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 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范文(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领会gsp精神,坚持以科学养护观为统领,围绕保证药品储存质量,持续提高养护工作水平为目标,立足于企业实情和药监管理要求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养护中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养护质量问题,全面推进养护规范化,使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权益得到保障。
(二)基本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原则,根据药品的质量特性及分类储存的要求,结合库房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控制调节药品的储存条件,对药品储存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达到有效防止药品质量变异,确保储存药品质量的目的。
(一)工作目标
保证药品储存质量,持续提高养护工作水平。使养护工作任务和要求得到落实,养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药品的在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报损药品逐年减少,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工作内容
养护人员应当根据库房条件、外部环境、药品质量特性等对药品进行养护,主要内容是:指导和督促储存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调控;按照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的外观、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发现有问题的药品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和记录,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按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并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定期汇总、分析、上报养护信息。建立养护档案。探索新的养护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养护中突出的质量问题。
(一)养护储存的合理性检查
养护员每月对在库药品的分类储存、货物码放、垛位间距、色标及标识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合理储存。
(二)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的检查并改善
养护员每月对温湿度监测调控、储存养护设施设备的适宜性,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措施的运行状态,货架、底垫等设施设备及仓库环境的清洁卫生等进行检查并改善。
(三)加强温湿度的监测与调控
为保证各类库房的温湿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养护员应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发现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或接近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通风、降温、除湿、保温等措施进行有效调控,并予以记录。对库外的温湿度条件应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四)规范库存药品的循环质量检查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定期对库存药品的质量状况进行循环检查,建立养护记录,准确记录药品质量状况。
1、“三三四制”循环养护检查按季进行,为避免漏查,应严格按照计算机系统提示进行,主要检查外观及包装质量状况等。
2、重点养护检查按月进行,在质管部指导下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进行重点养护,建立养护档案表进行养护质量跟踪。
(五)提高处理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
养护中发现的问题一般包括技术操作、设施设备、药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养护员应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上报质管部门核实、处理,按照质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对质量管理过程实施改进,从而有效地控制药品储存质量。
(六)强化药品养护档案与信息的管理
为给药品养护工作提供系统、全面的管理依据,不断提高药品养护的技术水平,应建立完善药品养护档案,收集、分析、传递养护过程中的信息资料,从而保证药品养护质量系统的有效运行。
药品养护档案是在一定的经营周期内,对药品储存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连续观察与监控,总结养护经验,改进养护方法,积累技术资料的管理手段,养护员应本着“以保证药品质量为前提,以服务业务经营需要为目标”的原则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养护质量信息是遵循gsp及公司制度的要求,汇总、分析和上报一定经营周期内经营品种的结构、数量、批次等项目,统计并分析储存养护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的相关指标,如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比率,进而提出养护工作改进的措施及目标等的信息,以方便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储存药品质量信息,合理调节库存药品的数量,保证经营药品符合质量要求。
(七)不断学习养护专业知识,严密掌控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通过不断学习养护专业知识,了解影响药品质量的内在因素(易水解、易被氧化);了解药品的物理性质与质量的关系(如挥发性、吸湿性、吸附性、冻结性、风化性、熔化性、溶解性及色、嗅、味等);掌握和监测影响药品质量的外在因素(如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与昆虫、时间);了解包装容器及材料等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摸索了解一种或几种因素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互相促进、互相作用而加速药品的变质和失效的现象。
