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能力心得体会及收获 能力的心得(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承受能力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刚进小学的时候,写字都必须用hb的铅笔,铅笔也不能太粗,因为那会让字迹“糊”在一块儿。每天晚上,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学校里用粗了的铅笔用削笔刀削细,削笔刀后面的手柄每天基本上要转个百来圈,直到我的手酸得抬不起来,然后再无力地写作业,无力地重新把用粗的铅笔削细。
妈妈怕我手酸,于是主动帮我削铅笔,而我就在妈妈削铅笔时发出的轻快而有节奏的声响里写作业,每当看到那个身影,心中便会觉得很温暖,充满了写作的动力。
可是在这个温暖的背后,我又知道妈妈承受着怎样的辛苦呢?
一个梅雨天,天早早地暗了下来,5点不到,冷风就开始刮起来了。我吃完饭,坐在房间里的小阳台上,看着妈妈回家的身影,暗自窃喜,妈妈今天惨了,美术课上我用粗了好多铅笔,妈妈能在我写作业的课桌旁边呆好久呢,万一有不会的,我也可以请教妈妈,真好。
妈妈一回家,匆匆吃了两口饭就被我拽到房间削铅笔,我把铅笔一字排开请妈妈帮忙,妈妈点了点我的脑袋说:“昕昕乖,妈妈今天不舒服,你自己削……”我当然不罢休,抱着妈妈朝她撒娇:“不嘛,你不给我削我就不能写作业了!”妈妈终究还是叹了口气,点头答应了,我拿着妈妈削好的第一根细细的铅笔,听着妈妈削铅笔的声音。咦!妈妈怎么了?声音怎么不再轻快,而是很沉重,节奏也不很规律,妈妈怎么了?
洗完澡,走出浴室,我听见妈妈在和爸爸说话,好奇让我小心翼翼地把耳朵贴到了门上——
“过来帮我捏捏肩,酸死了。”是妈妈的声音,“今天我们单位大扫除,我擦了一下午的桌子,昕昕晚上又让我削了十来支笔……”爸爸嗔怪道:“帮她削来干嘛,她应该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都11岁了……”听到这里,我差点让眼泪掉下来,“每一个母亲都很伟大……”这句话瞬间闪现在我面前,“不管她做的事多大或多小。”
第二天,我提前削细了笔,并在妈妈进门后向她送上一杯热茶,又过了几天,妈妈又开始为我削笔,这个动作让我感到亲切,这可以理解为爱,对吧。
一个动作,一份爱,一支支细细的铅笔,将是永留我心底深处最美的风景。
最新承受能力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这是小说开头作者抛出的问题,我在全篇中寻找答案,在最终还是把注意力移向小说的名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既然“轻”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那是要选择“重”么?真是这样的么?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托马斯是个风流成性的外科医生,有过无数女人,但在六次偶然的促成下爱上了特蕾莎,并为其结束了单身汉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认为爱与性爱是分离的没有关系的两件事,他爱特雷莎但他同时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在他看来,两者并不矛盾。这让特蕾莎非常得嫉妒并时常陷入噩梦。特雷莎的不安和痛苦让托马斯感到负罪,这也使他更爱特蕾莎了,但是他仍没有停止与其他女人的约会。这一行为使两人的感情一度出现隔阂。
文中,托马斯一直和一句德语紧密相联——“esmuss sein!”,意为“非如此不可!”。托马斯曾认为特蕾莎是他爱情中的“esmuss sein”,但后来他发现他与特蕾莎的相爱源于六次偶然,绝不是“非如此不可”。后来他在梦中梦到了他爱情中的“esmuss sein”,但当他醒来看到特蕾莎时,他心里想着他还是要和特蕾莎在一起。托马斯是外科医生,他的使命是做手术、救治病人。他自己这么认为,其他人也这么认为。所以,做手术便是“esmuss sein”。但因为政治原因,他在后来放弃了医生这一职业,变成了一个擦玻璃工,最后成了个卡车司机。这是他第二次放弃了“esmuss sein”。我隐隐发现托马斯一直在背弃他生命中的“esmuss sein”。他追求的是自由——“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单从托马斯看,他自身享受这种轻飘的自由,享受这种生命的轻。
而另一个人则与其相反,那就是萨比娜。萨比娜可以说是托马斯最亲密的情人了,她喜欢背叛。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投向未知。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因此,她背叛自己父亲的愿望,离开自己的丈夫,她背叛过很多次,一直到她离开了她的情人——弗兰茨。萨比娜突然发现自己的周围一片虚空。当亲人、丈夫、爱情、祖国一样也不剩时,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这时候,她感受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是自由最终所带给她的。
萨比娜同样与一个词密切关联——“媚俗”。萨比娜厌恶媚俗,她说过,媚俗是自己一生的敌人。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同样存在着媚俗。什么是媚俗?“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民主制?拒绝消费社会还是提高生产?要断头台还是废除死刑?这无关紧要。将一个左的人造就为左的人的,并不是这种或那种理论,而是将任何一种理论都纳入所谓伟大的进军这一媚俗之中的能力。”将任何本身美好的理论归为伟大的进军一类,极力鼓吹好的一面,将其夸大,然后摒弃坏的一面,也将其夸大。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而只剩两面,不是好就是坏。不是盲目崇拜就是愤世嫉俗。人们往往被这一绝对思想所左右,因而受其驱动,却仍旧无动于衷。这就是媚俗。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选择什么呢?轻还是重?我们不是托马斯也不是萨比娜,在之后的人生中细细体会,步步体验,
承受能力心得体会及收获 能力的心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