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使用协议书 药品销售协议书(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药物使用协议书(精)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进行集中学习,整改工作。
下面将我科室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全院及各科室抗菌药物整治工作的数据汇总,如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标和使用数量排名。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前十位:头孢唑啉钠、阿莫西林针、头孢呋辛钠、青霉素80万、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4.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6.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58.1%。
对全院医技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初级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后,由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门诊处方没有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对用量较大的品种采取预警和限量采购。未在目录范围内的抗菌药物须填写《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目录外药品临时采购申请表》,经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通过后一次性采购使用。2011年共启动临时采购程序4次,对用量超常的头孢克洛进行预警。
制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指南、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医院中抗菌药的管理和使用。在治疗中遵守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取材及送检方法要正确规范。
应使各级临床医师和药剂科工作人员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 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适应证、不良反应等, 以便根据上述特点, 结合患者临床特点( 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临床表现等)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明确预防用药的用药时间及疗程。 5.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必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要严格按规定进行,熟练掌握急性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慎用有较明显毒副反应抗菌药物,执行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如氨基糖甙类、氯霉素、四环素等。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剂量、间隔时间、疗程等。
总之,治疗感染的同时还应重视综合性治疗措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性,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尽量使人体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各种综合性措施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均不可忽视,从而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不要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防治作用而忽略必需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措施。如清创、排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等。抗感染是一项综合的治疗,抗菌药的应用只是其中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综合处理。
药剂科
精选药物使用协议书(精)二
一、《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未能真正具体落实,教学模式依旧保守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主要依靠自己去讲而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传统的以讲、学、做、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依旧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灵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空泛。
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体制未能合理的利用好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个主要的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枯燥空泛逐渐趋于形式化。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原有的教材为主,知识陈旧且覆盖面较窄;其次,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较少且不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最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两者的教学内容有些不一致,未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和老师缺乏互动。
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实现统一。这种互动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注重自己讲却忽视了学生的问;其次,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的找老师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和心得,没有从老师那里请教学习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利于两者的沟通。
二、如何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学习法(一)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
为了搞好《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改变教学方法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相关教学部门大力提倡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前的教学现状采取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要考虑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并根据实际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而创新教学形式则要求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首先,要老师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特点思考新的教学形式;其次,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创新教学形式;最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考虑怎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对于问题学习法的实施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问题学习法对于改进教学方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问题学习法又可以适应多种教学形式。当然,在实施问题学习法的论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学习法谢玉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 广西 547000)摘 要 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充实课堂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等多种改进方法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 问题学习法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老师实施问题学习法的能力问题又要考虑到学生对问题学习法的接受能力问题。可见,实施好问题学习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一)充实课堂教学,完善实验内容。
