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精选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精选一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
1、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
1、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
1、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
1、合理安排进度;学校给我们物理科一学期有52课时
单元测试6课时,期中考2课时,期末考2课时。
2、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的调整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反馈。我们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交流,实验操作、批改作业与单元测试及同行交流,去了解学情;从“双基”抓起,用专业角度,排除学生思维“病灶”,要求学生更正部分、多种解法写在作业纸上,装订成本,灵感与创新意识写在相应课本章节里,以利智慧共享。
>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2022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精选二
在众多课型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但是,长期以来习题课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效率低下。最近我听了北京汇文中学王京燕教授讲的《初中物理习题课的评价与教学研究》之后,学习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习题课课堂效率
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各地被广泛采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受到教师和学生广泛欢迎。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在习题课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相互交流、彼此接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造成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的做法,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随机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抽取习题,各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讨论最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结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组内成员进行补充,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质疑,在组内组外达成共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建议,对一题多解进行对比,评价优缺点,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后发现,原来两次课才能解决的习题一次课就能完成,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而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合作意识浓厚,集体荣誉感强烈,原来上课时表现被动的同学也都被调动,原来讲完后还有同学不懂的问题不再出现,效果非常好,作为老师的我也非常兴奋,也从中体会到了学生的活力,也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真是累并快乐着!通过这一堂课的尝试,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教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习题课课堂效率
习题课一般以练习为主,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一般没有学习兴趣,机械的听课、做题,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设计习题、精选习题时应设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压强公式解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在上学途中遇到一片沼泽地,他的质量为50kg,一只脚的面积为200cm2,沼泽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104,他能否安全越过这片沼泽地呢?若不能,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上简单机械这一章的复习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把50kg的物体升到高处,你有哪些办法?可借助哪些机械?学生纷纷发言,可用定滑轮、动滑轮、杠杆、滑轮组、斜面。教师进一步拓展:1、若使用定滑轮时,施加的动力为600n,则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2、若使用动滑轮,至少要用多大的力?若用的动力为350n,则机械效率为多少?3、若用一动一定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怎样最省力?若拉力为18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4、若使用斜面,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每个题目出示时都伴随有图片和动画,学生很感兴趣,感觉物理就在身边,整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题目解决得非常顺利。
因此,习题放到一定的材料中、背景中,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是提高习题课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022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精选三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和公式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本人自参加工作十几年以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了解物理规律的类型
物理规律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等都属于这一类。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工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分别对以上三类规律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既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说的实验基础,也是验证物理预言和物理假设的主要依据。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而初中物理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具体方法大致的以下几种:
(1)由日常经验或实验结果进行直接归纳得出结论。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晒衣服的体会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到的等。
(2)先从实验结果或从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化的结论。如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我先通过演示实验:底部和侧壁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装满水,观察橡皮膜凸出且底部凸出明显,让学生知道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再进一步实验研究得到它们成正比的定量关系。
(3)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实验事实:1.灯泡热的发光,而与之相连的导线确察觉不到发热,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2.同样的
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精选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