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总结 电影艺术鉴赏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总结一
《教父》系列讲述了迈克尔的一生。从他拒绝接手家族黑道事业的年轻公子哥到成为一代教父最后将权利交给哥哥的私生子,退出舞台。这期间经历了太多事情,杀掉哥哥,失去第一任妻子,与自己的第二位妻子离婚,女儿死去。所有的苦难都在逼迫着他。他也想洗白,可惜,洗不白了。
我记忆犹新的,是西西里的第一位妻子,阿波罗尼娅。
她就像雕塑一样美丽。脸庞无可挑剔,一头乌澡般浓密的秀发,小腿笔直纤细。说意大利语,会一点英语。
她就像火,若烈焰燃烧。
小说里描写,“他不由站起身,心扑腾扑腾跳个不停。”“他第一次理解了意大利男人那闻名遐迩的嫉妒。此时此刻,要是有谁敢碰一下这女孩,妄图宣称拥有她,从他手里夺走她,他就会毫不犹豫杀死他。”“她扭头对一个哥哥微笑,迈克尔想也没想就对他投去杀人的眼神。
可惜就可惜在这里。如此娉婷的人物,却死在了一次意外爆炸事故里。
她模模糊糊的影像其实很好描述,平凡美丽的小镇女孩,英语一股意大利味,圆脸,长发,好身材,善良。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海藻,隔着水面看她,就像朦胧写意的现代诗,咬文嚼字到分不清写了什么,主题思想更是空空如也。
她是受偏爱的,但不足以受偏爱到活下来。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由于前奏漫长,提前刷了简介,得知了所有剧情,所以早知她会死。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她死于爆炸毫无感觉。
可三部看完了,唯独对她印象深刻。
她不像主角有着神奇的气运,不像黑道分子那样狠心,也不像其他面目模糊的演员那样脸谱化。
她鲜活,温柔,性感。让人难以抗拒。
哪怕读者我是个女孩子。
可能世事就是不公平,导演花尽心力的剧情,远不如一个美少女来得让我记忆深刻。可世事又如此的公平,她毕竟没能活下来。
真糟糕。
我又想起一些小事。童年时期,有一个漂亮女孩老是命令我做这坐那,并且公开嘲讽我。幼儿园时期,我曾经上台来表演白雪公主。我听到了☆☆很大声一声嘲讽“白雪公主?就她!”我心里一冰。以至于长大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瓜子脸的女孩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恶意。原来有些事情不能强求,比如我没有长一张秀气雅致的脸。比如,电影里的漂亮女孩,最终没能活下来。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虽然没有她那样的美好,但我还活着。可以更好地,活着。
关于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总结二
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误杀》挺值得一看。它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迷影元素,它是一部和电影有关的电影。
《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较量》和《误杀漫天计》,几个版本故事大致相同:亚洲某地,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勤勤恳恳地工作,母亲安安静静操持家务,女儿在学校念书,却没想到,大女儿被恶少相中,大祸从天而降。为了拯救一家人,父亲设下计谋,忍受盘问和严刑拷打,最终让一家人度过灾劫,他也以自己的方式,求得救赎。
父亲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心骨,一举一动都不能有错失。所以,父亲的知识来源问题,就成了重要的问题。普通人想要战胜权力机关,战胜有着丰富案件侦破经验的警察局长,安然度过重重危机,靠日常生活的小知识小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个故事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设定,父亲是影迷,尤其喜欢看犯罪推理类的电影,靠着看电影,父亲完成了知识积累。
有了这个设定,父亲再是个普通人,也都不要紧了,他的“知识来源”问题就解决了。他可以是老师,是小职员,甚至还可以再普通一点,因为电影能够抹去一切沟壑,给所有人提供故事、情绪、感受,甚至也能提供平等的知识储备的机会。在《误杀》里,肖央扮演的父亲李维杰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小商人,他的同事这样调侃他:“等你女儿大学毕业,她就更瞧不上你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了。”但是不要紧,有电影,他有电影。
有《控方证人》《蒙太奇》《天才枪手》《狩猎》《七宗罪》《白夜行》这样的电影,告诉你现实是什么,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人又是如何盲从和容易被操纵。并且手把手地告诉你,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如何控制人们的记忆,打乱人们对现实的认知。甚至还送上“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漂亮”这样的句子作为心灵补养剂,让人知道自己可以去向往自由,赢得幸福。有理论做先锋队,有方法可以执行,有慰藉做后卫,这就够了。
给了李维杰灵感的,不只有电影里的情节,甚至还有电影技术。《误杀》最让人惊艳的,是强化了“蒙太奇”概念,把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构造情节的手段,原作里的父亲,是利用人们的记忆缺陷,重新灌输了自己制造的记忆,李维杰却是非常明确、非常自觉地,用电影手段,重新剪辑组装了现实。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这个情节,是原作没有的,它用这个细节,郑重地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部和电影有关的电影。
