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情境问题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学情分析心得体会(三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2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数学情境问题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熟练地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讨论了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数学分析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意义;原则;途径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必备的基础课,对于它的学习好坏程度,关系到许多后续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其中包含的许多知识是很多研究领域的重要预备知识。数学分析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分析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在数学分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数学分析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学分析课题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对数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和获得的数学分析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对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需要一直进行下去,而在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值得进行的改革尝试。

>

数学分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展示当代数学进步的历史动因、社会背景以及人文精神,可以改变数学分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知为何而学,更不知学而为何”的局面,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以及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极具魅力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也是一项迫切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脚踏实地,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不断进步。近年来,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很多高校教师教改研究的热点,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1-5]。文献[1]探讨了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相互渗透作用;文献[2]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性和尝试性的改革创新;文献[3]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并应用在数学分析课程上;文献[4]结合目前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文献[5]研究了大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

2.1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在开展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师偏爱优等生这种现象,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数学分析课堂占主导地位的倾向,让数学分析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分析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让学生获取数学分析知识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有助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掘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实现数学分析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亲历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2.2问题是核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分析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我们知道,任何复杂深奥的数学新理论都是在某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和比较基本的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旧理论中可以找到新的理论的生长点。数学分析里面就集聚了很多这样的生长点,是一个巨大的科研宝藏,它包含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问题,是许多科研课题的源头,包含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最简单的实数理论也涉及许多实际问题,还与第一次数学危机有关;为什么要学习极限、微分和积分,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学生要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数学分析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学习数学分析的目的和本质。

2.3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分析知识的同时,需要深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和接触很多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在数学分析课程每一章结束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思考和回答本章到底有哪些基本问题,每类问题各有哪些基本方法,每种方法又有哪些典型实例等。为此数学分析教师需要给出一些合适的研究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去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最后产生新思想。如讲授完数列极限一章后,归纳总结求数列极限的方法及其实例,更进一步可以探索极限理论的意义;学习了不定积分一章后

数学情境问题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学情分析心得体会(三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