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演讲打疫苗心得体会实用 接种疫苗的感想(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教师演讲打疫苗心得体会实用一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均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于前面两种快乐幸福,想必很多老师都能体验到,但是第三种呢?像我们这类面上中学的老师,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受,想必少之又少。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0点,天天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就是坐班,开会,连没有晚自习的晚上还得要早早到教室,安顿学生,找学生谈话,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着那些调皮捣蛋鬼,就怕他们搞出一件事情,让你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而学生呢,面对你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们不喜欢你这个老师”。这样的生活,我们能够算“得天下英才”吗?我们能够体验教育的幸福吗?不,不能!
这样的生活很累很累,这是我在做老师,做班主任后非常强烈的感受。面对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学生,体会不到半点的幸福,感觉的只有无尽的疲惫,无尽的烦恼,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可怕!我还很年轻,我以后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幸福,我整个的人生幸福又何在?作为教育者,我都是满心疲惫,我怎么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我教书是为了什么?语文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的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里?……对所有这些,我曾经痛苦地思索过,曾经力求寻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模式。
困惑的我,把目光投向了书籍。我订阅《语文教学参考》,《班主任之友》,我看李镇西,于漪,魏书生,我读叶圣陶,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们的教学快乐,我品大师们的教育幸福。看到别人是那么快乐地教书,那么幸福地去教育学生,我很是羡慕!从他们的幸福中,我明白了“教育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么已经完成的和完善的东西”(第斯多惠),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哪有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班级的教育教学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学,所有的课程,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努力和挣扎。在这个过程,有得有失、有甜蜜与忧伤、有幸福与苦难、有憧憬与代价。而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舍弃,舍弃疲惫,舍弃烦恼,减去沉重。“一叶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喧闹的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宁静;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享受到一个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就是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增加文化底蕴。就这样,我和书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学、哲学,我读教育学、心理学,课后,我也写起了教后记,教育札记。我不断地读,不断地思考,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工作起来顺多了,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变得快乐了。
曾经听说这么一句话:我们社会的前进不在于忙忙碌碌,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想,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教师的幸福,不仅要埋头苦教,更要抬头看路。我们需要与书共舞。与书共舞,能矫正我们因忙碌工作而迷失的方向;与书共舞,能唤醒我们因忙碌工作而懒散的性情;与书共舞,能够滋润因忙碌工作而麻木的心灵。与书共舞,我们会一天天变得充实,与书共舞,我们能够一天天懂得了人生的快乐,享受到了教师的幸福。
老师们,你们想享受这种幸福吗?那么,就跟我来吧,与书共舞,体验教育幸福!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博斯威尔有这样的一句话:“每天读上五小时书,人很快就会渊博起来。”我们的教师每天很多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中,或许不可能这样的投入,但是只要书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我就可以补足自己的不够,因为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是道听途说。
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书籍中获得理论的指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方向;我们可以从名家名着中或者精神的营养,为我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高品味的营养;我们可以从众多的书籍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诠释,心灵的感动。
一句谚语这样说:“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读书才能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介;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正是需要我们广大的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书达礼。作为人师的教师,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坚信自己的信念不会改变,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2022教师演讲打疫苗心得体会实用二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而此次蜚声全国的衢江“最美教师”——姜文、陈霞两位教师的救人故事更是告诉我们爱要这样做:
一是对学生安危的真正负责。
每天早上进行晨检,上课前清点人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通常在发现学生未到时,我们的反应就会是想当然的认为其家里有事迟到或缺到,而一般不会像这两位教师一样想到是学生有可能出了安全问题。
二是把工作做到细微之处。
一般的我们发现学生未到,大多会停留在打电话查询上,两位教师的细致在于在电话不能打通的情况下,立即赶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具体情况,“刨根究底”。
三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
两位教师在整个事件中奔波查找的行为,是基于他们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正的爱,没有把爱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上。
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陀佛”,更何况是三个人的,就如翁永喜感慨地说,如果不是陈霞、姜文、江忠红三位老师及时上门追访,他自己或许早已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忽然心底深处凉了一下,真的无法去想象,这句话背后的深刻情感。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差距,避免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只因有了他们……
马建红校长说:“我们学校没有大楼,我们也不是大师,但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
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在他们发现学生迟到,上门查访;敲门不应,留下字条;手机停机,充进话费;到最后分头行动,转危为安。就像白岩松所说,“这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终止”,但是,老师们和店长始终都没有放弃努力。
煤气中毒也许只是偶然,但这“不放弃”背后的念想与行动,却是爱的必然。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不缺乏爱,但关键是如何营造出齐心向善的环境,让每个人心中的爱都能够被激荡出来。
事无巨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从细微处着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是他情绪的一种表现。“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不应该就停留在此,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和谐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充满爱的眼神,每一句充满爱的语言,每一个充满爱的动作,都将充裕着孩子们的心灵,并开出幸福之花,荡漾开来;生活无小事,作为班主任的我,孩子的交际非常单一,在他们的眼中,除了亲人,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而在他们心目中,真正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是老师,为了回复孩
教师演讲打疫苗心得体会实用 接种疫苗的感想(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