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9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投影仪。
3课时。
1.课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①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
即使
石钟乳
石笋
②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进
1.散读。
2.小组读。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①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②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③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4.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1.读第三段。
说一说写了几层意思。
2.分析:
②外→内
学生边读边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a.泉水来路。
b.孔隙大小。
c.小船形状。
d.进出方法。
e.人的感觉。
③内洞奇景。自由读,并小结写了什么?
a.黑为什么?只有孔隙相连。
c.大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d.水源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且点出洞已到头。
④最后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作者记叙了游览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022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
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
⑴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 教师:
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
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外洞有什么特点?
⑴ 学生汇报。(板书:宽敞)
投影: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
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
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
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
⑴ 学生汇报谈体会。(板书:漆黑、宽广、奇异)
⑵ 投影文字、图片,学生谈感受。
投影:
黄龙、青龙、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师: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达清楚、明白。
⑶ 自由朗读指名读。
小结学法:
写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样写具体。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通道孔隙。这是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有水石奇观之美誉。
1、自学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点:
(板书:低矮、窄小、昏暗)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投影:
⑴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⑵ 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擦破额角,擦伤鼻子。
3、朗读体会:
教师: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都是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点介绍清楚。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数字说明、举例子和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体现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写作练习:
⑴ 出示话题。
⑵ 口头表达。
⑶ 出示范文。
⑷ 动笔练习。
⑸ 交流指导。
五、总结所学
1、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事物写具体。
2、教师画图,引导再读书。
六、布置作业
修改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低矮 奇异
宽敞 窄小 宽广
昏暗 漆黑
金华→罗甸→山路→外洞→孔隙→内洞
2022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本节是我教授的第二课时,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课文是如何将孔隙狭小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于是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深层次感悟孔隙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读进去,读出来”的方法。
课文当中作者写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孔隙的描写。虽然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是用近乎白描的语言,却将孔隙狭小的特点描写得十分清楚具体,读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读进去”——读中有思考,又能“读出来”——读中有感悟。
2、丰富朗读形式。
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齐读,自己读,读给同桌听,或者是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慢慢变得爱读,想读,并能做到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内心读懂孔隙,读出自己的感悟,从而掌握如何写好写清楚一个景点的方法,以便学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3、运用自主学习孔隙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内洞学习
在体验内洞之奇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学习孔隙景点的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内洞”部分,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4、掌握写作技巧,拓展训练提升
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写好一篇游记及其写好重点景物特点的方法,通过最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本节课整体效果不错,只是教学速度稍快,导致个别学生没有跟上节奏,没有及时掌握住学习的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适当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全面照顾学生的学情。
2022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俺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
教师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同学一起协商修正。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⑴ 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
⑵ 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同学感悟“明艳”)
⑶ 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
金华企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