料上时不照规定标准执行。而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企业管理层往往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第二,从业人员对vi设计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做一套vi主要是标志设计,标志完成以后,其他的就很容易了,甚至可以找到模板直接套用,把新标志更换上去即可。完全以标志设计为核心,不重视其他设计要素的作用,没有认识到vi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使vi设计失去其真正的价值,vi的延展性不佳,vi徒然成了一个空壳。

二、如何充分发挥vi设计延展性

(一)注重整体观——统一和系统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统一和系统在词义上的解释:统一的含义是使标准化、使成一体,而系统则是指按一定的关系有机组成的同类事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之为人,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系统之中的,我们和整个世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正是在这个系统中,才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vi设计也是这样,不同的企业、组织机构、展览或活动,它们的性格与风格取向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在进行形象设计时,就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某一种现象上的统一和标准化。在vi设计中应该根据企业个性化的因素,采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法来树立其形象,尽可能地拓展设计空间和设计语言。

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设计案例可以参考分析。如陈绍华设计公司设计在“2011年西安园艺博览会”标志设计中,以大自然的精华之“花型”为原创意念,将三角、四边、五角、六棱的多类花型,组合成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百花吉印”之母形图案(图1),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vi的延展性,标志本身在保持其造型的基础上延展出4种色彩方案:渐变色的、双色的、单色的以及线形四色的,便于在后期的形象推广设计中灵活运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一期的推广设计中,将标志颜色与大自然的清新色彩相融合,寓意花、土、草、木、水之共生,体现了人、城市、自然、宇宙的和谐,契合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主题(图2)。设计师陈绍华曾经提到:一个好的会徽标志本身来说,其创作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延展应用,当然,这里说的延展应用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能够以标志图形为核心,延伸发展出一系列“似其型、有其神”的设计来丰富立体随后的延展应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期推广设计中,vi的延展性更加凸显,雕塑和园艺设施提取标志中的三角、四边、五角、六棱形,将平面设计立体化应用(图3、4)。

在vi设计中,只要能形成符合设计对象理念的系统识别印象,就是优秀的vi设计。vi的实施过程,就是整合视觉资源,形成协调的视觉印象从而作用于目标受众的过程。

(二)破除程式化——vi中各设计元素互动

长久以来,国内在vi设计上都强调以标志设计为中心来发挥效应,标志形象完全主导着视觉印象的形成,任何事情,当被过分强调时,就容易失去它的客观性,使我们被自己营造的氛围所遮蔽,一叶障目,丧失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vi各要素自身都具有形成视觉效应的能力,其受制于标志的中心效应而不发挥各要素的能动性,将消弱vi创新变化的能力,也是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师也开始反思,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在保持整体视觉形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重视各要素相对独立的视觉效应。

目前国内外许多标志设计已经打破传统规则,在静止的二维标志中加入了时间概念,即标志本身不再是单一性僵化的约束力量,标志的效果不是在它确定那一刻就完成的,在应用中它的效果更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标志就不一定是视觉中心,也不再是约束其他设计要素发挥作用的力量,而是应用中丰富性和灵活性的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延展优势。比如吕迪·鲍尔为蓬皮杜文化中心开发的标识系统,所谓的标志并不存在,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大量的由各国文字(英、德、西、意、俄、阿、中、日)组成的色彩斑斓的网幕,用来象征蓬皮杜文化中心交流的国际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正如吕迪·鲍尔所解释的:“这并不是用新的符号代替旧的符号,而是创造出一种集遗产与新颖于一体的视觉环境”。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要让人记住一个标志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的视觉效果传达某种观念、意境,调动所有视觉元素整合出某种氛围。除此之外,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的vi设计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vi设计中的辅助造型就其存在的实质意义来看,它的首要功能是强化标志形象,提高视觉魅力。所以不论是利用何种元素,只要是根据定位和对象的需要去创意就是可取的。我认为不管是基础元素还是辅助元素,只要能在取得最终的系统性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师就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寻找个性点以求得突破,让思想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驰骋。

