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简短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简短一

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民族的主心骨。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党想的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想的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成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率领6000多万党员和十几亿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宏伟事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堪当大任,在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我们的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完全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的本事。

新世纪这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的政党,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须会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本事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经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从学生年代开始,一串闪光的名字——江姐、刘胡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育。我发现她们以及身边许多深受我尊敬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我发此刻最危急的关头总能听到一句话——共产党员跟我上。这确立了我要成为她们中的一员的决心。我把能参加这样伟大的党作为最大的光荣和自豪。

什么是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此刻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经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能够找个好工作;等等。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

在上述种种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这就告诉我们,申请入党的同志要想实现自己的入党愿望,只有老老实实地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经受住党组织的考察,并经过正确途径加入党组织,而不能怀着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混进党组织。

一句话,就是经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返回目录

有关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简短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须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

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简短 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