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71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伊始,政府就开始谋划修筑庐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组成庐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处,这年冬天,这条公路正式开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这条长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车。后来,人们称这条公路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盘山而进,有近四百处弯道,所以毛泽东在《登庐山》一诗中,有“跃上葱茏四百旋”之句,其实呀,这条公路的弯道只有399个弯,所以有人说,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点点牛的。这条公路庐山居民常称之为“毛泽东路线”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xx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关于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庐山吧?有没有谁之前来过庐山呢?在上庐山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心目中,庐山是怎样一座山呢?有没有谁能告诉小夏?风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明山?都对,但又都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庐山是一座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体的山,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大家刚才所说的只是庐山几个名山中的一个,并不能详细的把庐山概括出来,所以说你们的回答是对,也是不对的。那我们庐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呢?其实,我们庐山它并不只是一座山,它还是一座城,因为在庐山上面有一个独立的小镇,叫做牯岭镇,它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旅游中心,我们的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就设在牯岭镇上,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这座云中山城, 是一个比县大一点比市小一点行政区,山上常住的居民有1万5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庐山做生意的人,如果再加上每天来庐山的游客,可以说牯岭镇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在牯岭镇上,城市里该有的,在这里都有,城市里没有的,庐山的牯岭镇这里也有,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等我们今天的行程结束后,大家不妨去庐山的天街…牯岭街去逛逛,看看我们庐山这座山城美丽的夜景!………­

刚才说了,庐山是一座集多种名山一体的山,现在我们去了解一下,为什么说庐山是集多种名山于一体的山吧!庐山是一座自然风光十分美丽的名山,李白曾对庐山评价说:余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的第一句就对庐山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对庐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庐山有12大景区,472个景点,这里有李白诗下的庐山秀峰瀑布,有酷似毛主席卧像的五老峰,有气吐江湖的含鄱口。还有风光秀丽的锦绣谷,锦绣谷因为一年四季花开灿烂,四季如春,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锦绣而得名。毛主席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中的劲松、仙人洞、险峰都是我们庐山有名的景点。所以说庐山是一座风景名山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

庐山的名气,不仅因为庐山是一座风景名山,还因为庐山它还是一座文化名山,早在《禹贡》.《山海经》等古书中,就有关于庐山记载,只不过那时候的庐山还不叫做庐山,而是叫做南障山、天子都,敷浅源,名很多。有人肯定会问小夏,那庐山是为什么叫做庐山呢?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系,相传,在商周时期,有一个姓匡名俗的人,非常的爱慕仙术,于是和几个好友相约,一行七人来到敷浅源结庐炼丹。当时的周定王,非常的欣赏匡俗等人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才华,想请他们下山辅佐朝政。于是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了敷浅源,请匡俗等人下山。使者来到敷浅源后,是山上山下走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匡俗等人的下落,没有办法,只好向当地的农民、樵夫询问,才知道匡俗等人早已经得道成仙了,唯庐独存,也就是只剩下他们炼丹时所住的草庐还在。从此,人们就把匡俗等人留下草的山叫做庐山、匡庐。这就是我们庐山得名的由来了。­

最早关于庐山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予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庐山已经非常的有名气了,因为司马迁并没有对庐山做过多的解释。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上庐山游玩,吟诗作对。东晋时期,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谢灵运,在庐山写了许多的诗,陶渊明诗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庐山。到了唐代,李白、杜甫、张九龄、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等文坛重量级的人物几乎都到过庐山。像李白就在庐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代的时候,又有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名人来到庐山,给庐山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写的。明代的时候,庐山更是一座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的名山,明代到庐山的名人有,朱元璋,、解缙,大才子唐伯虎等。到了清代的时候,上庐山的名人是更多,像清代的诗人袁枚,散文家姚鼐(nai),李鸿章、康有为等。民国慕名来到庐山游玩的名人有,林语堂。徐志摩、胡适、张大千等。解放后,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来过庐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上过庐山。可以说,庐山是一座文化内涵十分丰厚的名山清代的黄宗羲把庐山喻为“南北东西诗章交汇口”。有人统计过,从西汉司马迁南登庐山到解放后的2200多年来,有1500多人登临过庐山,留下的诗词有4000多首。­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山,大部分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宗教,像五岳、武当山等是道教名山;峨眉山,五台山等是佛教名山。我们庐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来到庐山建东林寺,在庐山创建了净土宗,使得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文化的第二中心。说道净土宗我想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在佛教刚传到中国的时候,一般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信仰佛教,因为那时要信仰佛教,必须熟悉那些经文。但是净土宗就不一样了,它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不停的念南无阿弥陀佛,直到离开人世,就能成为不同级别的佛,从而到达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因为这种修炼方法简单易行而广为流传。到现在净土宗在日本还是很盛行,并且还经常派人来东林寺朝拜取经。胡适曾说,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代表。可见庐山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有多大。­

从外国传来的佛教都那么的热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不甘寂寞,南朝著名的道士陆修静,来到庐山,在庐山建了座简寂观,在这里炼丹采药,并编写了大量的道教书籍,奠定了我国道教“道藏”的基础。到了近代,庐山又有了藏传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来到庐山发展,在庐山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教堂,所以在我们庐山有这么一句话,庐山六大教,名山找不到。所以说我们庐山是一座宗教名山。­

在我们庐山,有一座天下书院之首,海内属于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它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曾在庐山白鹿洞设庐山国学,这是庐山建书院的开始,也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到了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来­

到庐山,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任教,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在古代,白鹿洞书院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国的清华、北大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庐山也是一座教育名山的原因了。­

前面小夏说了,庐山不只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城,这座城的建造者并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给建的,而是外国人给建。最早在庐山上面,并没有什么建筑,只是散落着几个寺庙道观,没有真正的居民。

19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九江也被设为通商口岸,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到九江经商传教,1885年,一个俄国的传教士了解到庐山是一个逃避胜夏酷暑的好地方,就在庐山脚下的马尾水九峰寺租了半间禅院和一些菜地,并且给了当时寺庙的主持汇东和尚50块大洋,相约第二年再来住上几个月。50块大洋在当时是蛮多的,这件事很快就被附近的乡里知道,乡里人就找借口说

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江西反邪教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六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