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疫情上网课心得体会实用 疫情防控上网课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福建疫情上网课心得体会实用一
我们先来到了云水谣古镇的一座很有名的土楼————和贵楼。
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它最鼎盛时,曾住过300多人,同在屋檐下,以和为贵显得至关重要。
和贵楼建于1732年,清朝。楼高21。5米。不要小看这21。5米,它可是一个世界之最。21。5米的和贵楼是所有已知的福建土楼中最高的楼。它的建筑面积达6450平方米,墙体上薄下厚,最厚处竟达1。5米。
和贵楼还是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的取景地呢!难怪,我觉得这样绕成口字型的土楼挂着灯笼那么眼熟。土楼里的热心居民说,五楼的南边第二个房间就是《大鱼海棠》中湫的家!
我们爬上土楼,寻找湫的家。土楼已经很老旧了,我感觉我每走一步,土楼都在摇晃,好像随时要塌掉一样。上了五楼,我们连北都找不着,更别说找南2了。我趴在一家的窗户上往里看(因为门锁着),发现里面其实非常破旧。许多人家绿色门都锁着。我们没有找到湫的家,有点遗憾。
从和贵楼上下来,我发现了两口井。它们的水质截然不同:一口井里的水清亮如镜,水质甘甜,可以饮用;而另一口井的水却是混浊不清。这两口井被人称为阴阳井。据专家考证,这两口井的泉眼分别位于两条不同的水脉,一清一浊,因此才会形成阴阳井的奇特现象。
出了和贵楼,我们直奔第二座有名的土楼:怀远楼。
在前往怀远楼的路上,我遇到了好几棵百年榕树,最老的有600多岁呢。
沿途遇到一条小溪,上面搭着好多块方方正正的平整石头,排得整整齐齐,踩在上面,可以通到对岸。这让我想起了课文《搭石》。我在上面走了好几个来回,好好体验体验走搭石的感受。
走了两公里,终于来到了怀远楼。怀远楼建于1905到1909年,清朝。它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和和贵楼不一样的是,它是双环圆土楼。楼高13。5米,四层,每层34间。我们没有爬上怀远楼。
我参观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取景地兼5a景区,这个上午挺有意义!
描写福建疫情上网课心得体会实用二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岩,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得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
清源天湖,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xx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描写福建疫情上网课心得体会实用三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导游。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
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
福建疫情上网课心得体会实用 疫情防控上网课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