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诗歌的意象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汲取中国传统诗歌的丰富营养来滋润、培植乡愁情感,塑造了深刻独特的乡愁意象。
乡愁是人类对故土热烈挚爱的情感体验和反映。余光中以《乡愁》为代表的系列乡愁诗作,奠定了他在人们心目中崇高的乡愁诗人地位和形象。同时,他汲取中国传统诗歌的丰富营养来滋润、培植乡愁情感,塑造了深刻独特的乡愁意象,从而引起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中国古典诗歌是十分富于内涵意象的。传统诗歌的意象具有把事物特征和情感特征建构起来的特点,这表现在两方面,有显性的,即直接的具体形象,有隐性的,即含蓄的抽象形象。试析余光中乡愁诗的意象如下:
一、意象的具体性
《乡愁》的意象十分简单——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沉重、浑厚、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氛围。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这样,“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就把母子间虽有着深厚感情而不能朝夕相处的原因直接地交待出来:“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反映诗人小时候便远别母亲而长时间母子异地相隔的痛苦无奈的事实。同样,在诗人长大后,“船票”这个载体承载着饱受“爱情”煎熬的意象,其原因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行文至此,我们虽然知道诗人“邮票”、“船票”的直接意象和引起他乡愁的原因,但却还没明白造成这种因果关系的本源或说深层原因。直到后来,“坟墓”意象的出现,陡地把“邮票”和“船票”的意象综合化而升华为全诗的核心,从而,把亲情和爱情的悲剧、个人命运的悲剧推向顶点,使全诗的感情进入高潮。面对着“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民族悲剧,终于,诗人在这人生最痛楚的时刻,毅然直接抛出了以往千言万语,欲语还休的“海峡”意象:“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是引起诗人数十年人生和亿万中华儿女乡愁共鸣的根本原因。
《春天,遂想起》作于1962
余光中乡愁诗歌的意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