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 春节的收获绘画(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门边,爸爸正在小心翼翼地贴春联。爸爸贴的很好,一朵春联不偏不倚的被贴在门的两侧,上面贴上横幅,中间又贴上一个倒着的“福”字,福“倒”,福“倒”嘛!看着爸爸这一流的贴春联技术,我和妈妈也只能睁大眼睛在一旁看着了。要是我贴,指不定会贴成什么乱七八糟的样子呢!
晚上,我们一家还做起了团子。将准备好的豆沙馅料包进面粉团内。看似简单,妈妈倒是包的有模有样,我包的总是奇形怪状,要不太扁,像馅饼;要不太厚,馅可能只能尝到一点,剩下,只能吃面团了。想着,都觉得难吃啊。不知道做到第几个团子,终于能做得又圆但又大小适中了,不容易啊。一旁的妈妈见我脸上都有面粉,活像一个大花猫了,不光自己笑,还将爸爸叫来看我的囧样。而我,则跑去洗手间一照镜子,也哈哈大笑,简直是个白脸妖怪。在欢声笑语中,年味仿佛又浓了许多。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饭。我们也不例外。
饭桌上,全家人边吃饭边聊天,要是平时在饭桌上叽叽喳喳,肯定是要被长辈责怪了。爷爷和爸爸边酒边聊天。突然爷爷好像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了,皱起了眉头,还有点严肃。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工作是重要的,可是不要忘了家庭,出去应酬少喝点酒,伤身体啊!”听了爷爷的话,爸爸连连点头。见爸爸点头了,爷爷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如同拨云见日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见了,在一旁说道:“好了好了,大过年的,不谈这些严肃的事了。”才三年级的妹妹,也学着奶奶催人的样子:“就是,就是,快吃菜,菜都要凉了!”看着妹妹的样子,全家人都笑了。
阳台上烟花一朵一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如同秋菊,金灿灿的,显得十分华丽;有的像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有的好似七彩玫瑰……天上的星星又如满天星,墨蓝的天上如同一片片花海……在窗边观赏的我也被这幅美景给惊呆了!闭了眼,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片“花海”,一只只蝴蝶从身边飞过,花香扑鼻,真是美极了!
春节就应该这样,快快乐乐,全家团圆,不是吗?
春节,是一朵烟花,五彩斑斓的,在星空中绽放着。
春节,是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美味可口,温暖人心。
春节,是一家人幸福的团圆,和谐,美满。
春节,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美好祝愿,为拥有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而快乐,自豪!
推荐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说起节日,总会想起浓浓的仪式感和家人团聚的喜气洋洋。若是要评选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我想无一例外都喜欢春节吧?讲起春节,我最喜欢的还是吃。
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到了年根,就更忙得不可开交了。
俗话说: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我们家过年也是如此,其中二十五是我最喜欢的一天,要开始着手准备炸货了,什么炸松肉、炸藕盒、炸丸子,应有尽有。切得一指厚后的肉条,裹满了洁白的面糊,鲜红色瞬间被白色包裹。用筷子轻轻夹起,滴答着蛋清被放入翻滚的热油怀抱中。一时间,油锅里绽开了一朵朵热情的小黄花,又像是无数个趵突泉被搬到了油锅中。伴随着刺啦刺啦的响声,阵阵香味飘散开,让人吸进去就不舍得再呼出来。
随着年三十的走近,这习俗和礼仪也多了起来,家家户户总是忙得不可开交,送祝福、给老人磕头、走亲访友……这些看似繁琐的礼仪,承载的却是一份亲情。看看街上一盏盏的红灯笼,望着门上一对对的春联,年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了。
除夕那天,厨房里成了奶奶和妈妈的战场,也成了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把快刀和手掌的配合,是她们几十年练就的一身绝技。厨房里刀尖碰到菜板的刹那间,一片片不足三毫米厚的山药片和土豆片就整齐地码放在菜板上了。一阵阵细细碎碎的剁肉声过后,肉蓉、虾蓉、鱼蓉就晶莹透亮地聚成一团了。用筷子挑起一点,抹在手背上,一点沁凉柔柔地吻着肌肤,再轻轻揉开,已经找不到一丝丝的肉粒了。我明白,它们立刻就要变成我最喜欢的虾滑、四喜丸子、鲜虾云吞了。
退出厨房的刀光剑影,再去窗外看看吧。整个小区的灯光全部亮起,光的颜色仿佛都变暖了,伫立在窗口,看到单元门口摇曳的大红灯笼,看到其他人家映在窗口的影子,看到热气升腾从一家人面前飘向房顶,一个人夹起饺子细心翼翼地放进了对面老人的碗中……这一双长长的筷子,夹起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是亲情,是孝道,是中国人过节的一份情怀……
桌前早已摆上了七八道大菜。看着栗子炖鸡的酱深色,闻着四喜丸子的诱人香气,吃着凉拌牛肚的爽口酸辣,品着虾滑的细嫩鲜甜,望着一家人红扑扑、喜气洋洋的笑脸,听着玻璃杯碰在一齐的叮当声如一阵欢笑,我想人间仙境也不如这一桌儿啊——东奔西走又一年,辛勤劳作的一家人多么幸福美满啊!
