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500字(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一
你们好!我曾在座右铭中这样写到:我不能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灿烂为时代增光添彩;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加倍的奉献拓展生命的宽度。此刻,我怀着这份对人生价值感悟的执着与信念,带着对农行事业的梦想与追求,走上这个舞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和组织的挑选。在此,我愿敞开心扉,对大家说说我要竞争某某业务部经理这个岗位的理由,能挑起这付重担的原因以及干好这份工作的思路。这个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参与竞争的自信,来源于对部门工作的驾驭力、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
我竞聘的理由及优势是:
第一,工作与管理经验丰富。
我,35岁,毕业于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经济师。于20_年参加农行工作,分别从事过会计员、出纳员、统计员、电脑管理员、会计监管员、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员、前台客户经理、机构业务部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等岗位工作。
第二,工作业绩突出。
在某某业务部任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的18个月里,积极主动配合经理的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是机构类存款净增14亿元,在对公存款中的占比迅速提升到42.25%;
二是机构类贷款大幅增长,贷款业务基本上覆盖了柳州的三甲医院和本科类院校;
三是代理保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超3.5亿、手续费收入达1545万元,两项指标连续两年在金融同业中位列首位;
四是创新的银商通系统成为全国金融系统的楷模,通过银商通系统留存存款达 6.6亿元,比未创新前多增近6亿元;
五是第三方存管实现4.3万户,托管资金近4亿,捆绑银行卡4.3万张,新增签约账户连续两年领先于同业,逐步缩小与工行的差距;
六是五险一金归集额达到35亿元,为机构类存款稳定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第三,荣誉颇丰。
我曾荣获总行20_-20__年度代理保险业务创利名星称号、区分行20_年度第三方存管业务营销先进个人、二级分行20_年度营销之星称号、银商通业务创新奖、计价考核办法创新奖,20_年又喜获某某大学商业新锐奖。
第四,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通过多年的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团结同志、任劳任怨、服从安排。
第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及业务策划、拓展、营销能力。
一是能协调好上下级之间、机关与基层一线之间、农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二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与支行一线的关系;
三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推广、培训及维护与深挖掘的关系。
第六、有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是可以利用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关系,来创新应收账款融资理财产品,努力盘活某某企业、某某企业等企业近80亿元应付账款;
二是利用银行与租赁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拓展银赁通业务,预计将可发放贷款近40亿元。如此多的创新项目,是他们推动着我一如继往地向前进。
金无足迹,人无完人,我对银行知识掌握得还不够,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金融知识,并于今年7月份考取了某某大学金融财务mba,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假如我竞聘成功,一是向领导多请示,勤汇报,搞好与兄弟部门的协作配合。了解领导意图和思路,把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虚心向兄弟部门学习,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搞好部门内部团结。生活上多关心同事,让同事有一种温暖感;工作上帮助同事多出成绩,让同事有一种成就感;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多让同事,让同事有一种被承认感。
假如我竞聘成功,对待同事做到多理解,少埋怨;多尊重,少指责;多情义,少冷漠;多说服,不压服。力争在工作中显示实力,在压力中形成动力,在创新中增强活力,在与人的交往中凝聚合力。
假如我竞聘成功,树立想支行之所想,急支行之所急,全力为一线服务的经营理念。对支行或客户提出的业务要求,及时解决,落实到位,保证各主要客户的业务量稳中有升。
假如我竞聘成功,对党要忠诚、对农行要感恩,以实际行动化作对农行事业的不懈追求。
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将严格按照爱学习、能创新,守规矩、愿奉献,知感恩、善协作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用想得更大一点,做得更实一点、管得更细一点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开拓,扎实工作,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谢谢大家!
最新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二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是一个农业国,近代以来又饱经战乱,新中国的工业化远落后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尤其薄弱,这是中国过去长期积弱积贫的原因。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但生产力的大发展,却总是在生产关系发生改变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在一个不发达的中国搞社会主义。中国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五大经济成分又可以简单归为三种成分,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本是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存在大量的手工业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经济改造成集体所有制经济,把私人手工业者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员。对农民的改造采取的是循序渐进步骤,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三个阶段;对个体手工业者,也是采取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形式,也经历了从初级向高级转变的三个阶段。第一步,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生产关系就发生根本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官僚资本主义,则是采取直接没收划为国有。
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也是以均衡配置社会生产力为目标的。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约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从工业总产值看,1952年沿海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仅有30%左右。新中国成立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直接的外援来自苏联,而苏联援建的项目约80%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使然。自“一五”起,均衡配置生产力的政策就已取得成效,“一五”末内陆工业总产值占比比期初提高近3个百分点,从1952年的29.2%上升到1957年的32.1%。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中央提出把全国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拉开了长达10年的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开始了进一步西移。“三五”期间,三线地区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高达52.7%,比沿海地区高出近一倍多;“四五”时期,中西部地区在
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新中国改革心得体会范文500字(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