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疫指导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 防疫讲座心得(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防疫指导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遵循“统筹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期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市综合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目标任务。根据《泰州市市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泰政规【2015】13号),各市(区)应及时修订本地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市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明确应急避难场所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完成规划确定的应急难场所建设任务并完善设施配套,形成以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设施配套、覆盖面广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基本满足城市居民避震疏散需要。

>

(三)合理安排项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和大型露天停车场等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园、广场绿地、大型停车场及学校、公共场馆、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单建式的民防工程应同时进行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设计,并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已建的公园、广场绿地、大型停车场及学校、公共场馆应由市教育局、体育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和单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以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专项规划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计划,制定实施计划,由所有权人或管理使用人根据实施计划进行改造建设。

(四)严格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严格按国家《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按照规范、标准安排交通、通信、供水、

供电、排污、救护、消防、物资储备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准和信息系统标准,确保达到相关要求。

(五)规范建设程序。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按照规划、选址、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程序有序实施。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施工图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项目招投标要按规定严格管理,施工过程要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承担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施工的单位,其资质等级应符合设计、施工相应资质等级要求,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设计、施工任务。应急避难场所工程竣工,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应急(地震)等部门参与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

(六)制定管理制度。各市(区)政府要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具体管理规定,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维护管理协调机制,并指定专门部门统筹负责维护管理工作。各产权单位要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平时的功能运转与应急期的正常使用。

(七)促进综合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要坚持平灾结合的原则,既可供居民平时休闲、娱乐、健身和停车等使用,又能在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供居民紧急避难使用。

(八)做好维护管理。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由应急避难场所所有

权人或管理使用人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维护管理的责任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应急避难场所及其设施设备进行养护、维修,并确保养护、维修工作的质量。

(九)抓好应急管理。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需要马上疏散人员的,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各市(区)政府及街道、社区按照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预案就近组织辖区内避难人员进入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其所涉及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随之启用。应急避难场所使用期间,应向进入避难场所的避难人员提供以下保障: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住宿装备、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基本医疗救助、灾情信息服务等。同时,应急避难人员必须遵守应急避难场所的各项规定,维护和保持应急避难场所及其设施安全。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责任人应当做好相关卫生防疫等后续处置工作并尽快恢复场所的原有功能。

>

(十)落实政府责任。各市(区)政府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负责制订本地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建设任务的落实。学校操场、大型停车场等场地以及公共场馆、校舍、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单建式的民防工程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筹措,纳入投资总额。

(十一)明确部门责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各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工作。各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1.市住建局负责协调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的管理工作,负责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负责制订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计划,负责市级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单建式的民防工程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其维护工作。由市住建局牵头,每半年对各市(区)政府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市(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的管理工作。

2.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负责指导、编制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参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参与竣工验收。

3.市财政局负责市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资金、市级应急避难场所所需应急储备资金的保障工作,各市(区)财政局根据财政体制将本级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政府投资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资金、应急避难场所所需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财政协同住建等部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4.市民政局负责对市级各应急避难场所所需基本生活救助物资进行统一储备,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确保物资发放到位。

5.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和单位所辖公园、广场绿地、学校、体育场馆、停车场的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其维护工作。

6.供水、通信、供电、市政等部门和单位应积极配合,保证各自系统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投入运营后的正常运行。

(十二)强化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应急避难场所,加大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把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基地。编制居民应急避难宣传手册,以及疏散、引导、安置工作程序和应急避难场地功能设置手册,让居民了解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以及所在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描写防疫指导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扎实开展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我镇畜牧业健康发展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做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国家强制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实施饲养犬只狂犬病、猪瘟的省市强制免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因病设防工作,确保免疫密度、抗体合格率达到要求。

(二)具体任务

1. 免疫预防接种

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瘟等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应免密度达到100%,确保群体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实施饲养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因病设防工作;同时做好其它动物疫病和圈养野生动物的免疫。

2. 免疫标识佩戴

规模养殖场牲畜耳标佩戴率达100%,散养牲畜耳标总体佩戴率达70%以上。

3. 免疫档案记录

做好动物免疫档案的建立和规范管理。一是防疫员以组为单位建立健全免疫档案。二是每户必须张贴开阳县2020年动物强制免疫情况告知书,告知书上如实登记免疫数量和免疫时间,登记防疫员姓名及联系电话,严禁弄虚作假。

4. 免疫抗体监测

春防结束后,防疫员按照《开阳县202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采集样品由农业中心送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70%的,必须限期进行补免,确保群体免疫合格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

>

(一)实施范围

全镇5村1居。

(二)免疫接种对象

1. 禽类接种禽流感h5 h7疫苗;

2. 猪接种o型口蹄疫、猪瘟疫苗;

3. 牛接种o型口蹄疫疫苗;

4. 羊接种o型口蹄疫疫苗和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5. 犬接种狂犬病疫苗。

>

(一)防疫注射阶段(2020年3月1日—4月20日)

免疫注射阶段共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3月9日-3月31日)为免疫接种禽流感及猪、牛、羊口蹄疫时间;第二阶段(4月1日-4月18日)为免疫接种猪瘟、小反刍兽疫、犬只狂犬病免疫时间。

(二)总结上报阶段(4月18日-4月20日)

由农业中心安排专人收集汇总春防资料,并书写总结报告报送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杨琳处(电话:13885047602,qq:1170789921)。

(二)自查自纠阶段

随时自查。由农业中心牵头,对各村(居)免疫密度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四)专项督查阶段(4月21日-4月25日)

由党政办牵头,成立督查小组,针对春防的安排部署、资金到位情况、免疫密度等方面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

(五)整改阶段(4月26日-4月30日)

镇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书写整改报告。

>

(一)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疫责任

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农业中心及各村(居)负责人为成员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动物防疫指导工作。同时,成立相应的动物防疫技术小组,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 强化基础免疫,确保免疫密度

按照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免疫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镇不漏村组、村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剂”的要求,做到免疫注射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漏洞。重点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小区)的免疫监管,落实技术人员联系场户制度,明确监管责任人,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大户实施自主免疫和填写免疫档案。同时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切实做好常规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计划免疫工作。

3. 强化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建立和完善疫情监督监测预警机制,实行村级疫情观察员报告制度。

防疫指导讲话心得体会和方法 防疫讲座心得(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