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九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关于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 掌握气垫导轨阻尼常数的测量方法,测量气垫导轨的阻尼常数; 2、 学习消除系统误差的试验方法;
3、 通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影响阻尼常数的因数,掌握阻尼常数的物理意义。
气垫导轨、滑块2个、挡光片、光电门一对、数字毫秒计数器、垫块、物理天平、游标卡尺.
1、含倾角误差
如图3,质量为m的滑块在倾角为?的气垫导轨上滑动。由气体的摩擦理论可知,滑块会受到空气对它的阻力,当速度不太大时,该力正比于速度v,即f?bv。滑块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mgsinbv (1) 设滑块经过k1和k2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历的时间为t1,k1、k2之间的距离为s. 由以上关系易得v2?v1?gt1sin
即: b?
bs
m
m(v1?v2?gt1sin?)
s
(2) (sin?=
hl
) (3)
图1 2、不含倾角误差
为了消除b中的倾角?,可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方程,即让滑块在从k2返回到k1,对应的速度分别
为v3和v4,经过时间t2返回过程受力图如图2
图2
bv? 同样由牛顿二定律有: mgsin
m a (4)
由始末条件 可解得: v4?v3?gt2sin由(2)式和(5)式可得: b?
bsm
(5)
(6)
m[t1(v3?v4)?t(2v?v)]1
2
s(t1?t2)
1、打开电源,用抹布擦净气垫导轨,并连接好光电门与数字毫秒计数器;
2、调节水平。将一滑块在导轨上由静止释放,若滑块任静止,则导轨水平,否则则要调节调平螺母,使其水平;
3、调平后,选择一厚为h的垫块将导轨一端垫起,将两光电门固定在导轨上相距为s处,并选择数字毫秒计数器的记速功能;
4、将质量为m1的滑块从k1上方的某一位置释放,记下滑块次经过个光电门的速度v1、v2、v3、v4;
5、将数字毫秒计数器选择为计时功能,将质量为m1的滑块从4中的同一高度释放,使其下滑在反弹回来,并记下计时器的读数t1、t2:; 6、换另一质量为m2的滑块,重复步骤4、5;
7、用游标卡尺测出点快的高度h,用物理天平测两滑块的质量m1和m2。
滑块一: m=241.59g h=1.445cm l=114cm s=50cm 代入公式(3)和(6)得:b1?7.25?10?3(n?s)/m b'1?7.68?10?3(n?s)/m
滑块二:m=186.36g h=1.445cm l=114cm s=50cm
代入公式(3)和(6)得:b
2
?3.49?10
?3
(n?s)/m
b'2?4.35?10?3(n?s)/m
两种测量方法产生的相对误差为: ?1?
b1?b1
b
'1
'
?100%?5.59%
?2?
b2?b2
b2
'
'
?100%?19.77%
含倾角时由于?很难测而且不易测准,所以会产生较大的相对误差,采用复测法测得的值相对较精确。
1、实验前一定要将导轨调至水平状态,且确保导轨处于干净通气状态,对同一个滑块要保证每次释放时在同一高度;
2、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虽然没有滑动摩擦阻力,但要受到粘性内摩擦阻力的作用,从而对滑块的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附加的速度损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复侧法可以通过解方程消去难测量?,从而减少了系统误差。本实验采用的是在一次下滑中记录4次速度,这样可能会因后面的速度太小而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所以也可以采用两次取不同的s下滑,建立方程消去?。
关于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项目名称excel综合实验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专 业任课教师 学 号:
姓 名:实验日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 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
考察学生综合应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打开; 2. 各类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工作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
5. 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6. 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筛选、汇总、统计等; 7. 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二、实验设备
? 硬件:pentium 4 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 软件:windows xp、excel 20xx或以上的版本
三、实验步骤
1、
打开“”文件,在“期末与总评成绩”与
“平时成绩”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将准备好的学生姓名复制粘贴上去。 2、
在两个工作表中分别拆分“平时成绩”一列,在“平时成绩”工作
表中,点击单元格e2,输入公式:=c2*40% d2*60%,再往下拉至单元格e22,计算出平时成绩。再通过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时成绩复制到“期末与总评成绩”工作表中的平时成绩一列。 3、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拆分“总评”一列,点击单元格f3,输
入公式:=d3*30% e3*70%,往下拉至f22,计算出总评成绩。
4、 拆分“绩点”一列,点击单元格g3,输入公式:
=if(f3=60,1,if(f360,1 (f3-60)*0.1,0)),往下拉至g22,计算出各个学生的绩点。 5、
拆分“奖学金等级”一列,单击单元格h3,输入公式:=if(g3=4,"
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无"))),往下拉至h22,计算出奖学金等级。 6、
拆分“名次”一列,单击单元格i3,输入排名函数:
=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计算出名次排名。 7、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总评”一行,选择“格式”→“条
件格式”,选择“单元格数值”和“小于”,在第三个方框中输入60,再单击“格式”,选择“加粗”,“红色”字体,将总评不及格的分数用红色加粗字体标示。 8、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a24:k26的区域中输入总评分数区间
数据,合并好相应单元格,单击b26,输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统计出各分数区间的人数。 9、
将统计出来的各分数区间人数输入“考试成绩统计表”中,单击单
元格h30,输入公式:=average(f3:f22),计算出平均分;单击i30,输入公式:=(b30 c30 d30 e30)/20,计算出合格率;单击b31,输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计算出各区间人数的百分比。 10、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选中a29:f30的区域,单击“制图”图标,选择“饼图”,在“图标选项”中,标题输入“考试成绩人数统
计图”,数据标志勾上“类别名称”和“值”,单击确定,再调整图表大小和位置。
11、 在“期末与总评”工作表的a40:c43区域中输入相应数据,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列表区域”选择为a2:i22,“条件区域”选择为a40:c43,“复制到”选择为a45。单击“确定”按钮。
12、 适当调整“期末与总评”工作表中各数据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张a4纸上打印出来。
13、 在“期末与总评”和“平时成绩”工作表中分别选择“视图”→“页眉与页脚”,自定义页眉和页脚分别为“12新闻1班 蔡晓童”和“第1/2页,共2页”。
14、 最后对工作表进行适当的格式化设置。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要熟练地运用好excel这个软件,必须多多练习,在掌握好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多上机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同时在函数的输入过程中要注意绝对地址、相对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应用场合。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输入。
关于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2naoh 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 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 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
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区别(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