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优秀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4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一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屠呦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她的事迹,更加感动。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她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今天,我观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锦泉。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里的一位老艺术家,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二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女排。

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完成万众瞩目的壮举。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12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03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04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08年北京奥运的遗憾,10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12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勇,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三

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我必看的节目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在《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我最崇拜的一位是南沙守礁97个月的李文波。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xx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 20xx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李文波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看了他的事迹我的泪水不禁的流了下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四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其中王宽很让我感动,他是郑州戏曲圈里的一位老艺术家,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他的颁奖词是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五

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耀眼的不是那些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林俊德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之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几天之后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一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

还有何玥仅仅12岁就有捐献器官的勇气,看了之后真是自叹不如。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为把真实的工作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当卧底。

看过感动中国的前四大人物之后,我的内心就受到了无法言喻的震撼。生活中,许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和他人。我们要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六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人”让人感动,在岁月的沧桑中,这种感动让人为之震撼,就像风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泪,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们的行为所激励,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静静的观看感动人物的事迹,我认为有一个特质是相通的,那就是“责任”二字。扛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去诠释和谐诠释人类的理性。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和我们大多人一样。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们份内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们中不少人往往有始无终,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断,坚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难以达到类似感动人物的事迹或境界。

陈俊贵,只因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在天山守墓几十年。还有格桑花开的最美乡村教师,一位西玛拉雅山下的园丁。她在一米多宽的山路上来往,下面就是悬崖,每天护送孩子回家,坚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间,与危险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亲,在自己患有乳腺癌的情况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将来的学费。

病压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摧毁她,她用她仅存的生命,日日夜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图刺绣,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难了可以买些钱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会有她这般坚持与付出嘛。还有一位龚全珍老人,在习近平同志接任之时就认识了,习近平主席亲切的称她为老阿姨。当时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来头。

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一名将军夫人,放弃厚禄跟着将军当农民,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将军离世了却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桥,良田。老阿姨继续把温情留给乡村百姓。她说,日子虽清苦但是心里快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诚意对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些话。

一曲道德礼赞,一篇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心灵收成"。在这个简单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现出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做一辈子的好人不难,只要每天检查检查自己”,我要向他们看齐,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都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高举正义之旗,让这种“正能量”洒遍整个神州大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七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感人的创造、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让我敬佩的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亲戚们最终同意了何玥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我以后也要向何玥学习,学习她做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作用的、有爱心的人。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八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落下了帷幕,十件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敲击着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最深处。

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因为一句承诺他扎根于深山之中十七年,他用了一根扁担挑起了深山中孩子们的上学梦。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载,像一盏灯,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上进的道路,用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无数的中国人,他们勇于奉献,乐于承担,铸就了大国的荣耀与辉煌。

尽管获选的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们所表现出来令人感动、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构着和谐社会及其所特有的和谐文化。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会越来越好。

感动的事迹永不随风被遗忘,感动的人们,不管怎样,在我们心中永远被铭记于心中!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九

我每年都会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而每当看这一节目的时候,那些人物的事迹总会让我觉得心酸,觉得心痛。相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起码我的父母还在,我可以上学、可以读书还可以健康的玩耍。来看看那些人物,他们都是在艰苦的生活中笑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他们是:隐姓埋名的于敏先生、支教十年的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高温合金研究奠基人师昌绪、两次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作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留名“炎黄”,默默捐款27年的张纪清、与失聪的儿子同桌16年,陪儿子考上大学的陶艳波、破获上百起暴恐案,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近40年的医生肖卿福、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几代人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陇海大院。此外,“年度致敬群体”的殊荣被颁给了远赴非洲的'中国埃博拉医疗队。这些人物中最让我心酸、也最让我尊敬的要属朱敏才夫妇了。

朱敏才先生曾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外交官,2005年与他的妻子孙丽娜双双退休后并没有回到北京舒舒服服的养老,而是来到贵州山区给学校做了一名支教老师,那里生活条件何等艰苦?而朱老师却一待就是十年啊!光这种坚持就是我们常人所不具有的。2005年,63岁的朱敏才和52岁的孙丽娜开始了支教生涯,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这种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让我敬佩,他们住的房屋旁边就是厕所,很难想象这十年他们是怎样挺过来的。在十年后的一天,七十三岁的朱老师病倒在了校园里,经过抢救后朱老师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抢救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破破烂烂的,没有一件是完整的。因为气管被切开,老师还不能说话,他用左手艰难地在纸上写出了几个字“我想上课”看到这里我的鼻子酸了,在生命垂危之时,他想到的仍是那些山区里的孩子,仍是给那些孩子上课,我为朱老师感到快乐,因为他有一群爱他的学生,也有了十年的快乐时光。

在这里,我祝愿朱老师身体早日康复,也祝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身体健康。

27日晚上,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在贵州支教长达9年多时间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被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但不幸的是,2015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积劳成疾,朱敏才突发脑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岗位上。

虽然朱敏才病卧在床,言语不清,但是只要有人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还是会艰难地回答:“给孩子们上课!”

与此同时,一直在为学校奔波的孙丽娜老师仍未停歇,一边照顾朱敏才老师,一边在为新建的学校食堂及新教学楼操心着。在众多爱心企业及贵州省、市领导的帮助下,新的学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着落。

2015年初,孙丽娜、朱敏才夫妇当选“感动中国人物”,27号晚上,捧着奖杯的孙丽娜老师说,她们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贵州的老百姓,是他们圆了我们的支教梦”。

孙丽娜老师还说,要是没有贵州孩子听他们的课,他们的余热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他们还要感谢贵州的乡亲父老们,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特别是朱老师生病的这段日子里,要不是贵州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与肯定,我们很难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就更没有机会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据了解,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继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后贵州第四个获奖者。本报曾多次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优秀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