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 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总结(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一
就比如《小石子有大妙用》,它讲述的是一个男孩,总觉得没有自信,比不过别人,于是他父亲便带他去砌墙,初时男孩觉得小石子就如自己一样没用,但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发现只有大石头所砌出的墙一推就倒,而填入小石子后便十分牢固,恍然大悟。
故事的道理浅显易懂,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多小的岗位,各司其职,才能让社会运转。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篇故事都用不了多少时间,茶余饭后读上两篇,久而久之,便让人有了积累和见识,触探到了世间道理,常令人着迷其中。
如今,碎片化阅读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了,碎片化阅读实现了阅读的普及,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
人们交流着感想感悟,自主自发的去分享给身边的人知晓,使人们都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形成良性发展。
可世间都有利有弊,若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再去思考,去想文章的精华,它的深层含义,二只是直接去看解评,随波逐流,那么阅读的意义又在何处呢?盲目的追寻所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微乎其微。
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便利,但应当建立在我们对文章和作者的尊重和感悟之上。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二
人生犹如一本精彩的书,而它的编辑者则是自己。当你在向别人道谢时,你的礼貌便被记录在书上,当你在见义勇为时,你的精神已被编载了下来……
人自始至终都在用呼出的每一口气编载着自己精彩的人生,但又有几个人会去阅读?会用心来阅读?
翻开第一页,你会被那胖胖的小生命逗乐,会为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所怀念,展望未来,你会为昔日成功的你而更加努力。
属于青少年时代的我,听着耳边熟悉的《想回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本编辑自己的书,阅读起精彩的14个春秋。
曾几何时,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来到渴望已久的儿童乐园,坐着〃大转马〃,幼稚地啃着冰糖葫芦……
曾几何时,我被奶奶牵着小手,一蹦一跳地走进我的课堂,望着大家生疏的面孔,胆怯地躲在奶奶身后……
曾几何时,我吵着嚷着撒着娇楸着妈妈陪我下棋,又因为〃赢了〃而兴奋,而骄傲……
曾几何时,因为听说学校秋游,年幼的我〃激动〃地忙了一晚……
曾几何时,我因为学校考试考了双百而高兴地没睡好觉……
曾几何时,我望着写成的人生第一篇作文,欣赏乃至陶醉……
曾几何时,因为小升初紧张地考试的我一直复习到深夜,而拿到录取通知时又无比激动……
曾几何时,我安静地看着天空,思考着什么……
望着厚厚的白纸,我的未来又将怎样?
耳畔又响起了〃时间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盲目的追寻仍然空空荡荡,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儿去,一转身孤单已躲在身旁……〃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总有人说着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听够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个二十岁的我们都有一个属于青春的梦想,就像春风春雨带着我们沉醉在这个花香的世界里。托马斯·沃尔夫曾说,年轻人是最富有的,但同时也是最贫穷的,因为我们霸占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霸占着轻而易举就得到的学习资源却常常不懂得倍加珍惜和利用。既然我们除了努力学习改变自己以外,没有更大的能力去改变世界。那么,花香里,读两本好书;朝阳下,背几首好诗,课堂里,多一点聚精会神,将是青年学子最好的选择,我们的校园,也将溢满书香!满园书声也将是学子们奉献给母校70华诞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图书馆微信平台开通使用了!移动图书馆、“书香甘肃农业大学平台”等电子资源也为图书馆的微时代插上了五彩的翅膀,“百部优秀图书主题阅读”、“30天悦读计划”等第六届读书文化月主题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数不胜数。
丹心花雨润书生,让我们用掌声感谢本届读书文化月各主办单位为广大同学精心设计的系列精彩活动,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半步婆娑看世界,让我们全体学子用潜心求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届读书文化月各项活动,不期而遇在各项主题活动的现场,或是眼前这个不够宽敞但足够深厚的知识殿堂,或是宅在宿舍尽享移动图书资源,体验便捷服务,在书香农大孜孜不倦、厚积薄发,找寻自己的方向,创造自己的未来!
为此,我代表国学社、代表众多优秀读者发出倡议,让全体农大学子一起:
响应学校的号召,读完不多的100本优秀书目,积极参与本届读书文化月系列主题活动,丰富青春的阅读世界。
动手扫扫二维码,随身携带图书馆,体验微服务,轻松赢大奖,让阅读无处不在!让思考常驻你我心间!
每天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共建优良学风、校风!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身在美丽校园,心系读书世界,共享阅读乐趣,用朗朗书声、优良学风和优异成绩为母校70华诞献礼!让书香润泽我们的心灵,让阅读丰富我们的人生!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四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3分)
17.第⑶节写到“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这里“名人的人”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3分)
18.“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2分)
a.(1)、(2)节之间b.(3)、(4)之间c.(5)、(6)之间d.(6)、(7)之间
②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章第(3)节到第(9)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糟蹋自己文化”的这种潮流,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
(1)
(2)
(3)
20.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6.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1分)因为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1分)这点可以从后文的“厄运”、“糟糕”等词中看出(1分)。
17.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1分,共3分)
18.①c(2分)②这节文字中的两个“一边”所领起的内容恰是对(2)-(5)节内容的概括(1分),同时它也是第(6)节中“这样文化环境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1分)。
19.(1)“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在旅游和影视方面的表现。(3分)
(2)形成“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动机与力量。(3分)
(3)“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本质与危害。(3分)
(顺序可颠倒,如具体展开需酌情扣分)
20.基于第(3)节或第(5)节内容,围绕“旅游”或“影视”(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1分)。表现出“对文化的毁坏”(1分)。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五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阅读课”教学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班级的地方课程课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描写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六
《游丹霞记》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 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陋:浅薄
b.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涯:边际
c.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
d.间有豪牛丑犀 间:中间
7.下列各句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 )丹霞以遒景胜矣(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1)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1)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1)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2)臣乃敢上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3分)
(2)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4分)
(3)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3分)
9.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丹霞山特点。(3分)
参考答案
6.d (间,“夹杂”之意)
7.a (a项,都是介词,凭着,凭借。b项,①连词,可译为“那么”,表示前后为假设关系;②连词,可译为“却”,表示转折关系。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d项,①副词,“就”的意思;②副词,“才”之意)。
8.(1)没有树根做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阶梯。(“为”“得”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2)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置”“不知”“何所”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3)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顿挫”“功”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9.山势陡峭险峻、山路蜿蜒曲折,风景优美集中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没有直的纹理,从一层皱纹到千万层,连续不断地围绕紧箍。 (我)猜想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没法弄清,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做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阶梯。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群山)夹杂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 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 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总结(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