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第五讲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色文化十讲第五讲心得体会(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红色文化第五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响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中华大地绵绵不绝,久久回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年11月25日,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在山东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真实再现了当年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感人事迹。
王换于是沂蒙红嫂中的一员。她和儿媳张淑贞创办战时托儿所,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三年多时间里,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其中包括罗荣桓、徐向前等将帅的子女。
当时物资十分匮乏,她们就把自家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40多个孩子健康成长,而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却均因营养不良不幸夭折。
很多年后,女儿于爱梅问母亲张淑贞,当时为什么那么狠心?张淑贞说:“自家的孩子,没了还能生养。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有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
山东临沂市常山庄村沂蒙红嫂纪念馆,记录了很多沂蒙红嫂的故事。一个个感人故事背后,是她们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
山东临沂蒙阴县烟庄村,是“沂蒙六姐妹”的家乡。
解放战争中,“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凑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
1947年春,解放战争进入重要时期。正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仅用三天时间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整编74师,初步扭转华东战局,为我军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大军联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
70多年前,烙煎饼做军鞋,带领乡亲们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让人动容。70多年过去了,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涌现了新时代的沂蒙扶贫“六姐妹”,她们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又传颂在这片土地上——
经营进出口服装企业的曹淑云,将扶贫车间开进了山区,让近三百名留守妇女学到技能赚了钱;
从养猪农民变身“电商达人”的牛庆花,成立果品合作社,让周边十几个村的水果卖上好价钱;
90后的王洋,研究生毕业后,报名到临沭县朱村做大学生村官,一心忙扶贫,把原定的婚期推迟了两年……
这是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刘加芹创办的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共有职工60多名。刘加芹已累计帮助了20多名残疾人和12户贫困户脱贫,很多贫困家庭通过在她的扶贫车间工作,实现了就业增收梦。
“十三五”期间,1000多万沂蒙儿女充分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层面亮点频出,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沂蒙答卷。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一番新天地。
主题红色文化第五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今天党课的主题是: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96岁生日之际,讲这个主题应该说具有特殊意义。以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是我党在革命时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新时期我们财政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武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并且强调“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了把宝贵的红色精神领悟好、践行好、传承好,让红色精神真正成为我们财政干部的精神支柱,去年10月和今年6月,局党组组织市直财政系统的部分党员干部,远赴井冈山和延安开展了两期党性锻炼教育活动。这是局党组抓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深化“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创新举措,我们不光是在常德抓,我们还把课堂开到了井冈山、开到了延安。学员们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观看图片展览和实景演出,结合理论教学和情景教学,对井冈山、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边区生活,对红色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演出,更是有不少人都看得流泪,证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被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所触动,效果是很好的,对锤炼财政干部的党性作风、坚定理想信念也是大有益处的。今后,我们不仅把党性教育的课堂开到井冈山、开到延安,还要开到西柏坡、开到每一个革命根据地。今天的党课,我将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红色故事,从三个方面来讲述怎么传承红色精神的问题,希望大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红色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在坐的恐怕搞得清楚的不多。从延安、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来分析,我认为红色精神主要是指以下五种革命精神。
第一种是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形成了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第二种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延安“抗大”精神为代表,“抗大”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简称,是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培养高级军政干部的最高军事学府。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多次到抗大讲话,反复强调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而且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就要有“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抗日战争中,抗大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在民族战争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也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
第三种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里主要讲的是“白求恩精神”。白求恩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共产党员。1938年他受美国、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到达晋察冀抗日前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救治我军伤员忘我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牺牲在战斗一线。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第四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和延安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延安根据地一度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形势下,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顺利渡过了难关。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闻名
红色文化第五讲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色文化十讲第五讲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