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数除法复习课心得体会范本 小数除法课后小结(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小数除法复习课心得体会范本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买学习用具来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2、笔算下面各题。

1617 2976= 2613—268=

3、结合上面两道算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小丽和闹闹去书店买书了,我们也一起去书店看看好不好?书店的书可真不少,看小丽都买两本了,谁来说一说小丽都买了什么书?每本多少钱呢?让我们一起帮小丽算一算这两本书多少钱好不好?

(1)要求一共多少钱我们应怎么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2)学生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概多少钱?

(3)这两本书到底多少钱呢,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计算这两道题,这是小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

(4)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6)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法的算法。(多媒体演示正确的计算过程)

计算方法上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整数加法了。

2、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1)看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请同学们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应怎样列式呢?

(2)学生试计算,并交流做法

刚才加法我们会做了,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么做?请同学们做完后小组交流?谁来说一下小数的减法我们应怎样做?

3、引导比较,总结应怎样做小数的加减法?作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看我们刚才做的这两道题,我们是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我们应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别忘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口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题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六)板书设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关于小数除法复习课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

小数除法复习课心得体会范本 小数除法课后小结(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