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馆交流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文化馆实践心得(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文化馆交流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借阅规定

1、经学校教务处注册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及我校教职工等(以下简称a 类读者)一律凭借阅证借阅图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凭院系证明到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集体办理借阅证。教职工凭工作证到图书馆办理借阅证。

2、除以上人员外的各学院(部门)自行招收的各类本、专科生及留学生(不含成人教育非脱产学生)(以下简称b 类读者),由各教学单位按学费的4%统一收缴“图书文献资源使用费及管理服务费”交学校计财处,由计财处划拨给图书馆费用后,由教学单位担保并持证明,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到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办理借阅证。

3、a 类读者每人一次可借书5 册,b 类读者每人一次可借书2 册,中文图书借期一个月,外文图书借期两个月,如需要可续借一次,限期一个月。所借图书应按期归还,超期还书将收取图书资料占用费0.10 元/天。

4、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涂改和转借他人,如转借他人所造成的损失由原持证者负责,同时暂停借阅权一个月,其借阅证由流通出纳台代为保管。

5、借阅证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立即到流通出纳台挂失,应书面说明理由,经所在单位证明后,申请补发新借阅证。遗失借阅证被冒借所造成的损失,由原持证者负责赔偿。借阅证补办需交纳补证费。

6、读者对借阅的图书应该爱护和妥善保管,如有污损、撕页、遗失等情况,按我馆相关规定赔偿。如故意损坏图书者,视其情节追究责任,并报请学院、系、部严肃处理。

7 、各类读者毕业或调离学校,事前应主动将所借图书全部还清,并向图书馆交销其借阅证,方能办理离校手续。

二、对于遗失、污损、偷窃、毁坏书刊的处理规定

馆藏图书资料是国家财产,读者必须爱护;为了杜绝某些不良行为,减少馆藏图书资料的损失,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各类读者。

(一)遗失书刊

1、读者遗失书刊,尽可能购买原版本或新版本的相同书刊赔偿。

2、凡不能以相同书刊实物赔偿者,则按以下办法现金赔偿:

1)出版时间在3 年以内,按原价的3 倍赔偿;3 年至5 年内,按原价的5 倍赔偿;5 年至10 年内,按原价的7 倍赔偿;10 年以上,按原价的10 倍赔偿。

2)遗失成套图书中的一至数册,按成套书总价格赔偿。

3)遗失期刊一册,按全年价格赔偿。

4)遗失外文原版赠书均按100.00 元/册赔偿

5)已赔款的书刊,过后找回,可凭赔款收据办理还书和退款手续。

(二)污损书刊

1、污损书刊包括:乱写乱画、划线批注、圈点影描、涂抹弄脏、水浸污染等。

2、轻度污损,并对书刊文字内容影响不大,按原价的30-50%赔偿损失。

3、严重污损,本馆不再收回,按遗失书刊赔偿。

(三)偷窃、毁坏书刊

1、凡不办借阅手续将书刊私自夹带出室或将书刊丢出室外,据为己有者,均视为偷窃书刊。

2、凡撕剪书刊中的页码、插图、文章、附表或"开天窗",据为己有者,均视为毁坏书刊,并以偷窃书刊论处。

3、凡偷窃、毁坏书刊,一律按原价的15 倍赔偿损失,并视其情节轻重和本人态度,报学校有关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纪律处分。

(四)读者借出书刊时,应对书刊进行检查,若发现已有污损或毁坏情况,要及时向本馆经办工作人员说明,并予以注明。

(五)对于抵制和揭发偷窃、损坏书刊的好人好事,本馆将给予通报表扬。

(六)以上涉及的所有赔偿款均全部上缴学校财政。

对于文化馆交流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dǐ] 、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大家看这里,它叫鉴缶,是这个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较精美的礼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lòu] 空的孔盖是绣雕夔[kuí] 龙。其实它不仅经看而且还有妙用呢!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把中间的缶拉出来,在鉴里放入热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温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中的残渣的,各位是不是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了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yōng] 钟,共33件,下层为 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拿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zī] 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哪里呢

文化馆交流讲座心得体会及收获 文化馆实践心得(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