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19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主题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牛角挂书》篇一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随月读书》篇二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韦编三绝》篇三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下帷读书》篇四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挟策读书》篇五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高凤流麦》篇六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温舒编蒲》篇七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负薪读书》篇八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带经而锄》篇九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焚膏继晷》篇十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十年窗下》篇十一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学富五车》篇十二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三十乘书》篇十三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枕中秘宝》篇十四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开卷有益》篇十五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读书种子》篇十六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束之高阁》篇十七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三坟五典》篇十八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寻章摘句》篇十九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断章取义》篇二十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梦笔生花》篇二十一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文不加点》篇二十二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着述等身》篇二十三

形容读书或着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着述极富,多作“着述等身”、“等身着作”。

《一字千金》篇二十四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藏之名山》篇二十五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着”等。

《凿壁借光》篇二十六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囊萤读书》篇二十七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着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三余读书》篇二十八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悬梁刺股》篇二十九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篇三十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主题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书是航向夫际广阔生活的船只。——凯勒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意义。——高尔基

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富兰克林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语言是思想的工具。马马虎虎地对待语言,那就是马马虎虎的思想。——阿·托尔斯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汉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主题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真理与谬误是同一个来源,这是奇怪的但又是确实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粗暴地对待谬误,因为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就是在粗暴地对待真理。歌德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28、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6、夸张是发了脾气的真理。纪伯伦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4、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4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4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47、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6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6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6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6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6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6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7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73、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卢梭

7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7、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79、真理有时候可能变得暗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李维

8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8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8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83、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

8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8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8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8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9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9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9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9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9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9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9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9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0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0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0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0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0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0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0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0、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1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主题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真理与谬误是同一个来源,这是奇怪的但又是确实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粗暴地对待谬误,因为这样做的同时,我们就是在粗暴地对待真理。歌德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28、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6、夸张是发了脾气的真理。纪伯伦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4、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4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4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47、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4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6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6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6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6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6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6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6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7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7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73、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卢梭

7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7、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79、真理有时候可能变得暗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李维

8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81、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8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83、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泰戈尔

8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8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8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8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9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9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9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9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9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9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9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9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0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0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0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0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0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0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0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0、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1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汉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