(八)按本地气候特点,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境内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属浙中浙南冬次冷夏秋湿润、半湿润副区。全年气温最低月在一月,平均气温为5、3℃左右;气温最高月在七月,平均气温达27、9℃左右;全年平均温度为16、6℃,无霜期为242天。全年季节分布,春秋各为两个月,夏季四个多月,冬季约二个月。空气质量优,为国家i级标准。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45、3毫米,5~7月上旬是梅汛期,平均降水量为464、1毫米。7月到9月为台风干旱期,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同时有一段高温、少雨天气;年平均日照为1863、7小时;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冰雹等。
1、梅汛期间
注意粉针剂、颗粒剂、糖衣片、糖浆剂等的防潮检查,对中药材、中药饮片采取防潮措施,防止虫蛀、霉变或微生物滋生繁殖。对易潮解药品(如干酵母、vb1片、复方甘草片)、易吸潮药品(如青霉素、婴儿散)等应注意密封贮藏。
2、夏季高温期间
要加强对药品仓库的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在温湿度超标或临界时要及时采取稳妥有效的调控措施。注意胶囊剂、糖浆剂、软膏剂、栓剂等的防热检查,对遇光易变质的品种,加强避光遮光措施的检查,防止日光照射,对挥发性药品(如十滴水、伤膏)等应注意密封贮藏。
3、冬季低温期间
做好防冻药品的管理工作,注意软膏剂、乳剂的防冻检查。对易发生冻结的药物(如含有药物的水剂、以稀醇作溶媒的制剂,甘露醇、鱼肝油乳、松节油搽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天冷时会有结晶析出或变质),加强防冻措施检查,察看是否出现结晶析出。
描写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二
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实验器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实验步骤:
a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振荡并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打开瓶塞,(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被溶解了。
4实验方程式:2ch3cooh caco3=(ch3coo)2ca h2o co2↑
5实验结论: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由方程式还可得,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描写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三
1.前言概述
20xx年8月31日,在我院领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青岛胶南市恒源化工厂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化工原理见习”。本次实习主旨在于:针对我们上学期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性的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工艺流程、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青岛市恒源化工厂于1968年筹建,1969年建成投产。90年代初引进美国的硝酸生产设备,后逐渐增加硝酸钠、硫酸钠、有机硝基苯、苯胺等产品的生产项目。逐渐成为以苯胺为龙头产品的的大型化工企业。工厂现有职工200余人,实现年产值7亿多元,上缴利税20xx多万元,并栖身于青岛市民营企业二十强、全国化工企业五百强。20xx年本厂成功收购胶州市化肥厂并成功实现该厂的转型。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是学习两钠(硝酸钠、亚硝酸钠)生产车间的化工流程。
该车间主要产品为硝酸纳和亚硝酸钠,所用的原料是氨气和氢氧化钠,所经过的工艺流程有:氧化、吸收、蒸发、结晶、转化。
2.各岗位任务
2.1氧化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原料之一的氨气经与空气的高温氧化后生成氮氧化物,作为下一步吸收的原料。
2.2吸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氧化岗位产生的中间产物--氮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实现氮氧化物的吸收,生成最初的钠盐。
2.3蒸发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吸收岗位产生的钠盐反应液进行蒸发饱和,以形成过饱和溶液,用于下一流程的结晶。
2.4结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蒸发岗位产生的过饱和溶液进行冷却结晶,并将形成的晶体和母液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最终得到产品和母液。
2.5转化岗位
该岗位可以说是一个中间循环岗位,其任务是将结晶岗位产生的母液(含未反应的碱液)与钠氧化物反应,进一步生成钠盐,并将本岗位产生的钠盐送入蒸发岗位重复进行上述工艺,本岗位是生产循环的中间载体。
3.各岗位工艺原理
3.1氧化岗位
该岗位的工艺原理为:氨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反应方程式:
3.2吸收岗位
该岗位的工艺原理为:氮氧化物与碱液反应生成钠盐。
反应方程式:
3.3蒸发岗位
该岗位的工艺原理为:物理反应,在吸收岗位中生成的钠盐溶液进入到蒸发器(管壳式)中,由蒸汽加热使该溶液蒸发掉多余水分形成过饱和溶液。
3.4结晶岗位
该岗位的工艺原理为:物理反应,在蒸发岗位中形成的过饱和液体进入到冷却器中,经过水冷却使过饱和溶液降温,钠盐冷却结晶,形成晶体和残余液混合物,将此混合物送入到离心机中,经过离心分离,分离出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晶体以及残余液。
3.5转化岗位
该岗位的工艺原理为:该岗位主要为硝酸和碱液反应生成钠盐、氮氧化物与碱液反应以实现氮氧化物的吸收。
反应方程式:
4.各岗位工艺指标
4.1氧化岗位
4.1.1 氧化率〉=80% 氨浓度9—11.5%
4.1.2 气氨压力0.05—0.25mpa 氨缓冲罐压力0.04—0.08mpa
4.1.3 铂网温度700-800`c 出口氮氧化物温度180—240`c
4.2吸收岗位
4.2.1 中和液碱度1—5g/l
4.2.2 中和液含量260—500g/l
4.2.3 中和液比例:一次〉=20:1 二次〉=10:1
4.2.4 控制各塔液位《=20xxmm
4.2.5 控制循环液碱度《=140g/l
4.3蒸发岗位
转化液进入温度:60`c、中和液进入温度:50`c、蒸汽温度120`c、蒸发器压力: 0.4mpa
4.4结晶岗位
冷却水进入温度;20`c、 冷却水出来温度:30`c、蒸汽:0.4mpa 160`c、 料液:常压 90`c
4.5转化岗位
5.各岗位工艺流程
5.1氧化岗位
该岗位是将原料之一的氨气经与空气的高温氧化后生成氮氧化物,来作为下一步吸收的原料。主要用的设备有:滤空式过滤器、罗茨风机、气氨储罐、素瓷过滤器、废热锅炉、氧化炉、吃放气缓冲罐。该岗位的工艺流程为:空气经过油份过滤器和素瓷过滤器除去其中的杂质和无用气体,将含主要成分为氧气的气体送入氧化炉中,氨气经过油份过滤器和气氨储罐、素瓷过滤器送入到氧化
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 氧化工艺心得体会简短范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