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开学心得体会精选 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心得体会(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高职开学心得体会精选一
1充分认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使其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加强师德建设始终是高职院校思想工作的重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利益”构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的基本内容。师德师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既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推进以德治校的需要
教育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的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所以,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还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
1.2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加速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需要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艰苦努力。其中也包括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要想真正培养出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所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需要
大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通过他们的崇高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来言传身教,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承担起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精神状态昂扬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校教师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有正确的认识,热爱教育事业;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要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要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等等。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是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然而,市场经济所诱发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导致了教师领域的一些道德失范。我们也看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不尽人意的现象。主要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提出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导致负面影响;(2)人本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工作乏力;(3)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4)学术道德修养不够,科研意识不强;(5)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建设,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新时期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我国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使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制度,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主题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因此,这种特殊性对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不仅是新的而且是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我们每一个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是思想上要过硬。所有教师都应当认真学习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国内外大事,紧跟时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自觉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整体观念和了解全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2.2要具有敬业精神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敬业表现在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双师型”的,都有特定的专业技能,容易在校外找到兼职的工作,但是不能因此影响本职工作。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薄名利: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面作出表率,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对学生负责,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敬业还表现在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创新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3要言传身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师有教师的行为规范,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要起表率作用。要注重个人修养,以“德”感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意识到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可能去影响学生。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的几个环节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特别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3.1要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共识。领导要带头,妻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在此基础上,全员参与,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3.2要抓好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意挖掘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经验,经常开展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3.3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要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三是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在“建”,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高校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要能够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者的崭新形象。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主题高职开学心得体会精选二
[摘 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针对临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2-0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这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2],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护理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护生运用现代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小儿实施整体护理,从而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中,儿科又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语言表达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素养。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心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识、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4]。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5]。这在以后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儿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以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德育目标为:培养护生对儿童具有慈母般的爱心、快乐的童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一)课堂育人途径
1.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实践人文精神
根据儿科护理课程每章节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学案例,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实践人文精神。如,每班学生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小组得分作为考核结果。考核之前每个小组随机从备好的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每一个案例均要由教师来扮演患儿及父母,小组学生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临床护理操作在婴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考核学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人文关怀能力,根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表给予评价,人文关怀项目一般占总分的15%~20%左右,包括护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回答咨询的态度,对操作目的r解释和指导,沟通能力,出院指导等条目的考核,以促进和养成人文关怀素养形成。
2.以典型实训操作为载体,实践人文理念
兒科护理中梳理每
高职开学心得体会精选 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