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孔子传心得体会和感想 阅读孔子传的心得体会(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孔子传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2)”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孔子《孝经》

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孔子《论语》

4)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论语》

5)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论语》

6)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论语》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论语》

8)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论语》

9)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论语·卫灵公》

1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

11)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孔子《论语》

12)“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论语》

13)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孔子《论语》

14)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孔丘《中庸·十四章》

15)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孔子《论语》

16)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1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论语》

19)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论语》

20)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论语》

最新孔子传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当然,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最新孔子传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老子一样,庄子也讲“无为”。但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只不过在老子看来,要想“有所为”,必先“无所为”,或者装着“无所为”。因为按照老子的辩证法,物极必反。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是相互转化的。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所以,你要收敛,就先张扬(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你要弱化,就先强化(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你要废除,就先兴起(将欲废之,必固与之);你要夺取,就先给予(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总之要反着来(《老子·三十六章》)。反正你越是想得,就越是没有;越是不想,就越能得到。“没有”到什么程度,就能“占有”到什么程度。“后退”到什么程度,就能“前进”到什么程度。如果什么都不想,那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得,什么都能有。可见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有为”,而且是“大有作为”。它甚至不过是重拳出击之前的收回胳膊。这正是历史上那些“有为者”反倒特别喜欢《老子》的原因。

我之愚见是“无为”不是不做为。这个“无”就如同佛经里的“空”是一个道理,不是没有的意思,只能感悟道却看不见。“无为”是指“道”,是客观规律。“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有所作为。

庄子的“无为”,却是“真不做”。庄子一生,不知把多少送上门来的功名利禄拒之门外。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故事记载在《庄子》的《秋水》篇。这故事说,有一天,楚国两位大夫千里迢迢来到濮水(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找到正在河边钓鱼的庄子,请他出山为楚国卿辅,说是我们大王想把国境之内的事麻烦先生了!庄子没有直接回答,一边继续钓鱼,一边头也不回地问:听说贵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贵国大王宝贝得不得了,

孔子传心得体会和感想 阅读孔子传的心得体会(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