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管挂职心得体会及收获 财务人员挂职锻炼总结体会(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财政监管挂职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同志被任命为******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调整区乡财政体制、明确事权范围、理顺业务关系、堵塞管理漏洞等工作任务繁重。***同志任劳任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加强自身改造和建设。一是加强政治学习,从思想理论上提高自己。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从工作能力上提高自己。在认真学习各项财政改革业务知识的同时,认真借鉴其他地区财政改革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努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健全机构,分工负责。*****成立后,积极与财政局和区政府协调,从乡级财政所借调3名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按照预、决算编审,资金调拨,专项报账,账务处理等业务进行具体分工,为改革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业务保障。
(二)主要措施。一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区对乡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根据乡级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级财政支出范围,统一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三是与人事部门协作,清理、核实乡级财政供给人员。四是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坚决制止乡镇发生新的债务。五是制定消化拖欠工资和消化赤字计划,纳入年度考核。
***同志任******以来,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基本达到了改革的目标。但是,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乡级财政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在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工程项目、负债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制度约束。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存在资金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乡财区管”运行分区制。一是加强财政、财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业务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二是帮助乡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理财行为。三是将乡财区管应用软件融入“金财工程”系统。四是加强监督,尤其是加强对乡镇“收支两条线”的落实和专项使用情况的检查,不断提高乡级财政当家理财的能力。
最新财政监管挂职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同志们: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支农政
策,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首轮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一期培训班,意义非常重大,机会非常难得,敬请大家要倍加珍惜。为办好这期培训班,市农办、市农林局非常重视,做了大量工作,省财政厅何校长、童主任专门到会作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在此我谨代表参加培训的人员,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市财政局就这次培训班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是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落实科
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和关键时期。随着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特别是涉农民生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积极宣传财政支农政策,让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管好用好资金,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就越显得重要。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有利于深入宣传、贯彻和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方针政策,让农民群众利用好各项财政政策,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把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发展生产、拉动内需,从而更好地体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和谐村居的建设。总之,开展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培训,既是直接服务“三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廉洁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是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落实财
政科学化精细管理的客观要求。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就是通过每一件具体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指出,科学化就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并选择有效的路径;精细化,就是要“埋头拉车”,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科学确定的方向前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既是各级领导对财政部门的要求,也是财政部门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的内在需要和自觉选择,更是实现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保证。客观地讲,我市财政工作还有待于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进行全面加强。随着各级支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等政策。各地对这些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理解参差不齐,操作环节上衔接工作也不是很好,支农资金管理上也存在不少漏洞,甚至出现虚报、谎报和浪费的现象,而作为享受主体的农民却不清楚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也不知道打到卡里钱到底是什么钱?只知道有钱到账了。如到现在还有的农民群众把粮食直补看成是农业税返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效果。这也恰恰反映了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再到具体的执行,每个环节都有培训的现实需要。我们财政部门作为强农惠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管、绩效评价的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支农惠农政策做好具体工作。我相信,通过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短期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支农政策的内容及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并起到宣传政策和确保政策落实的作用;同时要在广大农村培养一批财政政策的宣传员、信息员和监督员,可以大大减轻我们财政部门的工作压力。
三是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三农”政策,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利益的高度重视。现在不仅免收各种涉农税费,而且还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投入领域从注重农业生产环节为主转向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并重,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现在财政支农政策近60项,而且都有标准、有对象、有程度和有要求。过去是向农民要,现在是给农民补钱,并要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村干部和村级财会人员也从过去的收钱为主转到发钱和宣传政策为主上来。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财会人员队伍的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大多数农村财会人员没有机会参加正规专业培训,对财会知识掌握不多,财政政策知识则更少。同时,目前农村的财务规范性与广大村民的要求还有差距,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我相信,有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并通过三天的培训,可以及时、全面和准确地熟悉、理解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财会专业知识和政策理解及执行能力,对宣传贯彻和落实各项财政支农政策,提高我市农村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
总之,开展对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既有重要意义,又是现实的需要,我们财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一定要负起责任,切实加强同农办、农林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并建立相关机构,安排一定的经费,从组织上和经费上保障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件的需要,切实把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保质保量地完成首期培训任务。同时,因条件有限,各方面照顾不到的,敬请各位谅解。
最后,预祝第一期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财政监管挂职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初探
一、坚持财政监督的职能不动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如何调整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如何转变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是摆在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监督主要以行政监督为主,通过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检查,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财政资金的运行和财务活动的进行以及财政政策、会计制度的执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财政监督具有了新的内容,它既要体现以国家为主体财政分配关系的监督要求,也要反映以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为特点、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监督要求。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性质,要求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监督,通过国家分配政策、财务制度以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同时,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要求通过私营、外资、合资企业的监督,维护按要素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运行秩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财政监督要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转变财政监督方式和监督手段,运用经济、法律方法监督地方、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其收支行为、分配方式、资金营运、上交利税符合国家财政政策和市场准则,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分配的正常运行,维护国民经济运行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财政在收支过程中统收统支、大包大揽,不讲经济效益的指令性分配方式。国家财政分配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分配方式上变统收统支分配体制为明确事权、划分税种、确定收支的分税制机制。二是在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变单一按劳分配方式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体制。三是在国家财政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分配关系上,变预算内、预算外分配双轨制为逐渐向预算内单轨分配转变。财政监督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事无巨细、一统到底的直接监督,变为依法监督和间接监督,通过《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条例》等财政法规,监督财政部门内预算编制情况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监督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汇集、解缴情况、纳税对象的完税情况,以及各财政部门非税性财政收入收缴上解和使用情况。并通过社会监督机构,监督企事业单位资产运行过程和财务会计活动,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企业出资人利益,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保障。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财政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财政监督更加必要。
二、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
财政监督是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寓监督于整个管理之中。它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专门的监督机构要和其他业务机构合理分工,专司监督的部门应该牵头抓总,对整个财政监督工作、检查工作安排部署。第二,各业务部门要按照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监督。这要研究专司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到什么程度,怎样分合适。第三,正确运用检查的`权力,对各种资金进行监督检查。事后要有核准报告制度,要由监督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查、认可,使监督寓于管理之中,通过各项业务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第四,体现财政监督的功能。结合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改造传统的支出体系和信息系统。在支出改革过程中,必然要触动传统的模式,旧的方法不行了,新方法
财政监管挂职心得体会及收获 财务人员挂职锻炼总结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