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通过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如古时以竹做笔杆,以羊毛做笔头,故“笔”从“竹”从“毛”,砌灶要用土,砌成后烧火做饭,故“灶”从“火”从“土”。上小下大为“尖”,不正为“歪”等等。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这生字的构字特点。这样把文字的形状与具体形象的画面两相对照,学生便从中悟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了。
二、“三动”参与儿歌教学。动口:借助拼音将儿歌正流利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助,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互学共进团结友爱的精神。动手:动手将宁宁的画修改过来,做个细心的小画家,加深了对“粗心”一词的理解。同时,将画改过来后,能否将儿歌也改改?小组内说后,汇报说,通过动手这一小环节,教育学生以后千万别粗心,且让学生说粗心的后果。从而使教学的教,从某种程度得以升华。动脑:让学生按照儿歌内容继续往下编。让孩子自编儿歌,既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又可培养孩子的思维
能力。看到自己编写的儿歌出现在教室里,出现在小报上,他们的心里该是多么高兴啊!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将儿歌以歌曲形式让学生唱,使学生乐学易记。激发求知欲,从而也使课堂尽显愉悦气氛。
本课存在不足:
一、对于学习练习、巩固性的作业没有将范围拓展,忽视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
二、没有充分利用儿歌,因此,不利于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使字、词与儿歌有脱节的现象。
三、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在让学生自编儿歌时,没有让人人动口说,只照顾了部分,没顾及全体
主题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学生分析:
四(1)班有39名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每个学生的英语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的好的学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很扎实的掌握听、说、认读和书写。但班级里很多学生已经两极分化明显,很多插班生明显较弱。
二、内容与目标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要求能
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对于有一年学习基础的学生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儿童对英语的感性知识,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理解的基
础上表演英语。
2、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根据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
四、重点难点:
1、“四会”单词的教学。
2、每一课的会话的掌握。
3、四会单词的拼写。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齐、规范、准确地书写。
六、对学困生的措施:
由于我校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每个学期学生流动很大,导致学困生有比较多的人数,他们有些是学习习惯一直不好,导致课堂效果差,还有些是以前由于到处流动的关系,没有学好英语。对于这些学生,目前我采取以下这些做法:
1、请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帮助。
2、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后给予辅导。
3、 安排他们坐在好的学生旁边。
七、课时安排
单元 课时 周
第一单元 6课时 3周
第二单元 6课时 3周
第三单元 3课时 3周
复习1 6课时 1周
第四单元 6课时 3周
第五单元 6课时 3周
第六单元 6课时 3周
复习2 3课时 1周
机动复习 6课时 1周
共计 88课时 21周
主题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15课 。课文中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金色的鱼钩》的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当我教学完这篇课文 后,自己静下来进行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一下,我体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并且提示学生联系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长征。
2、《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再要求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学过程设计研讨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