要搞好《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实课堂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因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最主要的两个教学平台。面对当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要搞好《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最新情况来充实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教材的编订新知识的补充;其次,要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实际特点来补充和完善实验内容,特别是新的实验项目的提出新的科研成果的介绍;最后,要将充实课堂教学与完善实验内容结合起来,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验的紧密结合。做到这几点就能搞好《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然而,在实现课堂教学充实实验内容完善的过程中也会使问题学习法得到极好的运用。通过问题学习法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更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也许也会发现实验教学中的某些不足而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学习法会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搞好老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非常的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多讲又要让学生多问;其次,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而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验项目添彩。这个过程也有利于问题学习法的实施,一方面老师借此可以了解学生在那些方面存在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此解除一些疑惑。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老师共同研究某些课题,通过共同的探讨和研究老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天然药物化学》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将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实施问题学习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对此多多予以关注和研究,通过多种手段了解和学习问题学习法并积极将这一学习方法运用到《天然药物化学》的具体教学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得到提升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学好这门课程。
精选药物使用协议书(精)三
2)按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性质分:
(1)水包油(o/w)型
(2)油包水(w/o)型
(3)复合型乳剂分为o/w/o与w/o/w二类。
3)乳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液体药剂口服、外用
(2)注射剂肌肉、静脉注射
(3)栓剂
(4)软膏剂
(5)气雾剂
9.6.2乳化剂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1)乳化力强 能强烈地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能在小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膜,以维持乳剂的稳定。
2)安全 毒副作用与刺激性小。
3)稳定 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好。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常用的乳化剂
1)o/w型乳化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吐温类)、卖泽类、苄泽类、泊洛沙姆、阿拉伯胶、西黄芪胶、卵磷脂等。
2)w/o型乳化剂硬脂酸钙(镁、锌)、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
3.乳化剂的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主要参考乳化剂hlb值。
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乳剂的给药途径有外用、口服、局部注射与静脉注射,选择乳化剂时应考虑到乳剂的安全性。
3)根据乳化剂的稳定性选择 乳化剂对一定的ph值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且不与药物之间发生配伍变化。
4)乳化剂的混合使用 混合乳化剂有更大的适应性,混合使用可满足理想的hlb值、适当的粘性及膜的牢固性的需要。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混合使用(如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的混合使用);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混合使用。但不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9.6.3乳剂形成的条件
1.有油相、水相与乳化剂三个基本成分存在,且油、水两相有适当的相体积比,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
2.做乳化功,如搅拌、研磨、强烈振摇等。
3.乳化剂吸附在乳滴表面,形成乳化膜,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乳剂。
9.6.4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
1.乳化剂的性质 是主要因素,乳化剂的hlb值大,可形成o/w型乳剂。
2.相体积比 内相体积在10%~50%时,乳剂较稳定;当内相容积超过74%时,乳剂就转型或被破坏。
9.6.5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与湿胶法
1)乳化剂先与油混合,再加入水乳化的方法称干胶法;
2)乳化剂先与水混合,再加入油乳化的方法,称湿胶法。
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时要采用这两种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时,均需先制初乳。初乳中油、水、胶需要一定比例,如以植物油、鱼肝油为油相时,油、水、胶的比例是:4:2:1.
2. 新生皂法 油相中(植物油)含硬脂酸等有机酸;水相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碱;两相混合,保持70℃~80℃,则可生成新生皂乳化剂,不断搅 拌,即形成乳剂。外用的乳剂、乳膏剂主要用此法。以钠肥皂、三乙醇胺皂为乳化剂,可制成o/w型乳剂。以钙肥皂为乳化剂,可制成w/o型乳剂。
3.机械法 将乳化剂、油相、水相混合后,用乳化机械制成乳剂,可小量或大量制备。常用的乳化机械有乳钵、组织捣碎机、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等。
4.微乳的制备 微乳除含有油相、水相和乳化剂外,还含有辅助乳化剂,乳化剂与辅助乳化剂的比例在乳剂中占的比例高达12%~25%.采用机械法制备。
5.复合乳剂的制备
采 用二步乳化法。先制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作为内相,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制成二级乳。如w/o/w型复合乳的制备,先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如吐温类)与油相和水 相混合,用机械法制成w/o型一级乳;再将一级乳与水和亲水性乳化剂(如吐温类)混合,用乳化设备做乳化功,即可得到复合乳剂。
9.6.6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药物在乳剂中应尽量分散细小、均匀。药物溶于油相者,可将其溶于油中(溶于水相者,可先将其溶于水中),再与另一相及乳化剂混合,制成乳剂。
9.6.7乳剂的稳定性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在制备或放置过程中,常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分层
2.絮凝
3.转相
4.合并或破坏
5.影响合并和破坏的因素有:
1)乳滴的大小与均匀性
2)乳化膜的牢固程度
3)温度、光照、微生物等
9.6.8乳剂的质量评价
除应符合液体制剂常规要求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1.乳滴大小的测定
应符合规定粒径的要求。可用显微镜、透射镜、库尔特计数器测定。
2.分层现象的观察
3.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4.稳定常数的测定
9.7混悬剂
9.7.1概述
1.混悬剂的概念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
药物使用协议书 药品销售协议书(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