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寺心得体会实用 去包公祠的感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包公寺心得体会实用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开封包公祠。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景区于1983年在包公祠原址上恢复重建,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包拯老家合肥有,肇庆有,开封也有,以及敬仰包公的其他地方也有,为何开封的包公祠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接下来请大家跟我来,由我给大家解答。
大家请看这里,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我们走到二门这里,请各位朋友先看我们左侧,门左侧是一个开封各大景点地理位置古今对照图,大家可以看到包公祠和开封府两个景区,两个景区隔包公湖相望,两个景区都和包公相关。再往上看就能看到龙亭公园,就是北宋宫城大内所在地。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地图看到开封城的城市建设,早上路途中给大家讲到的三山不照五门不显,根据河流走势建城墙和道路。
看过地图,我们跨过二门,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照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萧墙,就是成语祸起萧墙中的萧墙。照壁为中国传统建筑里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段。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简单来说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一般情况下,照壁上面会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表达吉祥如意的意思,但是,开封包公祠的照壁确实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中间还是个方正的菱形,目的是显现包公祠的庄严肃穆,展现包公的方正严明、一是一二是二、按规矩办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至少从金朝开始,开封人民为啥在金朝就开始纪念包拯,因为包拯给开封人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比如说汴河两岸的违章建筑大拆除:北宋都城开封由于商业繁荣,人口膨胀,寸土寸金,违建问题非常突出,不仅侵占街道,还侵占河道。包拯坐镇开封府时,达官显贵们纷纷侵占惠民河河道,营建花园、水榭,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水景房”。要知道,汴是开封重要的漕运通道之一。当年吴越国王送给宋太祖赵匡胤一条宝带,赵匡胤不屑一顾,说“我有三条宝带”,只见他大手一挥,“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广济河)”。这三条河都是开封的漕运要道、水路命脉,汴京的百万军民都指望着从这三
包公寺心得体会实用 去包公祠的感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