(三)寻求新动力——第五元素的挖掘

这里讲的第五元素比我们理解的辅助造型宽泛得多,它可以是任何视觉要素,如一个概念、一个造型、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等,都可以纳入到第五元素中来。比如众所周知的苹果电脑造型,其透明的设计效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造型,但同样给人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它给人的记忆度和识别率并不比苹果标志本身的效果差。反而这种创造性的手法更容易比传统意义上的标志更加引人注意,在形成苹果公司整体视觉印象的过程中,透明感作为各要素交互效应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可见,重视发挥第五元素的视觉动力,为vi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再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一所妇科和小儿科的专门医院)所做的vi设计,其最大特征就是所有的标识都是用白色的纯棉布来进行设计(图5、6),并且还使用了松紧带,就像袜子和浴帽一样,可以随时从坐台上脱下来清洗。布料的质地是非常柔软的,会给空间带来柔和的感觉;特地选择不耐脏的白色棉布,就等于向入院者宣布:这个医院是最好的医院。标识原本只是带有引导功能的信息“指示”,但只要这种标识在空间中存在,就必然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设计师在此案例中用不同于平常的材料活化了设计的物质性,传达出不同于一般引导标识所具有的感觉,树立了梅田医院关于“清洁”的最直观的印象。

在vi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一定是标志,而可能是其它辅助元素及其相互之间产生的效应。在实践中,破除人为规范性,不赋予标志以当然的中心地位,各要素应用规律自由变化,不做太多人为限定,支持vi各要素独立或综合发挥,可以使vi设计的空间拓展更加广阔。也就是说当距离使我们的视力对某些细节的变化,例如对标志的识别无能为力时,第五元素的视觉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它是视线的延展,使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辨明目标对象,并借此把我们的视线引回到标志上来。

(四)转变话语方式——设计语言由理性到感性化的发展

这是个由文本时代向图形时代转型的时期。过去人的思想主要是由抽象的文字来传达,而图形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是仅仅凭借文字形成的概念来认识世界,而是凭借直观的形象性的图形图象来认识和判断周围的世界。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影响,vi设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抽象、理性的设计风格,推崇简洁、几何化的设计形态。简洁的风格确能让人一目了然,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让人记忆和分辨,但是,目前不同属性的、各行各业的vi设计都在追求简洁,大量“简洁”风格的vi设计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辩识模糊,传达混乱;同时,几何化的设计很难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人性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亲和力形象的传达。例如设计师陈绍华为成都置信公司的旅游项目“国色天香”的所设计的标志(图6),和现代主义要求的理性与深刻完全相反,体现出了单纯美好,甚至童真童趣的设计语言,这样的标志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在这个几何化设计占绝对多数的市场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该标志图形延展出的春夏秋冬使用色系(见图7),则让这个vi系统更加富有活力,让人们对这个以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更加充满向往之情。

随着人文精神的普遍觉醒,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日渐兴起,后现代主义强调人性化和感官愉悦,在vi风格上强调标志的亲和力,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vi设计中,在造型、色彩上的丰富感更能带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愉悦。通过图形的语境和氛围来表达设计意念,展现人性的多元化;重视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借鉴,这都要求vi设计应该转向人性化的回归。从现代主义vi向后现代主义vi风格的转变,是一个由理性向感性,由统一逻辑向多元共存发展的过程,这也有利于vi设计延展性的发挥。

三、结语

本文梳理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本人所指的vi设计延展性,主要是指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而不只是过去把重点放在寻求vi设计延展中所提到的标准化、规范性的统一。另外,本文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文中也提到了vi设计中第五元素的挖掘,破除以往的标准化与规范性,不一定以标志作为vi系统的核心,其他的辅助元素如一个概念、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也可能成为vi系统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思潮的变化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vi设计的延展性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汗青。系统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教材中心,2001.

[2]严晨,严渝仲。企业视觉形象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3]何方,高卓,上官嫚嫚。vi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郝雪莉。法无定法——vi设计的创新[j]。装饰,2002,(03)。

[6]彭嘉骐。论品牌形象设计发展新趋势[j]。艺海,2010,(05)。

2022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七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分享的心得体会精选 心得体会参考文献(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