《误杀》不但是好看的商业片,也是给电影的一份情书,一首赞歌。它一边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一边告诉我们,电影可以做什么,它如何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改变普通人的思维,让人度过灾劫,获得一点慰藉。
当然,光有这些是不够的。“故事”不只意味着框架和情节,更多时候,也意味着细节制造的血肉。同样是翻拍电影,很多电影失败了,《误杀》却成功了,因为它在原作基础上,又给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细节,例如一条街上的华人的相助,棺材上的抓痕,女儿的考卷,这些细节让这个故事更容易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共情。
还有出现了很多次的羊,羊被枪杀,羊出现在弃车的湖边,羊出现在棺材里,羊出现在赎罪塔下,羊是替罪羊,是目击者,是这些普通人的命运的比喻,也是宗教意义上的羊。
脱胎于原作,却不输于原作,《误杀》翻讲了一个故事,却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新的光彩。
作为《较量》和《误杀瞒天记》的中国版翻拍影片,剧情对于观影量大的观众来说早已熟悉,所以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重点看的是它改编了哪些地方,以及改得好不好。看完全片,总体来说改得很好,甚至相对原版有所升华。
首先谈谈戏:
陈冲把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全片演技担当,要气场有气场,要脆弱有脆弱,就俩字,到位。肖央逐渐从喜剧转型到严肃题材,整体合格,期待未来会有惊喜。谭卓给我的感觉很像《万箭穿心》里的颜丙燕,过于模式化的表演让她暂时还达不到颜的高度,而且她的戏路似乎已经有点被定型和限制,多去演一些其他角色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陈冲的女儿(出演大女儿平平)绝对是走后门来演戏的吧,她演的高中生太假了,不如改成大学生气质上会更符合,总之特别尴尬,不是化妆的问题,演技是真不行,没有遗传到妈妈的精髓。镜头方面,最后的雨中挖坟慢镜头是全片高潮,不论是人物站位、整体构图还是机位都值得玩味。
再谈谈改编:
1.开场增加了致敬希区柯克的惊悚段落,并且能和结尾的监狱彩蛋形成闭环,足够引人遐想。采用了和剧情存在反差的人物姓名,例如两个女儿取名平平安安,这种满满都是flag的姓名是很好的本土化尝试。
2.原版的垃圾儿子起初的罪过只是偷拍洗澡,新版改成了,性质更加恶劣,观众会对反派更加痛恨,但我认为这里改得不好,坏人越坏,最后主角选择救赎就越起不到让观众共鸣的效果。两版罪行调换一下,让原版罪不至死变成罪该万死,则原版主人公脱罪效果会更好,让新版罪该万死变成误杀枉死,那么新版的主人公选择救赎也不会引发观众这样的反感:怎么又是中特色自首结局,真没意思!实际上,这一部并不是单纯为了过审才选择救赎,后面详述。
3.原版的听大师诵经情节在中国版改成了看泰拳,并把泰拳的暴力场面和误杀情节在拍摄上串联成蒙太奇。原版击杀是单独一段,没有和维杰身边发生的故事同时展开,镜头没有形成联动,在环环相扣上,中国版更胜一筹。
4.伪造不在场证明过程中,有一段情节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原版中,丈夫抱着妻子,姐姐抱着妹妹,大家都是一脸愁容。中国翻拍版里的妹妹却看着电影在笑,一旁李维杰夫妇和姐姐三人怀揣心事、表情凝重。这也是比原版好的一点,凸出了未经世事的小孩子的纯真。最后针对妹妹逼供,原版用坏警察殴打小孩子逼供,新版是局长拉妹妹到一旁,亲自言语诱惑和威逼,在有前面处理过专门针对妹妹的那段影院对比,后面这段剧情反而更有冲击力,因为这里并不是单纯靠暴力来凸显恶,而是增加了心理层面的东西,所以在妹妹这个细节上的改编相当成功。
5.新版增加了竞选对手和墓地两个设定,这是对最后的暴动做的完善和补充。有竞选对手发动媒体把事情搞大,和利用观众作为中国人对祖先有特殊情结的共识,挖坟掘墓引起天怒人怨的剧情,比起单纯因为对无辜者或小孩进行行刑逼供引起骚乱更合理。原版中,警察局长和她的丈夫一直共同参与审查,新版丈夫则一直在参加竞选,没有介入案件调查,在剧情中像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新版的“市长”因缺少出境而不够原版丰满。
最大的改编当属中国版增加了李维杰先后两次向和尚下跪提供供养的情节,一次和尚接受(暗示李维杰此时善良无罪),一次拒绝(暗示李维杰此时有罪),为他最后选择救赎而不是脱罪埋下伏笔,因为这里是涉及到结局的大改,值得单独说一说。
原版脱罪成功,大快人心,都是基于一个前提——垃圾儿子已经死透了。新版最后棺材上抓挠血痕的镜头证明警察局长儿子在“误杀”后并没有死,他是被李维杰妻子埋入坟中窒息而死,死前还有痛苦的挣扎。李维杰翻开坟墓,感受到真相的冲击,在良心上形成了摆脱不掉的“罪与罚”,所以他最后选择说出真相,救赎自己合情合理。
剧情上的圆满必然要求人物的圆满。李维杰是一个善良的人,要让观众真正喜欢上这个角色,要让李维杰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最后选择赎罪还是脱罪就是关键。原版通过男主角维杰穿行在新旧警察局炫酷的蒙太奇,让他的脱罪立于不败之地,观众也能感觉神清气爽,因为这里的脱罪是正义。新版棺中血痕对李维杰良心的拷问,使他选择赎罪才是片中最大的正义。恶行必须受到惩罚,才是维护正义最好的方式,至此,对局长儿子的误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误杀,而不是杀得好、杀的妙、杀的呱呱叫。误杀和该死两者区别很大,一个是犯罪行为,一个是正当防卫。换成去年昆山龙哥被反杀的案件,倘若龙哥当时不是抢救无效死亡,而是后续被补刀砍死,案件性质上就完全变了。龙哥作死了自己是他活该,但这不代表他
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总结 电影艺术鉴赏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