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关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实用(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实用一

 

7月1日,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在秦岭铺村召开三个支部共庆七一讲党课表彰党员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两个帮扶单位部分党员、包扶村秦岭铺两委班子及全村党员和驻村工作队。活动对参会党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并评选出优秀党员。

 

会上,首先由驻村第一书记石启斌讲述了题目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合格党员》的党课,党课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号召与会党员要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党员,并指出在座党员的当前使命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以滚石上山、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勇气夺取脱贫摘帽的决定性胜利”。

接着由村支部书记李志文和区规划设计院支部书记牛云水分别讲述了《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党课。

区养老经办中心支部书记冀亚民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党课,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和深刻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剖析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系,为与会人员展望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坚定了在座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由冀亚民带领与会人员学习了习近平有关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

会后,三个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为获评的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颁奖,并由冀亚民带领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

有关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实用二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乡村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发展严重滞后。农村人口流失、空心化、边缘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已成为农村留守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农村环境破败,昔日的“乡愁”正在逐渐消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平衡,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发展提质增效。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明确,从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五个方面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方针。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在全省抓了500个示范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有些地方抓乡村振兴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措施不实、推进行动迟缓、发展变化不大等相关问题。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切实解决贵州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现就如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体现“富、学、乐、美”的内涵,因此,各地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思路,坚持“以县为主、农民主体、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五靠优先”(靠公路沿线、靠旅游景区、靠传统村落、靠园区、靠民族村寨)选点抓好示范,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项目为载体,以增收为目的,加大投入、强化整合,推动农村“综合发展”“各美其美”“从物到人”,成为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社会和谐、乡风文明、基础牢固,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贵州美丽乡村升级版即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推进“美在农家”建设。积极开展以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民居住环境功能化改造,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居住品质,打造生态特色农村。一是整治农村面源垃圾。打一场农村面源垃圾“歼灭战”,对残垣断壁及废弃建筑进行拆除,对陈年垃圾进行集中清理,让乡村焕发新生命。二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相关问题。三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长效化、常态化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每个污水处理站点都有人管理,实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四是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以脱贫攻坚为载体,集中实施村组道路绿化亮化,真正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模式,真正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全覆盖,持续改善村容村貌。

(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富在农家”建设。坚持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打造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实体经济经营主体,培养致富带头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现代农业集聚化、融合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完善配套体系,确保每个村有1-2项主导产业、每户有一项稳定收入来源,让农业吸引人。

(三)实施“社会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乐在农家”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村务民主协商,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

(四)实施“文明新风工程”,着力推进“学在农家”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培训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五)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巩固提升基层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战斗力强、带动力强的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精心选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汇集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智慧、力量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激发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

(一)抓好生态引领。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高标准抓好顶层设计,坚持群众积极参与、户户规划到位的原则,既讲“面子”、又讲“里子”,把生态、环境、村庄等外在美和产业、人文等内在美统一起来,完善区域总规、控规和其他各类规划,突出乡村的生态特色、形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指导“美丽”的系统建设。

(二)抓好融合发展。按照“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产业调整,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立足农民、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将“乡村振兴”建设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将“乡村振兴”建设与城镇化、工业化有机联系,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功能、现代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完善,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加工产业等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美丽乡村”的活力。

(三)抓好城乡一体。将城市的要素向农村延伸,让村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体现“乡村振兴”的内涵美。统筹推进农村路网、电网、供水网、互联网、公交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幼儿园、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向农村汇集,提高城乡共享水平。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把城市要素融入农村,把农村资源引入城市,让城市要素和农村资源产生价值交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有关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实用三

xx村位于xx镇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xx镇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亩,林地面积7850亩,水域面积160亩。辖18个村小组,总人口1106户3530人,村干部6人,党员57人。主要产业为烟叶、白莲、翻秋花生、水稻、大棚蔬菜等。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脱贫户142户523人,监测对象17户6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是4户18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有13户47。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工作部署,20xx年第二季度,xx村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四个不摘”,在持续做好“三业提升”的基础上,紧扣住房保障这一重点,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拧紧履责担当责任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以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组。落实“包村指挥长”制度,建立每周专题研究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长效机制。拧紧驻村领导、挂点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多级一体责任链条。

(二)筑牢政策保障防护墙。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帮扶政策连续稳定。推进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科学谋划20xx年项目库,及时对接落实批复项目。全村20xx年项目库谋划项目4个122.7万元。截至目前,已批复项目一批次2个32.5万元,分别是秋口烟叶产业发展配套烤房项目(26万)和xx村寨下垅农业发展配套机耕道建设(6.5万),目前已完工。第二批次批复项目1个45万元,为xx村平塘灌溉工程,该项目目前已开工。

(三)建强结对帮扶主力军。建立驻村领导牵头、驻村干部督导、村干部包片工作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坚持每周五帮扶日制度,推行三段式工作法,配备信息录入员一名,为三类人员等重点对象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镇村及工信局共计33名帮扶工作队员实现对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帮扶全覆盖。

(四)用好监管督导指挥棒。针对镇级每月下发的考评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书记对村干部帮扶情况负责,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对帮扶单位干部帮扶情况负责,驻村领导对全村帮扶工作负责。采取资料集中联审、随即上户抽查等形式,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工作不到位,驻村领导对其进行约谈提醒,造成不良影响的,上报镇级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政务处分。同时,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三线并行精准筛。一是农户申报。利用村务公开群、政策宣传栏等载体,加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农户自主申报二维码宣传力度,方便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干部摸排。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结合疫情防控、社会综治工作,乡村两级实行网格化全面排查,动态发现重点对象。三是信息比对。针对县各行业部门信息对比分析反馈的预警信息,对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进行上户核实,积极构建群众申报、干部摸排、数据比对“三线并行”监测机制。

(二)三级研判精准纳。一是村级研判。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上户核实,每月进行一次三类人员情况梳理与研判,拟纳入的按要求上报镇振兴办。二是镇级复核。对摸排发现对象,配合镇乡村振兴办调查组复核,通过上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全面摸清重点人员综合情况。三是县级反馈。对县级产业、就业、低保、医保等行业比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上报,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今年以来,全村共新识别纳入三类人员3户14人。

(三)三措并举精准扶。一是明确帮扶干部。村里三类人员统一由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干部具体帮扶,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帮扶计划。对所有三类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因户施策制定后续帮扶计划,找准帮扶着力点。三是落实帮扶举措。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指导、公益性岗位、交通补贴、介绍务工信息等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依规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开展扶志扶智;对突发严重困难的,落实临时救助、帮助申请防贫保险等。

(一)产业发展提质效。巩固烟莲稻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翻秋花生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三金一技一红利”利益联结机制,xx村大棚蔬菜基地累计带动脱贫户3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坚持翻耕育苗保存量,探索退果退渔扩增量,推行“六个统一”提质量,全村落实早稻面积620亩。目前,全村共动员带动帮扶对象种植早稻37户92.7亩,烟叶2户79亩,油菜33户66.7亩。

(二)充分就业稳增收。围绕“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目标,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带动就业、集体经济吸纳就业六轮驱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不少帮扶对象外出务工受影响。对此,xx村抢抓春节期间重要时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单、上户动员等方式,加大务工政策及岗位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现场招聘会、企业务工环境参观等活动,因人送岗,提升就业。今

有关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实用(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