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不忘初心忆党史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不忘初心忆党史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何为“初心”,何为“使命”?
在汉语字典里,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使命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①派人做事的命令或决定;②指重大的任务或责任。
(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还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再回首是为了再出发、再奋斗、再辉煌。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不忘什么样的初心。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历史。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历史角度切入,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我们要看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这些历史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历史依据,也正是从这些历史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不忘初心,就要重视从人类发展史、民族进步史、国家奋斗史、社会兴衰史、政党成长史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不忘初心,就要不忘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不忘建党的初衷和宗旨,党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不忘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和党在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不忘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二,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守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政治灵魂统摄政党实践,政治主张构建政党理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状态有过许多设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走出空想,真正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表明,理想召唤现实、现实趋向理想,理想与现实正艰难而坚定地走向统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近期目标,还是中国梦这个长期目标,都是《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忘初心,就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政治灵魂。
第三,不忘初心,就要敢于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改变世界格局之大,前所未有;当今中国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涉及人数之众、阶层之多,触及利益问题之深刻复杂,世所罕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世情与国情,对我们党的胆识、定力和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责任担当。有初心就会有担当,不忘初心才能敢于担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执政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又一次走到历史关头的中国共产党要担当如此重任,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第一位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政治生态。要健体强身,必先祛病疗伤、刮骨疗毒,有自我纠偏、自我疗伤、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勇气。这是一场始于建党、贯穿党史,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的伟大斗争,也是新时代建党、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建设一个大而强、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而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向全党发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的号召。为何?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98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唯有不忘初心,才能不迷失方向;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唯有不忘初心,共产党人才能行稳致远,铸就辉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的具体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是因为:
(一)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却少有人知道下一句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难在坚持,翻阅历史,重温党史,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十三人,分别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武汉的包惠僧。他们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共同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建成指引了最初的方向。一大会后,他们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纷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脱党的、被党开除的7位,过半数;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牺牲了4人,邓恩铭1925年牺牲,王尽美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最后幸存毛泽东、董必武二人。他们一直坚持到最后,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为党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13个人的共同梦想,最后却只剩下2人在坚守,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历经坎坷与艰辛。历史百转千回,一大代表的不同命运却再次折射出坚守初心的艰难。
(二)不忘初心,才能安身立命
习近平总
描写不忘初心忆党史心得体会及感悟(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