“饺子来喽!”奶奶迈着碎步,满面红光地端着两大盘饺子放在桌上。饺子的香气混杂着蒸腾的热气,一同钻进鼻子,勾引着馋虫。饺子鼓鼓的,像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猪,轻轻咬破韧性的饺子皮,里面醇香的汤汁和有嚼劲的肉一齐迸入口中,饺子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口腔。
窗外绚烂的烟花和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编织着暖融融的气氛,夜色更浓稠了……
年,在小孩子心里就是好吃的,因为美食中承载的是一份仪式感。吃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推荐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所包含的活动既丰富又有趣,但最为珍贵的,便是它与众不同的喜庆气氛了!
但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大为不同,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喜庆的气氛几乎消失殆尽,加上连绵的阴雨,使原本热闹的春节变得有点冷冷清清。
本来见到陌生人打招呼的我们,现在只能压紧口罩低下头去;原来公交车上大声交谈的人们,也变得一言不发;原先街上人来人往的,也变成了三三两两的,蒙面人;甚至连亲人之间的拜年电话里,都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大年初三,本应前往上海看亲戚的我,不得不待在家中用电话拜年:“爷爷奶奶新年好!””唉,新年好!最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啊,外面现在病毒可厉害了呢!”连基础的问候也成了关心和提醒!“好的好的!你们也别忘了戴啊!今年没来给你们拜年,真对不起了!”。”没关系的,现在外面……”,听着电话里关切的唠叨,我叹了口气,思绪便拉回到了从前:去年的春节,我在老家住了真正一周!每天有晚睡晚起的自由,还有走亲访友的快乐!在亲戚朋友家玩上一整天:玩游戏、看电视,放鞭炮、打枪……,饿了去买零食,也不用管刮风下雨,上下三层半的农民房足够容纳得下上蹦下跳的四五个玩伴,一点也不显得局促。
而这一切,都只能成为回忆、成为期待。而这病毒,又将这份期待弄得支离破碎,我只能在老家呆一天半,而且晚上还得回来住。也许是为了预防病毒吧,我们也不能轻易去别人家做客玩耍了,昔日的伙伴也只是匆匆见了一面,我不禁感到有点淡淡的悲伤。
大年,虽然没有过好,但也有令人感动之处。大年三十当晚,一列满载着医护人员的列车和一架满载着军医的运输机同时前往武汉!武汉当地几百台机器24小时连续奋战,预计在一周内建立一所新型医院,这就是令外国人望尘莫及的中国速度!武汉虽被封城,但人们火热的心却没有被封住,在这风雨交加的大年夜为武汉送去源源不断的温暖。
在这些医生当中,有一位接受采访,他的话仍萦绕在我耳边:“说不怕,肯定是怕的!但我相信医学技术一定会控制住疾病的蔓延的!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战斗在最前线!”没错!有这样的医生,有这样的人民,病毒有什么可怕的!
这份热情,这份担当,让人们心中充满了温暖。街,可以是冷的,但全中国人的心是热的!
虽然今年我们有不同寻常的春节,但请相信武汉、相信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个春节为你们闪耀!
推荐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由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画面采用棕色调,洋溢温馨的氛围。祝福语写在卡片正面下方:祝你圣诞节和新年快乐。当时他印了1000张,没有用完的印刷厂就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餐
推荐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的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
春节的绘画心得体会如何写 春节的收获绘画(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