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 孔子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4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一
当然,“英雄”这两个字的实际涵义不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什么为国牺牲一切的人,那样未免也太狭隘了。在我的词典里,上述只可是是“英雄”中的一小部分。“英雄”其真正的定义则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那么,孔子又何以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首先,当然是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仁义推崇至上。也正是因为他这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得中国走过了多少的沧桑,历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就是在今日的社会看来,我门所倡导的“创礼貌城市,做礼貌市民”不正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缩影与实践么
当然,孔子被我称作“英雄”,其原因远远不止他那沿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还有他那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谦逊的品格。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门走到了一个偏蛮的地方。那偏蛮地方的人由于误会拿着那刀啊,矛啊,枪啊之类的把他们给围住了。那怎样办打吧。打就打吧。于是动起手来。虽说最终是突围了,但师生们被冲散了。当最终子路拿着宝剑,一手鲜血地找到孔子的时候,你猜孔子怎样着人家正坐在草丛里悠哉悠哉地边摸胡子边弹琴。最终还说了一句“本无恶意,何以为惧。”危险之中还摸胡子弹琴的事大概也就仅有这圣人才干得出来。“危险之中,悠哉悠哉;气魄盖世,谁可比拟”则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了。
永远是那么的谦虚宽厚。曾听说孔子为了学“礼”到老子那学了几年。虽然毋庸置疑地孔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子。但他却仍然甘愿拜老子为师,并且比其他学生侍奉得更为恭敬,也足见他的'谦逊宽厚了。
就是了,凭着自身的魅力,思想穿越了时空。如今,国外一座座孔子学院拔地而起,思想构成了社会的主旨。他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思想,更来源于他的品性,他那仁爱,临危不惧,不耻下问的品性。这才是他的人格魅力精髓所在。
一身布衣,铸就亮丽人生;七十二贤,演绎千古佳话。儒家思想在代代相传,民族的根就不会变;民族的魂就不会丢。以博化物,以爱化人。以博爱感化天地,以仁对待他人。做人的真谛全部都写进了那一册薄薄的“论语”里。肉体虽早已化为灰烬,但思想仍在时代中跨越。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让仁爱在人间演绎。
更让英雄活在我们的心中,将仁爱世代相传。
孔子——我心目中的英雄,源于思想的感悟,道德的准则与那博爱的本性。
——尾记
有关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二
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论语》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
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论语》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9、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论语》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经》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1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经》
1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
20、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论语》
有关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三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恒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坚强如他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所有的苦难都如人生道上的绊脚石阻碍着他的前进,但是他却丝毫没有退缩,在他心中,个人的苦难比起道义又算得了什么。他就这样奋斗着,周游列国,希望君主能采纳他的思想,可事与愿违,所有的君主都否定了他,他依旧不放弃,他就这样疲倦且倔强地坚持着,渴望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宽容如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如此混乱的世道中,他一直主张着"仁政",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性的平衡。在他的眼中,没有贵与贱,没有富与贫,有的只是老者,少者和朋友。己欲立而立人,系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眼中,所谓的"仁人"即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取得成功的人。孔子这宽阔博大的心胸,令世人为之敬佩。
严师如他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私学的创始人,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给教育事业的人。
孔子一生以"朝闻道夕,夕死可矣"作为精神追求,但他却一生不得志,于是把志道和宏道的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并将他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故能培养"七十二贤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一生虚心好学,实事求是,不把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故能学富五车。他这样做,同样也要求弟子这样做,并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当我困惑时,我会及时请教同学,老师;当我做错一件事时,我会及时改正;当我学习了新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温习。
孔子是一位贤人,他的名言让我看清了太多,明白了太多。他给了无数人启迪,给了无数人希望。他的主张现为亚洲大多数国家所沿用,我不禁为孔子而感到骄傲。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名人中的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先师!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有关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四
浩浩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积淀中,“礼”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生活的每一寸肌肤。礼尚往来、彬彬有礼、礼多人不怪……关于礼的成语名言成语如此之多,然而“礼”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很难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当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之后,突然感觉心有戚戚焉。
孔子的一生简单而复杂。简单,是因为他始终只有一个目标,他终其一生都只为这一个梦想而奋斗。他不慕功名、不求利禄,淡泊明志……复杂,是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付出了毕生心血,他冒死为逃奴请命,用百辆牛车吓退五百战车,五十五岁周游列国,时间长达十四载……
这些都是孔夫子应用和智慧的体现。夫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高大坚毅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然而,有三件事情如同时间为树刻上年轮那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让我每日三省自身。
公山大人死的时候立下遗嘱,命令他生平心爱的人都要陪葬,陪葬的奴隶纷纷被乱刀砍死,只有一名小奴隶漆思弓在慌乱之中侥幸逃出,但后面的追兵仍旧紧追不舍。离弦之箭丝毫不差地插入漆思弓的身体,他惊恐之下,向一名配剑的勇士求救。勇士以其勇猛与智慧吓退了追兵,救下了漆思弓,这名勇士正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子路担心因为自己的“一时鲁莽”连累大家,想将漆思弓送到他内兄家去,孔子知道此事后,不仅表扬了弟子,并告诫他“见义不为无勇也。”毅然决然地留下了漆思弓。当公孙狃来搜查时,孔子面无惧色,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反驳,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圣人的睿智。
冬祭大会上,孔子又为漆思弓请命,但公山大人的儿子站起来反对,说让漆思弓陪葬是对父亲大人的孝顺和尊敬!孔子反驳:“公山大人的遗嘱是让他生平心爱的人陪葬,您是他的儿子,公山大人怎能少得了您的陪伴呢?”公山大人的儿子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了漆思弓不陪葬。最终,孔子不仅仅挽救了漆思弓,而且还适时提出废除奴隶殉葬的旧俗。
的确,以礼杀人非礼也。孔子“仁”的思想,再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与其弟子周游列国时,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车竹简不幸掉入了冰洞里,弟子颜回纵身一跃跳入冰洞里……竹简回来了,子路却永远地走了……
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久久不愿放开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在当今社会,人人都说好书是一生的财富,书籍是人类的朋友……然而,有谁会认真地对待一本书?有谁愿意为一本书付出生命?礼,不仅仅是从与人交往而言,对待任何事物,不论有无生命,都要有一颗赤诚之心。
孔子弟子子路为保护年幼的国军,浴血奋战,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临死之前,他仍旧记得夫子的教导,将官帽端端正正地戴好。在他整理好官帽的一刹那,敌军又围了上来,他没能系好帽带,含恨倒下……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震撼了,衣冠正人正,子路在这里端正的并不只是自己的衣冠,更是他的道德、是他的人格……
后两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孔子对于弟子的言传身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学高身正的老师,有才能、有气节的弟子啊!
礼,穿越千年,到了我的眼中,礼变得很简单:
在图书馆看书时,不大声喧哗!
在跑步比赛时,不横跨跑道!
在烦恼时,不对父母亲发脾气!
当脚要踏入草坪的时候,收回脚是对小草的礼貌!
当手伸向花儿的时候,收回手是对花儿的礼貌!
当枪对准动物的时候,收回枪是对动物的礼貌!
礼,是生活的一切,无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只要想到这个字,就会有一种道德、一种力量在你的心中油然而生。
孔子课心得体会范文 孔子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