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深耕细作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师研学收获感悟(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教研深耕细作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成员名单及基本情况
张文雅、张雪彬、赵清嫱、贾静琳、王绚绚、王佳丽、刘丹、郑晓勤、刘可南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1、从英语组教师队伍来看,全员均处于35岁以下;教师达到本科学历95%以上。
2、师资方面,这是一支充满朝气蓬勃又十分勤奋努力的青年教师队伍。虽然这是一支比较年轻的教师队伍,但是英语组各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育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由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现状决定了我英语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均衡性和创新性。
微能力选点(20学分)
能力点
具体名单
a3
张文雅、张雪彬、赵清嫱、贾静琳、王绚绚、王佳丽、刘丹、郑晓勤、刘可南
b2
张文雅、张雪彬、赵清嫱、贾静琳、王绚绚、王佳丽、刘丹、郑晓勤、刘可南
a5
张文雅、张雪彬、赵清嫱、贾静琳、王绚绚、王佳丽、刘丹、郑晓勤、刘可南
a10
张文雅、张雪彬、赵清嫱、贾静琳、王绚绚、王佳丽、刘丹、郑晓勤、刘可南
二、研修目标、研修内容
研修目标
通过本项目实施,建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建立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有效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的有效实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采用以整校推进为目的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教师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其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规划,确定本年度的研修方案,明确学校考核方案。
研修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研修的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按需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分享相结合,确保线上学习30学时,线下学习交流30学时。立足应用,靶向学习,全员参与,边培训,边研究,边学习,边实践。使全校教师明白2、0时代教师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学校信息员,信息技术教师从西沃,ppt制作、微课制作及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员培训。同时根据各学科需要,深入学科组指导跟进。教务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从实际运用以教学案例研讨或课例展示、经验分享等进行培训、集中研修。网络资源平台和资源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进行系统及硬件应用培训及个体指导。培训以问题为导向,做到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因人而异,精准实策。
三、教研组教研活动设计
(针对能力点2—4次关联性活动)
活动一
主题:网络课程研修
融入的.微能力点(可多个):a3 b2 a5 a10
研修内容及措施:线上学习网络课程,掌握方法,聚焦能力突破点,形成教学实践计划。线下制定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指导教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
预期成果:教学实践计划、个人信息提升发展规划
活动二
主题:听课评课
融入的微能力点(可多个):a3 b2 a5 a10
研修内容及措施:线上微能力点复习,提供听评课模板工具。线下根据听评课活动的结果,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集体备课
预期成果:
1、课堂实录
2、听评课记录、案例
活动三
主题:微能力点提交与评价,经验总结
融入的微能力点(可多个):a3 b2 a5 a10
研修内容及措施:线上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教师对本教研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
线下
1、组织教师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能力点,指导教师完成能力点认证材料的制作;
2、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教师提交能力点认证材料
预期成果:
微能力点认证考核材料
校本研修案列
活动四
主题:
案列分享,成果推广
融入的微能力点(可多个):a3 b2 a5 a10
研修内容及措施:
线上评选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能力点成果
线下观摩学习优秀课例和能力点案例的分享展示,反思总结提升
预期成果:观摩学习笔记与反思总结
四、教研组教研活动日程安排
进度安排
1、20xx、6、10制定个人信息发展计划
2、20xx、6、17安排网络课程研修报名及学习计划
3、20xx、8、26 网络课程研修微能力点具体学习
4、20xx、9、9 秋季学期开学集体备课
5、20xx、9、16微能力点融入的新课教学听课评课
6、20xx、9、23微能力点融入的新课教学听课评课
7、20xx、9、30微能力点融入的新课教学听课评课
8、20xx、10、8完成微能力认证材料制作
9、20xx、10、14完成微能力认证材料互评
10、20xx、10、21观摩学习优秀课例和能力点案例的分享展示,反思并总结提升自我
有关教研深耕细作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有关内容为切入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把本组打造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一处亮丽的风景。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继续充实语文组图书角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向老师推荐一些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站,继续不定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集中组织学习,把校本培训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读一篇有关新课程的教学论文,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有书法练习本、周记本、语文摘抄本(素材积累)和作文本。不定期举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3、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效能。
集体备课是上年度我们语文组的薄弱环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思路。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重视课堂视导工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探讨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著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
5、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活动,丰富和发展校本教研。
为丰富和发展校本教研,我们教研组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活动,丰富和发展校本教研。配合学校对校级和县级课题进行跟踪和督助,每种材料都要定期上交,并进行阶段成果汇报。防止“死课题”现象发生。
6、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
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上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7、重视名著阅读活动,为学生今后人生打好精神底子。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
教研深耕细作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师研学收获感悟(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